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戴姆勒为何“提防”吉利

作者 陈慎   青年参考  ( 2018年05月09日   12 版)

    戴姆勒-奔驰最终还是决定构筑一道针对吉利集团的“防火墙”。在误解、理念与利益面前,这家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制造商似乎开始提防新晋的最大股东。而且,戴姆勒已经做好了“备用方案”,以保护自己不会受到违背意愿的收购行动之害。

    今年2月,吉利集团创始人和沃尔沃汽车所有者李书福,出资70亿欧元购买了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9.7%的股份,一举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

    李书福表示,不会增持戴姆勒股份,将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业章程和治理架构,尊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那么,戴姆勒暗示要提防吉利,问题出在哪里?

    备份方案

    “我们探讨了理论上(应对)收购的方案,且做了相应准备,但在目前这种关系下,没有任何理由考虑备用方案。” 在4月底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戴姆勒CEO蔡澈表示,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李书福有恶意。

    “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总体规划,只是我们不会宣布,因为到那时,规划已经失效大半。但清楚的是,这和李书福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这件事完全不相关。”言辞间,蔡澈对所谓的备用方案有意轻描淡写。在两人的交流中,这位戴姆勒CEO也没有要求李书福提供任何保证。

    此前,李书福告诉德国《图片报》,把戴姆勒作为收购目标时,他既不需要也不用向德国政府寻求许可,而是选择了更安静的方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他表示,自己不需要这70亿欧元的投资带来协同效应,能像其他股东一样分红,他就非常高兴。

    蔡澈表示,针对李书福的合作愿景,谈判仍在继续;但他同时表示,双方仍处在对行业如何发展,以及哪些领域合作能够为将来提供更好的机会等简单交换意见的阶段。

    “没什么特殊的,何况还没做出重要决定。我们甚至还不能确定调查研究的领域,但这是必经的早期阶段,所以一切正常。双方很友好,交流也非常有建设性。”

    前车之鉴

    即便李书福确实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并且得到官方支持,从而对戴姆勒发起“进攻”,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也不是它们第一次遇到冒牌“白衣骑士”。

    2005年9月,保时捷宣布购买大众汽车20%表决权的计划时,它看上去是大众汽车友好的投资者。保时捷表面上保持淡定,私底下却继续增持。情况最终恶化之际,保时捷试图通过利用大众汽车自己的现金储备,融资收购大众汽车。

    但因为担心裁员,工会组织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否决了这项计划,来自双方公司的主要股东于2009年达成了协议:保时捷仍是大众汽车集团的最大股东,但代价是,解雇保时捷当时的CEO温德林·魏德钦和财务负责人。

    保时捷与大众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成为汽车历史上的精彩一笔。反观戴姆勒,它承认存在备用计划,担心李书福心怀叵测,是不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味?

    德国车企不想变成下一个沃尔沃

    数据显示,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营业额约2700亿人民币,全年汽车累计销量达124.7万辆,同比增长63%,成为同行艳羡的企业。虽然没有戴姆勒-奔驰那样的规模,但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崛起的代表,早已引起世界汽车巨头的关注。

    两家公司的理念与利益存在很多共同点。例如:双方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并转型出行服务。

    为实现“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为实现由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转型,吉利需要大幅提升新能源技术。

    对戴姆勒来说,新能源汽车也是其未来的重中之重。去年,戴姆勒曾声明称计划投资10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在2022年前将发布超过50款新能源车型,几乎涵盖所有产品线。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国市场对戴姆勒也至关重要。

    所以,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理应各取所需。戴姆勒的戒备心理也许太重了,谋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共同发展,如何实现互惠双赢,才是二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不过,汽车业作为每个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都是各国尽全力保护和捍卫的。不管是从美国对“三巨头”的特殊照顾,还是从欧洲各国在欧债危机和“排放门”阴影下想方设法支持本国汽车企业看,这个道理都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中国正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与德国工业4.0将在部分领域构成竞争关系。所以,一直在汽车产业保持优越感的德国汽车公司,似乎并不希望变成下一个沃尔沃。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即便李书福已经作出承诺,戴姆勒依然“杞人忧天”。

 

戴姆勒为何“提防”吉利
本田加速电动化
东风悦达起亚向中国汽车品牌第一阵营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