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在常春藤名校做客

作者 张兆基   青年参考  ( 2017年11月29日   08 版)

    中美大学生代表在哥伦比亚大学合影。

    哈佛大学校园景色 图片来源CFP

    11月8日至15日,我有幸随全国学联代表团赴美交流,对美国部分常春藤高校进行了访问。

    到哈佛大学的第一天早上,校园里的梧桐树梢、钟楼、教堂的塔尖、喷气飞机的轨迹构成了美妙的天际线;河畔梧桐树落叶纷飞,草地上有工人在除霜。穿着短裤在寒风中晨跑的人们从我们身边跑过,有人坐在桥边看日出,河面上一只只赛艇划过,静谧而充满生机。清晨的阳光照在哈佛古老的校训上。我们穿过颇有历史感的门廊,去听汉学家柯伟林讲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授启发性的提问和学生观点性的回答是课堂的全部,教授的提问是骨架,学生的回答是主体,学生在教授的思路引导下研究问题。这样的模式把学生的观点和老师的思想有机融合,是思维互动交流的过程。

    课余,穿梭在哈佛校园里,我发现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地方,一处喷泉、一块草坪、几节台阶、餐厅、教室甚至厨房,都有人在捧着书苦读。一位美国同学告诉我,哈佛学生很重视自己的时间安排,只选择去做自己认为有益的事,视时间为黄金。

    优美的校园、启发性的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哈佛,这所在我们心中被奉为最顶级学府的地方,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遥远。哈佛的成功来自学校自身学术文化、生活文化和认同感、荣誉感的构建。置身其中,的确会被这种独特的文化吸引。

    在美国的7天中,我们有5天在美国大学生的宿舍中住宿。我的两位美国室友都是二代华裔美国人,热情健谈。在哈佛大学,我的室友凯文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很感兴趣,很想了解十九大后中国的新变化。我结合自己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心得,用英语向他解释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讲解了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与联系。我向他询问了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还有特朗普总统的执政理念。当然,也听到了他对特朗普总统的一些牢骚。

    凯文作为一名生物系的大三学生,对汉语和中国历史都保持着浓厚兴趣。事实上,在美国大学中,一名学生选修多个专业是很常见的事,有的学生辅修专业能达到4个。在课程之外,他们会参与许多学生社团,或者一些NGO组织。

    在哈佛大学参观NGO“流浪者之家”时,一名志愿者告诉我们,在美国,类似这样帮助流浪者的NGO有一套成熟的运营体系,或有政府拨款,或有公司资金援助,或隶属于教堂教会,有的是三者背景的结合。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为这些流浪者提供住处的同时,鼓励他们就业”“这些NGO是否会为非法移民提供庇护”等。这位志愿者为我们一一解答。他在这个NGO兼职工作了3年,作为一名哈佛学生,他认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样的慈善事业他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在哥伦比亚大学,我们旁听了哥大学生议会的常务会议。哥大学生会在召开常务会议之前有一个负责人会议,讨论当天将要讨论的议题。负责人会议按照不同的职能顺序发言,总结上一阶段的事务完成情况。会议气氛比较轻松,但效率较低,一场会议耗时约两小时。

    在和藤校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就中美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变化、美国的亚太政策、恐怖主义、朝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求同存异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所以,有时他们提出一些我不认同的观点时,我会心平气和地提出看法,或是暂不回应;如果涉及国家利益和敏感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站稳立场、据理力争。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青年在处理和解决世界性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切偏见和误解都来自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藤校学生的深入交流将改变我们彼此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消除成见,建立更加完善和全面的认知,日后为世界和平作出点滴贡献。

    本文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研讨会会长

 

我在常春藤名校做客
走近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