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业格局再变 中国车企尝试两种途径
中国汽车做强最后机遇来临?
作者 陈楚
青年参考
(
2017年08月09日
21
版)
最近,世界汽车业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雷诺-日产联盟超越大众、丰田,成为2017上半年世界汽车销量冠军;二是丰田与马自达继技术合作后,又相互持股深化资本层面的合作,同时,通用汽车也完成了出售欧宝的交易;三是中国两大汽车央企掌门人(东风与一汽)对调后,一汽与兵装集团(长安汽车)领导人也进行了对调;四是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新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
前两件事折射出通过兼并、资本整合,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将形成大众、丰田、通用和雷诺-日产的四大阵营,强者愈强,规模效应愈加明显。后两件事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同样表现出不论是国有车企,还是民营公司,也在不断尝试各种途径,做强做大。
对中国汽车业而言,这可能是除了以新能源汽车保留“弯道超车”的希望,通过另一种形式——兼并整合做强做大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最后机遇。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看,经历全球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跨国汽车巨头基本已经恢复元气,并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即便德国和日本汽车公司相继曝出“排放门”和“油耗门”丑闻,这些小插曲却并未撼动跨国车企早已定下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际,一些国有汽车集团虽然越做越大,但自主品牌迟迟不见起色。粗略统计显示,2016年,前文提及的四大阵营的在华合资品牌加上进口车,总销量占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份额超过四成。
虽然中国为做强国有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一度推出合资自主政策,试图让跨国车企在攫取巨额利润、抢占市场的同时,把技术带到中国,帮助中国合作伙伴,但10年来,除了东风日产启辰和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存活下来,其他合资自主近乎夭折。
10年间,东风汽车和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总计年销量不如其合资公司的“零头”。相比之下,长安汽车的表现可圈可点。
因此,从徐平和徐留平在一汽集团和兵装集团之间的对调不难发现,不论是业界还是资本市场,都对一汽、长安甚至与东风汽车的央企重组充满期待。
理由非常简单:一汽和东风的合资公司越做越大,但自主品牌积弱不振,长安汽车则先把自主做大了。这“三个臭皮匠”能不能顶一个诸葛亮?留给它们的时间越来越紧迫,设想中的合并如果发生,势必将对世界汽车业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在人们对三大汽车集团的人事变动热议之余,真正刷爆头条的却是吉利汽车。与可能在国内发生的国企大规模整合不同,这家民营车企在海外市场如鱼得水。
从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开始,吉利相继通过资本运作,获得了世界第二大变速器制造商DSI、英国锰铜集团(英伦出租车)等。今年,吉利还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实现控股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后者还拥有汽车技术工程公司。
一系列纵横捭阖,把吉利汽车推到了中国汽车的高地和世界汽车产业舞台的中央。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的世界品牌控制权是“敲门砖”,它们让吉利知道如何造一辆全球车,并在世界汽车顶级俱乐部开拓眼界。
此次吉利与沃尔沃同时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实现了技术的无缝对接,为吉利和领克品牌背书,也加强了对后者的资本黏性。从吉利的发展路径看,它在5年蛰伏后突然爆发,是一种先做强,后做大的厚积薄发。到2020年,吉利集团总销量可能超过300万辆。
或许,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民营汽车企业的强势崛起,会给国有汽车集团制造压力。毕竟,合资汽车最醒目的车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是中国的,甚至永远不会是中国的。
最近,世界汽车业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雷诺-日产联盟超越大众、丰田,成为2017上半年世界汽车销量冠军;二是丰田与马自达继技术合作后,又相互持股深化资本层面的合作,同时,通用汽车也完成了出售欧宝的交易;三是中国两大汽车央企掌门人(东风与一汽)对调后,一汽与兵装集团(长安汽车)领导人也进行了对调;四是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新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
前两件事折射出通过兼并、资本整合,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将形成大众、丰田、通用和雷诺-日产的四大阵营,强者愈强,规模效应愈加明显。后两件事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同样表现出不论是国有车企,还是民营公司,也在不断尝试各种途径,做强做大。
对中国汽车业而言,这可能是除了以新能源汽车保留“弯道超车”的希望,通过另一种形式——兼并整合做强做大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最后机遇。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看,经历全球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跨国汽车巨头基本已经恢复元气,并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即便德国和日本汽车公司相继曝出“排放门”和“油耗门”丑闻,这些小插曲却并未撼动跨国车企早已定下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际,一些国有汽车集团虽然越做越大,但自主品牌迟迟不见起色。粗略统计显示,2016年,前文提及的四大阵营的在华合资品牌加上进口车,总销量占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份额超过四成。
虽然中国为做强国有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一度推出合资自主政策,试图让跨国车企在攫取巨额利润、抢占市场的同时,把技术带到中国,帮助中国合作伙伴,但10年来,除了东风日产启辰和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存活下来,其他合资自主近乎夭折。
10年间,东风汽车和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总计年销量不如其合资公司的“零头”。相比之下,长安汽车的表现可圈可点。
因此,从徐平和徐留平在一汽集团和兵装集团之间的对调不难发现,不论是业界还是资本市场,都对一汽、长安甚至与东风汽车的央企重组充满期待。
理由非常简单:一汽和东风的合资公司越做越大,但自主品牌积弱不振,长安汽车则先把自主做大了。这“三个臭皮匠”能不能顶一个诸葛亮?留给它们的时间越来越紧迫,设想中的合并如果发生,势必将对世界汽车业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在人们对三大汽车集团的人事变动热议之余,真正刷爆头条的却是吉利汽车。与可能在国内发生的国企大规模整合不同,这家民营车企在海外市场如鱼得水。
从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开始,吉利相继通过资本运作,获得了世界第二大变速器制造商DSI、英国锰铜集团(英伦出租车)等。今年,吉利还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实现控股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后者还拥有汽车技术工程公司。
一系列纵横捭阖,把吉利汽车推到了中国汽车的高地和世界汽车产业舞台的中央。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的世界品牌控制权是“敲门砖”,它们让吉利知道如何造一辆全球车,并在世界汽车顶级俱乐部开拓眼界。
此次吉利与沃尔沃同时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实现了技术的无缝对接,为吉利和领克品牌背书,也加强了对后者的资本黏性。从吉利的发展路径看,它在5年蛰伏后突然爆发,是一种先做强,后做大的厚积薄发。到2020年,吉利集团总销量可能超过300万辆。
或许,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民营汽车企业的强势崛起,会给国有汽车集团制造压力。毕竟,合资汽车最醒目的车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是中国的,甚至永远不会是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