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8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汽、东风、长安若重组,不如引进“外来和尚”

作者 尚武   青年参考  ( 2018年08月08日   13 版)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随着央企改革不断推进,一汽、东风和长安汽车的合作也引发人们的猜想。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汽车业央企重组的传闻过去两年来一直没有停歇,甚至牵动着资本市场。

    笔者曾从政策导向、合并必要性等角度对一汽、东风和长安的重组进行分析。虽然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仍然迫在眉睫。

    如果三家公司重组,在人事和部门设立上,应该做出哪些改变?是否有经验可供借鉴?

    他山之石

    众所周知,目前三大汽车央企面临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乘用车领域,即便是佼佼者长安汽车,也面临较大挑战。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高层的意志和思维是掣肘上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反观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由于高层意志坚定,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胎换骨。

    笔者认为,一汽、东风和长安可以从美国福特汽车的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

    2009年6月,福特邀请原波音公司CEO艾伦·穆拉利担任掌门。彼时,该公司税前损失累计达150亿美元,与美国“三巨头”的另外两家一样濒临破产。

    根据穆拉利的“一个福特”计划,福特放弃了成为“国际汽车公司”的梦想,转型成为一家通过简化平台生产多种车型的汽车制造商;在此之前,福特是凭借高油耗的皮卡、大型SUV以及大马力“肌肉跑车”为世人所知晓。

    这不失为经典案例。或许,在人事层面,在保证改革稳定进行的同时,中国的三大汽车央企也可以有所突破。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理由有三。首先,行业外有制造经验的掌门人可以打破潜规则和条条框框;其次,三大汽车央企成立几十年,新领导的引入,能带来活力和斗志;第三,此人如有企业重组经验,也会在三家企业重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半功倍。

    当然,考虑到汽车央企的特殊性,企业高管并不能随意引入。笔者认为,它们可以关注高铁、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领域的高管。

    一方面,这类人有技术底蕴,可能还有重组经验,也能够满足央企特殊的用人条件;另一方面,上述行业都有非常强烈的发展自主品牌的意愿,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久前加入一汽集团出任总经理的原中国中车副董事长、总经理奚国华的背景,就引发了不少联想。随着改革深化,不排除引入世界级汽车职业经理人的可能。

    精兵简政

    作为巨无霸企业,一汽、东风和长安拥有数以万计的员工以及庞大的组织机构。因此,除了人事问题,三家汽车央企重组后还面临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立问题。

    目前看来,由于几大央企对拉动就业意义重大,因此在重组后,主要的制造职能需要保留,但研发、管理、零部件、汽车金融等领域,一汽、东风和长安汽车还有整合、提升与压缩成本的空间。

    首先,在最重要的研发层面,三家央企有必要整合国内和国外的研发设计机构,化繁为简,成立大型研发设计中心,设计研发平台、模块化构架,满足多车型多样化需求,向中国和国际汽车制造先进水平看齐。

    至少在现阶段,几家企业有合资公司作为后盾,能够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

    其次,可以在雄安新区设立新总部,整合主要职能,进行集中、智能化管理。与此同时,应设立监督部门,对企业研发、业绩进行监督。

    第三,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延续国企的传统,一汽和东风都可谓“城中之城”,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等各项职能。但作为现代化企业,这些附属产业与其主业并不协调。

    因此,如果进行集团层面的重组,就需要在保证非主营业务部门人员的利益后,对其进行剥离。实际上,随着东风集团搬离老根据地十堰,东风已开始逐渐剥离此前包揽的一些社会职能。

 

淬筋炼骨 二手车遭遇转型升级阵痛
一汽、东风、长安若重组,不如引进“外来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