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猎鹰”上天不只是一家企业的胜利

作者 孙兴杰   青年参考  ( 2018年02月14日   02 版)

    从特斯拉电动汽车到“猎鹰”火箭,“狂人”马斯克挑战并改变传统产业的过程,诠释了“创新”为何是21世纪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崇尚创新的社会和国家,不仅需要层出不穷的好点子、灵活自由的营商环境,更需要能够容忍失败的氛围。

    这两天,全世界的媒体突然被一次火箭发射吸引住了。因为在大家的习惯认知中,发射火箭基本属于“国家行为”,但这次发射的火箭来自一家成立时间并不长的企业——SpaceX。

    SpaceX的创始人是埃隆·马斯克。了解汽车行业动态的人都知道,中国大城市街头当今最具回头率的,是那种叫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这个汽车品牌也是马斯克搞出来的。马斯克是个“狂人”,7年前,他说要搞太空发射,几乎没人关注;7年后,他成功了。将看似荒诞的想法变成现实,正是企业家的使命。像马斯克这样投身风口行业的企业家,不仅提供了新产品和服务,还创造了新的市场,被认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纯电动汽车俨然成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燃油汽车退出的时间表;不出20年,大街上跑的车可能都得装上电动机。不可否认,马斯克的特斯拉搅动了一个有百年传统的行业;马斯克的盈利点也在于他是个创新型的企业家。21世纪,人们关注的企业家精神集中体现在“创新”上。

    在一个成熟市场里,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原有的均衡,超额利润是对这种创新的奖励。智能手机改变了通讯产业的格局,改变了生活,苹果的创新则令其成为改变世界的伟大企业。特斯拉也是如此,马斯克把电动汽车变成了现实,对全球能源市场构成了巨大冲击。

    如果说汽车行业的创新还不算出圈,那么,涉足运载火箭行业就是马斯克的一次跨越——他开启了航天发射的市场化进程。所谓市场,就是平等主体的交换场,如果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成本意识,那就不能叫市场。航天发射从冷战以来一直被视为战略行业,也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美苏当年的太空争霸、登月比赛,举一国之力,实现一个目标,的确算得上奇迹,但终归难以持久。

    半个世纪前,美国就可以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后来却成了绝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登月不是市场化的操作,缺少成本控制,如果没有盈利的话,无论多么志存高远的工程也难以持续下去。这也应了亚当·斯密的那句名言:“市场体系的构建并非源于人的高尚。”

    马斯克本质上是个商人,他在航天产业的创新不是搞出了火箭,而是以一己之力搞出了有“性价比”的火箭。即便前两天成功升空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性能跟登月计划时的“土星5号”火箭还有差距,但它毕竟比“市场”上以往常见的火箭好得多,比主流的大推力火箭便宜一个档次。更重要的是,“猎鹰”火箭的助推器可以回收,这一革新大大降低了航天发射的成本。“猎鹰重型”发射一次,报价只有9000万美元,相当于主流火箭的一半不到,而运载能力只高不低。可以说,在性价比上,马斯克的新发明有压倒性优势。

    另一方面,SpaceX虽然只用了几年就实现了预期目标,把看似疯狂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但也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任何创新都是有成本的,需要的不仅是企业家精神,也需要更灵活的市场体系。到了这一层,人们在为马斯克欢呼的时候,也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疯子”般的天才企业家大多出自美国?从乔布斯到马斯克,引领全球创新风潮的很多企业家是“美国制造”,他们激发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说,他们堪称美国国力的根基。

    “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前,马斯克坦言,如果不在发射台爆炸就算成功了。这说明他本人对创新的预期并不高,而是期冀在不断试错中逐步走向成功。崇尚创新的社会和国家,不仅需要层出不穷的好点子、灵活自由的营商环境,更需要能够容忍失败的氛围。将这些元素糅合到一起,我们便看清了“马斯克效应”的内在机理。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

 

“金权统治”依然挡在韩国人面前
“猎鹰”上天不只是一家企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