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欧美合流 “无边界世界”破碎

作者 孙兴杰   青年参考  ( 2018年07月04日   02 版)

    移民问题的安全化终于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强烈共振。随着民粹主义排外思潮完成动员而上升为欧美多国的政策,昔日的全球化发动机似乎已挂入“倒挡”。

----------------------------------------------

    反对移民,认真的不再只是特朗普。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决议,非法越境进入美国的移民要被拘捕,他们的孩子则在边境地区被收留,时至今日,约2000名儿童与父母分离,引得美国舆论哗然。情急之下,白宫要求暂停相关执法,但边境问题并未解决,白宫门前的示威队伍依然如潮。

    大西洋另一边,欧盟不得不在夏季峰会前召开迷你峰会,讨论愈发严重的移民问题。

    一年前,大西洋两岸的看法还是有较大分歧的,特朗普上任后通过的旅行禁令经两度修订才得以实施。在欧洲,布鲁塞尔坚持分配移民的份额,采取了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政策。一年后,风向大转,尤其是德国组阁和意大利选举后,欧盟的民粹主义愈发抬头,反移民的政客纷纷发声,排外思潮越来越成为左右政府的力量。特朗普的“零容忍”法案走过了头,欧盟对移民日益强硬,大西洋两岸就此“共振”,趋于合流。

    这种共振背后的逻辑是,移民问题越来越安全化,而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社会或人权问题。人口的移动原本就不是自由的,这是全球化的缺陷;如今,控制人口流动,限制移民成为欧美诸国的共同选择。无论是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还是东欧国家“捍卫基督教文明”的主张,都意味着边界再次变得重要,本土优先成为共识。

    移民或者说难民成为安全问题,根源在于:国家不仅是经济组织,也是身份认同的象征。移民可以弥补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但鼓励移民也带来了非传统安全风险,包括恐怖主义;还有毒品问题——美国的毒品多从美墨边境进入,这也是特朗普修建隔离墙的重要借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导致人口结构变迁,正如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中提到的那样,在美墨边境附近的美国各州,拉丁裔居民占据了多数。

    二战后的欧洲接收了大量移民,移民社区越来越多,虽然在总人口中占比不高,但在核心城市,移民聚居现象不在少数。欧洲虽多为世俗国家,讲究政教分离,但正是由于国家与宗教的分离,其面对来自中东、北非的穆斯林移民,会更追求实用主义。

    欧盟现在面临两难:要么一起保卫共同的边界,要么各国各自保卫边界。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正结成反移民联盟,法国有些独木难支。为了欧盟内部的团结,无论默克尔还是布鲁塞尔都可能让步。意大利内政部长萨尔维尼已声明拒绝任何NGO组织的移民船进入意大利,对溺亡的移民,萨尔维尼宣称“那都是偷渡的恶果”。

    同样的声音也出现在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尼尔森在最后时刻还在为白宫的“零容忍”辩护,认为网络上的视频和图像是挑选出来的,不反映真实情况。特朗普青睐的福克斯电视台说边境地区的孩子看起来像在夏令营,结果被狂“怼”。前第一夫人们看不下去了,她们集体发声,认为现任政府的做法类似二战期间对日裔美国人的拘捕。

    欧美都存在同情移民的声音,但政府日趋保守。这意味着,民粹主义的排外思潮已经完成了动员而上升为政策。反移民思潮背后,是国际秩序的蜕变和缩水,本土主义、本国优先改变了全球化的节奏。特朗普虽然在舆论压力下对现有政策进行了“悬置”,但他依然认为,“零容忍”保护了美国边境的安全。这样的想法在大西洋彼岸得到了有力回应,匈牙利议会专门通过了法案,反对任何外国人和组织帮助移民进入匈牙利。

    美墨之间的高墙正在修建,匈牙利的边界上布满了铁丝网,意大利与利比亚合作打击难民船……看上去,无边界的世界还未成型就已破碎,一度扮演全球化发动机的大西洋共同体心照不宣地转向维护既得利益,开放的国际秩序已成明日黄花。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普特会”为何不能逆转美俄关系
欧美合流 “无边界世界”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