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东风日产凭什么挤进合资车企前三名

作者 红芍   青年参考  ( 2018年02月14日   15 版)

    本田“机油门”风波未平,东风日产又宣布对约69万辆缺陷汽车进行大规模召回,这不禁让人为这家刚宣布要跻身中国合资品牌“前三名”的合资车企捏一把汗。

    2月5日,东风日产2022中期事业计划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称计划未来五年在中国投资约1万亿日元(约600亿元人民币),目标是在2022年将年销量提高至260万辆。

    2017年,日产在华销量为152万辆,这一目标意味着未来五年日产在华销量需提升70%;更令人瞩目的是,东风日产希望通过该中期事业计划的实施,跻身中国合资车企前三名。

    这并不是东风日产第一次喊出冲击“合资车企前三名”的口号,从2017年的车企销量排名来看,排名第五位的东风日产,似乎离“前三名”,仅有几步之遥。

    然而,从其自身资质来看,这“几步”,东风日产并不容易跨越。销量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和产品质量堪忧,对东风日产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200万辆”门槛

    目前,中国市场合资品牌销量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一汽大众,2017年销量均为200万辆左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上汽通用五菱也应该算是一家合资公司。因此,东风日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面对这几座大山。

    想挤进前三名,东风日产销量起码也要达到年销200万量级。但这只是按照上述几家车企去年的水平进行的测算,如果考虑到2022年前这几家企业销量仍会保持动态增长,那么东风日产年销量200万辆恐怕只是个“起点”。

    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东风日产(含启辰)销量为125.1万辆,东风日产销量为110.78万辆,启辰销量为14.32万辆。暂且不说已经独立出来的启辰到底该不该算在东风日产的销量里,就是算,东风日产年销量离年销200万辆也有75万辆的差距。

    然而,未来5年东风日产要面对的,是“微增长”的中国车市,以及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要知道,2010年销量就突破100万辆的上汽大众,耗时6年才突破了200万辆大关,这还是建立在市场较高速增长的背景下。

    虽说“强者恒强”,但东风日产与上汽大众在品牌力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单看产品力和产品结构,东风日产想突破200万辆也压力山大。

    老产品撑场面,后续如何发力?

    产品布局方面,虽然东风日产比较完善,却不时陷入“新车卖不动”的怪圈。

    从2017年销量数据来看,东风日产主销车型为轩逸、天籁、奇骏和逍客,四款车累计销量为85.71万辆,占总销量77%左右,轩逸一款车2017年销超过40万辆,占总销量37%。

    换言之,轩逸几乎成了东风日产的“命脉”,但东风日产对轩逸单一车型的依赖越重,也就意味着其他车型越“鸡肋”。其中的风险无需多言。同时,不止轩逸,这四款车无一例外,都是已在中国市场征战多年的“老产品”。

    相比之下,连续多年投放的新产品表现不佳,显然不是什么好事。除了花费在新产品巨额投资研发费用难以回收,产品线后续发展也将备受掣肘。没有新“爆款”,东风日产何谈销量“跨越式”发展?

    即便是这四款“常青树”,也并非全无忧虑。新品表现不佳,东风日产只能选择终端降价冲量,10万级的轩逸终端优惠可高达2.6万元,早已无利润可言。据中国辽宁某品牌经销商透露,日产在该地区产品终端售价比自主品牌还便宜。

    据东风汽车集团半年财报数据,上半年东风日产销量同比增长11.48%,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5.3%至71亿元,靠降价增量越来越像是饮鸩止渴。

    何况,在中国品牌集体向上的压力下,早已陷入混战的东风日产,还能继续以“降价”取胜吗?短时间或许还有用,但长期来看结果难料。特别是,近两年东风日产产品投诉大量增加、召回频发。

    日产汽车在其本土市场质检造假丑闻还未消散,几天前,东风日产就宣布在中国召回包括轩逸、骐达等在内的69万辆汽车,且部分车辆还是2017年生产的新车。刚出厂就召回,恐怕不是一句“企业负责”可以解释的。

    再来看启辰,虽然在独立后有保持增长,但东风日产应对中国品牌的竞争尚且越来越吃力,沿用日产老旧技术的启辰又能有多大胜算?

    更严重的是,新产品失利或许说明,以营销著称的东风日产,并没能真正获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这让东风日产早就开始讲的“YOUNG NISSAN”故事,何以为继?

 

东风日产凭什么挤进合资车企前三名
奔驰的傲慢与偏见
东风悦达起亚2018年将冲击50万辆销售目标
大陆与英伟达将联合开发人工智能自主驾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