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欧洲死守伊核协议,理智还是绥靖?

作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8年05月09日   02 版)

    后冷战国际秩序已经作古,国际政治从未如此逼近“丛林法则”。面对180度急转弯的华盛顿,英法德为拯救伊核协议而上演“车轮战”却无果而终的现实,即便被理解为绥靖主义复活,其背后仍然是苦于自身实力不足的无奈。

    距离5月12日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这一“大限”时日无多,所有迹象都指向一个结局:奥巴马政府与德黑兰缔结的“和约”沦为一纸空文,届时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仿佛什么都敌不过特朗普摧毁前任政治遗产的决心,可能还有亲以色列游说集团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伊朗重新“拥核”及诸多连锁反应,以及更多的国际摩擦,都已浮现在地平线上。

    即使结果真的如此,同样为伊核协议付出了巨大努力的欧洲国家,也不应过分自责。过去半个月以来,法国和德国竭力劝说美国,马克龙和默克尔相继到访华盛顿,使出浑身解数;紧接着,已经“脱欧”的英国也站了出来,欧洲三巨头难得地团结一致发声。虽然被部分好事者嘲讽为“扮红脸”,但德法英捍卫伊核协议的立场无疑是明确的。

    因为欧洲对伊核问题的焦虑真实而迫切。伊核协议的废弃和紧张局势的加剧,必然令本已碎片化的中东地区陷入更广、更深的泥沼,近在咫尺的欧洲无论如何也难承受可能因此爆发的军备竞赛。何况,伊朗的体量和影响力非叙利亚可比,这使得不久前悍然对后者开火的英法,转身就扮演起伊朗政府的坚定保护者。

    历经十余年谈判、由多方保证的伊核协议若就此付之东流,势必降低国际舞台上多边协议的可信度,对本已伤痕累累的多边主义再施重创。欧洲各国意识到,只有沟通和信任,而不是孤立,才能真正解决伊朗核问题。竭力保卫伊核协议,是审慎理智的外交观念的体现。

    不过,伊核协议的批判者可能宣称,英法德的做法是在重蹈20世纪30年代绥靖主义的覆辙。这种声音的头号代言人是以色列,该国总理内塔尼亚胡放话说,“伊朗正在改变地区规则”,两国之间的“影子战争”从未停歇;这种声音可能来自沙特,利雅得和德黑兰是几十年来的宿敌,双方的代理人战争旷日持久;这种声音还来自本届美国政府:白宫抨击伊朗“暗中大力发展核武器并支持恐怖主义,在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制造动荡”。

    这一派势力笃信,签订伊核协议只是伊朗的缓兵之计。正如新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所说,伊核协议“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特朗普想要修正伊核协议“恐怖的缺陷”,在他的支持者看来恰好是明智的未雨绸缪。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直到二战爆发,世人才意识到“慕尼黑协定”不靠谱,他不想看到中东发生同样的事。

    平心而论,欧洲、美国、以色列、沙特、伊朗……以及与伊核问题相关的其他国家无疑掌握着一部分真理。在温情脉脉的后冷战国际秩序已经作古之时,国际政治从未如此逼近“丛林法则”,话语权的强弱从未如此依赖导弹、航母和轰炸机。

    然而恰恰是在后一方面,当下的欧洲羸弱不堪:如果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三国的联合行动足以令任何对手退避三舍,但现在,伊核协议的其他当事国中,恐怕没有几个把它们的态度当回事,三国首脑能做的不过是风尘仆仆地飞去别国首都,苦口婆心一番,然后空手而归。想当年,就连以昏聩著称的张伯伦,都从希特勒那里讨来了一堆白纸黑字呢。

    因此,无论德法英保卫伊核协议是出于理性还是天真,结果都无甚差别。如果说这是绥靖主义复活,那也是欧洲苦于自身实力不足的无奈之选;如果说这是明智的外交,那么没有实力做后盾,欧洲顶多只能充当“被解除武装的先知”。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欧洲死守伊核协议,理智还是绥靖?
朝鲜半岛持久和平的变数仍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