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点滴入手 讲“中国故事”

作者 周如恒   青年参考  ( 2018年02月14日   11 版)

    本文作者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参观时,代表外交学院时事研究会向使馆致感谢辞。

    在外交学院求学的3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场国际交流活动,受益良多。一方面,国际交流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平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让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国际交流活动中去,向世界推介中国和中国文化。

    我第一次接触到国际交流活动是在高中时期,作为交换生被派至法国高中交流。不过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是国际交流的“参与者”,更多地是单方面了解法国的文化和习俗,却不懂该如何对外传播自己的文化。来到外交学院后,在众多社团中,我选择加入时事研究会,开始接触到了较为正式的国际交流活动。

    外交学院时事研究会最具特色的活动,就是组织学生参观驻华使馆。大使馆是一国在另一国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负有促进双边及多边关系、加强国际交流的职责。参观使馆,无疑是一堂最好的国际交流“启蒙课”。国际交流活动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部分,其中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就是这一堂课的重点。大使馆代表着派遣国,树立我国青年的积极形象,就要格外注意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比如,时事研究会每年都会组织同学在年末参观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巴基斯坦从文化上来说属于印度文化圈,与中国的文化习俗差异较大:他们喜欢绿色,认为左手是不洁的……最让中国人不太适应的,就是他们用摇头表示肯定,点头表示否定。由于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每当对巴基斯坦朋友说的话表示赞同时,我都会下意识地点头,但很快反应过来,慌慌忙忙地摇头,总是引得巴基斯坦使馆里响起一片哄堂大笑。

    每次组织大家参观使馆的活动,我们除了邀请使馆相关领域的负责人员做演讲外,还会设计一定的自由交流的时间。与外交官们聊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轻松话题,总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了解一些有趣的小知识。

    从大二开始,我有幸成为时事研究会的会长,身份的改变让我对国际交流活动有了更多思考。作为一场国际交流活动的组织方之一,如何确定交流的内容、形式,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拉进参与国际交流的两方的关系,如何让我们的同学展现出中国大学生的风采,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方面。

    2016年底,我参与组织了一场赴巴基斯坦使馆参观的活动,当时正值中巴建交65周年纪念、巴基斯坦建国60周年纪念。除了邀请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和政务参赞为同学们做了关于中巴关系和巴基斯坦概况的讲座,我们还精心设计了十几道中国文化趣味知识题,邀请使馆的工作人员“有奖竞猜”,并为他们介绍了题目背后的中国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外交官们对这种形式颇感兴趣,每当我们揭晓答案后,他们就笑着表示,“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作为学生代表,我还代表社团向使馆方面致了感谢词,并向他们赠送了祝福两国友谊长青的书法卷轴。使馆也为我们的参观队伍准备了巴基斯坦特色菜品,我们的同学得以利用晚餐时间,与巴基斯坦外交官交换对时事的看法,增进与他们的友谊。

    参观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巴基斯坦使馆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表扬了大家展现出来的青年精神。这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很受鼓励。“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代表着国家未来的面貌,理应在对外交往中担负起责任。

    2017年10月,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赴俄罗斯索契参加第19届国际青年学生联欢节。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这次活动给我了一个绝佳的实践机会。很多人认为,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首先应该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但我觉得,比理解对方更为重要的,或者说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树立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在索契的两周里,我们从一开始小心翼翼地与外国朋友交流,到后来能够自信地向他们宣传中国的各项成就,就是因为外国朋友对我们的国家发展非常好奇乃至崇拜,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自信。而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的时候,对方也会对我们的文化投以同样的尊重。

    联欢节上,我们需要摆设中国摊位,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文化,并出售一些特色工艺品等。在展台前,我和小伙伴们以中华书法文化为切入点,向外国朋友们介绍汉字及书法的历史和故事,展台前渐渐围满了人,大家认真地听我们介绍,有的还好奇地问我们不同汉字的意思。有一位俄罗斯先生听完我们的介绍后,说自己是一名商人,此前因为出差到过中国,对中国印象很好;听了这么多关于汉字的知识,他更加喜爱中国了。回想起这个小花絮,我觉得除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身就非常吸引人之外,大家在进行文化推介时,那种高度自信的精气神,也是吸引大量外国友人的重要原因。

    当然,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次在索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语言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重要性完全体现出来了。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率一般,很多青年的英语水平不太高。在联欢节间隙,我与同住的舍友打算租一辆自行车沿黑海岸骑行观赏风光,但住地负责出租自行车的工作人员不会说英语,我们当时也没能找到俄语翻译,只能通过翻译软件进行沟通。结果因翻译软件翻译错误,我们没能正确理解租车停放的规定,给租车行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虽然租车行的工作人员后来表示理解,但这着实让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这种生活中的沟通相对较为具象,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靠手势、图画等方式进行,但国际交流活动往往涉及大量抽象的内容,语言沟通不畅是行不通的。

    语言之外的很多风俗习惯,都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如果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就可以在国际交流中迅速“破冰”。我们遇到俄罗斯青年朋友时,会用在当地学到的俄罗斯手势打招呼,这常常让俄罗斯朋友顿感惊奇,主动上前和我们沟通。

    从一点一滴入手,对外国友人“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事研究会每一位同学的努力方向。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成为国际交流活动的参与者,成为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一张富有活力的“名片”。

    本文作者为外交学院法语专业2015级本科生,曾任外交学院时事研究会会长。

 

从点滴入手 讲“中国故事”
沙漠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