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日本抚摸海啸的伤痕

作者 蒋宇驰   青年参考  ( 2018年02月07日   11 版)

    岩沼市笑脸支援中心。

    本文作者在东京留影。

    离开仙台的那天,下雪了。

    火车开动,窗外的雪景一幕幕向身后掠去,川端康成《雪国》中的场景就在眼前——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车内的人与窗外的雪景在这薄薄的玻璃上完成了完美契合……

    2017年12月,我有幸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日本。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我们就像那车窗上的景象一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日本的大地上飞驰着,穿过城镇,越过田野,走进日本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被它将思绪牵引向更辽阔的远方……

    站在3.7米的海啸水深标志下,因渺小而恐惧

    东松岛市,一座位于日本宫城县中部的城市。

    所谓“松岛”,顾名思义,就是长着松树的小岛,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安静的海湾中。我们坐在渡轮上,看着一座座隽秀的小岛。岛旁的天然洞穴中,探险者划着小舟从中随意穿梭。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当地的渔民自在地将渔网撒下、收起。

    无法想象,6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海啸,几乎将这个区域毁灭殆尽,而今,只有途中偶尔看到的陈旧桥梁上的累累伤痕,和暴露在土壤外的松树虬根,无声地诉说当年的灾难。

    站在东松岛地震灾区旧火车站前3.7米的海啸水深标志下,看着那远远高过头顶的红线,我仿佛看到那么高的浪在面前翻滚,身旁是我的家人、朋友……不自觉地,我的心里因渺小而升起一股恐惧。那破旧的车站,杂乱的残骸,让我想起在汶川考察地震遗址时的经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在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面前,都是渺小、脆弱的。但人类的强大也在于此,纵使渺小脆弱,仍然在一次次被击倒后,满怀着期许和希望修复家园,开拓未来。

    用养羊抚慰灾民的心灵

    岩沼市的羊,是海啸后才有的。

    “海啸前,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房子。”岩沼市笑脸支援中心的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处空地说,“但因为这里距离海边太近了,原来的居民都被要求迁往新的安置区,现在这里是羊的地盘。”

    岩沼市笑脸支援中心,是充分利用灾后被海水倒灌过的无人地区,为当地人抚慰受伤心灵、带来欢乐的当地组织。他们采取的方式,就是养羊。作为日本本土很少饲养的家畜,鲜羊肉在日本的售价很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羊作为一种适应力强、外表可爱的动物,可以让当地居民参与它们成长的过程,体验与动物交流的欢乐。

    笑脸支援中心在成立的第一年里,从国外引入了两只羊,几年过后,羊的规模扩大到了十几只。工作人员给每只羊都起了名字,可到了该宰杀的日子,人们对有了名字的羊产生了感情,所以不忍下手。于是中心成员决定,以后生的小羊都有一部分不取名字,让支援中心的初衷得以实现。

    在这块距离广袤的太平洋不足500米的小小牧场上,每年都有小生命的诞生,冬日太平洋凛冽的海风吹拂着当地人的笑脸,吹过了看不到头的堤坝,吹动了海边银色的风车,吹乱了羊群低低的灰色绒毛,吹起了我心里的阵阵涟漪。

    30万棵绿树守护未来

    千年希望之丘是此次日本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站。它坐落在离海岸线不远的仙台机场旁,由一排排平行于海岸线的山坡构成,极目远眺,十几座山丘连成一条直线,与旁边高耸的防波堤一同挽成两条臂膀,庇护着人类的家园。

    当年海啸到来时,这里的土地一片空旷,于是海啸迅速淹没了大片区域,导致机场与附近的居民受损十分严重。自此,当地人民感到,虽然海啸是无法抵御的,但把灾害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并非没有办法。海啸后,当地政府决定,在原本空旷的土地上垒起一座座土丘,种植上树木,与防波堤、贞山河护岸、加高的公路一起,构成岩沼市海岸的四道防线。自那时起,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植树造林,到2017年已经种植了30万棵树。

    我们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31人,就在这高达3米的希望之丘上,种下了希望的树苗,期待着它们长成大树,成为防波林,守卫未来的孩子们。

    避难塔:寒夜里的太阳

    远山的黄昏收敛了最后一丝光线,夜晚的岩沼市,空气中散发着海滨城市微微冰冷的气息。

    我们缓缓走上仙台市中心海啸避难塔的坡道,透过避难塔的铁丝网,望向不远处的城镇。白日里分外立体的城镇在黑色夜幕的笼罩下,似乎变成了一簇簇红色黄色的光晕。只有脚下的避难塔分外真实地存在着,用数百根粗壮的钢筋,有力地庇护着我们。

    海啸避难塔的分布是由区域的人口分布来决定的,确保处于该避难塔辐射区域范围的人们能在45分钟内都能到达避难塔——人们可以用15分钟收拾细软,15分钟步行到达此处,15分钟登上避难塔——2001年的海啸,在警报发出后1小时到达了该区域。在避难塔内环顾四周,房间里的卫星电话、电暖炉、空气净化器在太阳能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柔和的橘光。

    走出避难塔很长一段距离,回头望去,这盏灯还亮着,仿佛冬日寒冷黑夜里一颗小小的太阳,告诉人们无论何时遇到怎样的灾难,有份温暖一直都会在身旁。

    ▋本文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专业研究生。

 

在日本抚摸海啸的伤痕
“慢镜头”下的维也纳
马尔代夫将迎“中国文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