防范中俄 美急寻“高超音速武器克星”
本报特约撰稿 张贵余
青年参考
(
2018年09月19日
06
版)
美军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滑翔破坏者”的先进防御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迫使对手在使用高超音速武器前三思而行。
眼见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与日俱增,美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军备研发机构之一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坐不住了,开始寻找破解之道。虽然细节尚未浮出水面,但美军赋予该计划再直白不过的代号——“滑翔破坏者”,被解读为欲与中俄一较高下。
弥补现有防御体系漏洞
据美国“The Drive”网站消息,为庆祝DARPA成立60周年,该局在9月上旬召开研讨会,公开展示了“滑翔破坏者”的基本概念。此前约两个月,DARPA就此举办过一场规模较小的闭门会议,并提到:“滑翔破坏者”项目的目标是扩展美国防御超音速和所有高超音速威胁的能力,希望较快地降低研发“硬杀伤”反制手段可能带来的风险。
“滑翔破坏者”称得上美国最神秘的军备计划。美国国防部官网显示,在2019财年,DARPA并没有专门为“滑翔破坏者”申请资金。外界也不清楚这个新项目是否会与美国导弹防御局(MDA)业已开展的类似项目整合。今年2月,MDA报告称,该部门的高超音速武器防御计划研发费用超过7亿美元,相关工作至少要延续到2023年。
用“破坏者”为武器装备命名,在美军的历史上至少有两个先例。一是“袭击破坏者”(Assault Breaker),二是“坦克破坏者”(Tank Breaker),二者都是东西方对峙年代针对苏联装甲部队的,带动了一批新概念装备从实验室走向战场。
拿“袭击破坏者”来说,美国《航空周刊》杂志网站指出,它催生了E-8C战场管理指挥与控制飞机,以及大名鼎鼎的RQ-4“全球鹰”无人机,还促使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出“智能型反装甲弹药”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智能型反装甲弹药”后来进一步发展成GBU-44/B“蝰蛇打击”滑翔炸弹,如今依然被美国及其盟友广泛使用。
由此推断,DARPA似乎想为新一代“破坏者”打造类似的“生态系统”。这样另起炉灶有充分的理由:美军现有的陆基和太空预警系统并不能可靠地跟踪高超音速武器,已经部署和正在研制的导弹防御系统也无法应对这种新型威胁。简单来说就是,美军现有的陆上和海上单位几乎没有能力提早发现高超音速武器来袭,更没有办法阻止这种打击。
让潜在对手三思而后行
意识到这一点的军方高官不在少数。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迈克尔·格里芬和战略司令部司令、空军上将约翰·海滕都极力提倡扩展太空传感器网络,并在太空中部署武器系统。在他们看来,只有把防线搬到太空中去,才能有效跟踪进而摧毁高超音速武器。
这些官员不全是杞人忧天。俄罗斯官方称,俄已开始部署Kh-47M2“匕首”导弹,这是一种从空中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比从地面发射更难被反制。“The Drive”还提到,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也有动作,其可被用于执行地对地或空对地任务。
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讲,高超音速武器都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它可以对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型目标和其他高优先级目标进行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并凭借高速度和机动能力轻松突破现有的导弹防御体系。
因此,五角大楼交给“滑翔破坏者”的任务就是让潜在对手意识到,高超音速武器不是制胜法宝。用DARPA的话说,“关键在于威慑,也就是给敌人制造不确定性”。
耗资惊人 技术障碍众多
不过,美媒普遍承认,防御高超音速武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犁头基金会”网站载文称,这就好比用一颗子弹去撞击另一颗子弹,更何况,高超音速武器的飞行轨迹往往是不规则的,它们能在大气层顶部“跳跃”,速度自始至终超过5倍音速。
面对这样的高速,任何传感器,无论放在什么地方,无论功能多么强大,都缺乏足够的时间确定即将到来的威胁,再给拦截系统发信号。实战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放大挑战,因为对手可以针对更近处的目标发射高超音速武器,进一步压缩美军的反应时间。
结果,“滑翔破坏者”计划还是最可能将重心放在太空。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称,美国副防长格里芬曾透露,希望在太空部署1000件反导武器,还探讨了敌方导弹刚刚升空就动用定向能武器将其击落的可能性。这种思维方式颇具“冷战遗风”——1993年,美国政府取消了“星球大战”计划中在地球轨道上部署4600件武器的计划,这一计划的花费达550亿美元,考虑通货膨胀的话,大概相当于2018年的950亿美元。
五花八门的提议有一个共同点:需要强大的监视手段,为美军提供对高超音速武器威胁的预警,帮助“滑翔破坏者”瞄准来犯目标。“The Drive”总结说,五角大楼在此时出手,表明高超音速武器已强大到让人无法忽视。文章援引迈克尔·格里芬在9月初的一次讲话称:“我们今天还没办法在全球范围内,持久、及时、多途径地预警无处不在的威胁……我们无法尽早看到这方面的威胁,一旦看到,就已经在事实上失败了。”
美军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滑翔破坏者”的先进防御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迫使对手在使用高超音速武器前三思而行。
眼见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与日俱增,美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军备研发机构之一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坐不住了,开始寻找破解之道。虽然细节尚未浮出水面,但美军赋予该计划再直白不过的代号——“滑翔破坏者”,被解读为欲与中俄一较高下。
弥补现有防御体系漏洞
据美国“The Drive”网站消息,为庆祝DARPA成立60周年,该局在9月上旬召开研讨会,公开展示了“滑翔破坏者”的基本概念。此前约两个月,DARPA就此举办过一场规模较小的闭门会议,并提到:“滑翔破坏者”项目的目标是扩展美国防御超音速和所有高超音速威胁的能力,希望较快地降低研发“硬杀伤”反制手段可能带来的风险。
“滑翔破坏者”称得上美国最神秘的军备计划。美国国防部官网显示,在2019财年,DARPA并没有专门为“滑翔破坏者”申请资金。外界也不清楚这个新项目是否会与美国导弹防御局(MDA)业已开展的类似项目整合。今年2月,MDA报告称,该部门的高超音速武器防御计划研发费用超过7亿美元,相关工作至少要延续到2023年。
用“破坏者”为武器装备命名,在美军的历史上至少有两个先例。一是“袭击破坏者”(Assault Breaker),二是“坦克破坏者”(Tank Breaker),二者都是东西方对峙年代针对苏联装甲部队的,带动了一批新概念装备从实验室走向战场。
拿“袭击破坏者”来说,美国《航空周刊》杂志网站指出,它催生了E-8C战场管理指挥与控制飞机,以及大名鼎鼎的RQ-4“全球鹰”无人机,还促使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出“智能型反装甲弹药”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智能型反装甲弹药”后来进一步发展成GBU-44/B“蝰蛇打击”滑翔炸弹,如今依然被美国及其盟友广泛使用。
由此推断,DARPA似乎想为新一代“破坏者”打造类似的“生态系统”。这样另起炉灶有充分的理由:美军现有的陆基和太空预警系统并不能可靠地跟踪高超音速武器,已经部署和正在研制的导弹防御系统也无法应对这种新型威胁。简单来说就是,美军现有的陆上和海上单位几乎没有能力提早发现高超音速武器来袭,更没有办法阻止这种打击。
让潜在对手三思而后行
意识到这一点的军方高官不在少数。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迈克尔·格里芬和战略司令部司令、空军上将约翰·海滕都极力提倡扩展太空传感器网络,并在太空中部署武器系统。在他们看来,只有把防线搬到太空中去,才能有效跟踪进而摧毁高超音速武器。
这些官员不全是杞人忧天。俄罗斯官方称,俄已开始部署Kh-47M2“匕首”导弹,这是一种从空中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比从地面发射更难被反制。“The Drive”还提到,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也有动作,其可被用于执行地对地或空对地任务。
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讲,高超音速武器都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它可以对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型目标和其他高优先级目标进行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并凭借高速度和机动能力轻松突破现有的导弹防御体系。
因此,五角大楼交给“滑翔破坏者”的任务就是让潜在对手意识到,高超音速武器不是制胜法宝。用DARPA的话说,“关键在于威慑,也就是给敌人制造不确定性”。
耗资惊人 技术障碍众多
不过,美媒普遍承认,防御高超音速武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犁头基金会”网站载文称,这就好比用一颗子弹去撞击另一颗子弹,更何况,高超音速武器的飞行轨迹往往是不规则的,它们能在大气层顶部“跳跃”,速度自始至终超过5倍音速。
面对这样的高速,任何传感器,无论放在什么地方,无论功能多么强大,都缺乏足够的时间确定即将到来的威胁,再给拦截系统发信号。实战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放大挑战,因为对手可以针对更近处的目标发射高超音速武器,进一步压缩美军的反应时间。
结果,“滑翔破坏者”计划还是最可能将重心放在太空。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称,美国副防长格里芬曾透露,希望在太空部署1000件反导武器,还探讨了敌方导弹刚刚升空就动用定向能武器将其击落的可能性。这种思维方式颇具“冷战遗风”——1993年,美国政府取消了“星球大战”计划中在地球轨道上部署4600件武器的计划,这一计划的花费达550亿美元,考虑通货膨胀的话,大概相当于2018年的950亿美元。
五花八门的提议有一个共同点:需要强大的监视手段,为美军提供对高超音速武器威胁的预警,帮助“滑翔破坏者”瞄准来犯目标。“The Drive”总结说,五角大楼在此时出手,表明高超音速武器已强大到让人无法忽视。文章援引迈克尔·格里芬在9月初的一次讲话称:“我们今天还没办法在全球范围内,持久、及时、多途径地预警无处不在的威胁……我们无法尽早看到这方面的威胁,一旦看到,就已经在事实上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