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执政前景对中日关系影响有限
作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7年07月26日
02
版)
安倍政权的支持率遭受重挫,但断言其即将下台仍有失轻率。日本国内政局发展与安倍个人的去留关系不大,但他推动中日关系缓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仿佛一夜之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支持率就跌破了40%,刷新了2012年他第二次上台执政后的最低纪录,甚至比特朗普的支持率还低。特朗普可以安坐白宫、对民调数据嗤之以鼻,安倍却必须面对严峻的局面:再不扭转局势,搞不好就得和永田町的官邸说再见。
半年前还在高歌猛进的安倍突陷执政危机,着实有些令人诧异。整天见惯了美国媒体用“通俄”、“干涉司法”、“弹劾”等猛料轰炸特朗普的读者翻遍相关报道,发现安倍支持率“自由落体”的直接原因只是“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的丑闻、提出《有组织犯罪活动处罚法修正案》时的霸道作风,以及内阁大臣的犯错失言。上个月东京都议会选举的溃败确实称得上沉重一击,但这些原因足以扳倒这位已经执政5年,不久前还踌躇满志、准备连任至2020年的首相吗?如果真是这样,则日本选民的“洁癖”着实可观。
换个思路,本届日本政府的情况也许没那么糟糕。日本媒体在评述安倍的执政前景时,大多感叹“独大”多年的他此次是败于自己的“傲慢”与“懈怠”,言下之意是:如果安倍能够打起精神,及时采取措施止损,渡过这一波危机还是很有希望的。
日本首相走马灯似的轮换去日不远,世人对此记忆犹新。安倍能“匡平乱世”,在复杂混乱的局面之下稳坐大位至今,任期超过了小泉纯一郎和中曾根康弘等著名前辈,还多少取得了一些“政绩”,可见其手腕了得,必有独到之处。安倍目前的处境虽然被动,但离大选毕竟还有一年多,何况他还有几张“王牌”攥在手头未出,比如屡试不爽的内阁重组。
因此,现在断言“后安倍时代”即将到来,未免轻率。正如日媒分析:“多数舆论还没有感觉到改变政权的必要性。只要经济形势不剧烈变化,支持率就可能恢复。”目前的民调数据,与其说是民众厌倦了安倍,不如说是对他傲慢的惩罚,安倍可能“知错就改”。
退一步讲,即使“后安倍时代”真的不期而至,日本的未来和中日关系的前景恐怕也不会有显著变化。日本的右倾不只是安倍个人的宏图伟业,选民们当下的不满也不是主要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修宪”。“修宪”日程可能因政局变动推迟,但该来的总会来。
就算安倍下台了,接替他的人也有很大几率同样来自自民党,像2009年民主党上台那种戏剧性的大反转几乎不可能再现。谁可能接任首相?日媒把内阁大臣和自民党派阀数了个遍,候选者大都不出麻生太郎、岸田文雄、石破茂这几位,届时,他们除了小修小补恐怕就是萧规曹随。而在反对党阵营,中国读者的老熟人莲舫正被国籍问题闹得焦头烂额,刚刚大胜的小池百合子则是更顽固的右翼分子,就连像安倍那样为政绩而与中国“战术性”修好恐怕都做不来。
今后一段时间,安倍倒是可能作势与中国修好。毕竟,相比经济,在外交领域得分更快、更容易;较之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是安倍唯一的外交增长点。目前,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机遇确实存在,今明两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与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安倍对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转变态度也就不足为怪。
虽然日方的诚意可能存疑,但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和地区都有利。当然,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进退自如且掌握主动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当今中日两国国力落差日增的状况下,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已非常有限。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安倍政权的支持率遭受重挫,但断言其即将下台仍有失轻率。日本国内政局发展与安倍个人的去留关系不大,但他推动中日关系缓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仿佛一夜之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支持率就跌破了40%,刷新了2012年他第二次上台执政后的最低纪录,甚至比特朗普的支持率还低。特朗普可以安坐白宫、对民调数据嗤之以鼻,安倍却必须面对严峻的局面:再不扭转局势,搞不好就得和永田町的官邸说再见。
半年前还在高歌猛进的安倍突陷执政危机,着实有些令人诧异。整天见惯了美国媒体用“通俄”、“干涉司法”、“弹劾”等猛料轰炸特朗普的读者翻遍相关报道,发现安倍支持率“自由落体”的直接原因只是“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的丑闻、提出《有组织犯罪活动处罚法修正案》时的霸道作风,以及内阁大臣的犯错失言。上个月东京都议会选举的溃败确实称得上沉重一击,但这些原因足以扳倒这位已经执政5年,不久前还踌躇满志、准备连任至2020年的首相吗?如果真是这样,则日本选民的“洁癖”着实可观。
换个思路,本届日本政府的情况也许没那么糟糕。日本媒体在评述安倍的执政前景时,大多感叹“独大”多年的他此次是败于自己的“傲慢”与“懈怠”,言下之意是:如果安倍能够打起精神,及时采取措施止损,渡过这一波危机还是很有希望的。
日本首相走马灯似的轮换去日不远,世人对此记忆犹新。安倍能“匡平乱世”,在复杂混乱的局面之下稳坐大位至今,任期超过了小泉纯一郎和中曾根康弘等著名前辈,还多少取得了一些“政绩”,可见其手腕了得,必有独到之处。安倍目前的处境虽然被动,但离大选毕竟还有一年多,何况他还有几张“王牌”攥在手头未出,比如屡试不爽的内阁重组。
因此,现在断言“后安倍时代”即将到来,未免轻率。正如日媒分析:“多数舆论还没有感觉到改变政权的必要性。只要经济形势不剧烈变化,支持率就可能恢复。”目前的民调数据,与其说是民众厌倦了安倍,不如说是对他傲慢的惩罚,安倍可能“知错就改”。
退一步讲,即使“后安倍时代”真的不期而至,日本的未来和中日关系的前景恐怕也不会有显著变化。日本的右倾不只是安倍个人的宏图伟业,选民们当下的不满也不是主要针对闹得沸沸扬扬的“修宪”。“修宪”日程可能因政局变动推迟,但该来的总会来。
就算安倍下台了,接替他的人也有很大几率同样来自自民党,像2009年民主党上台那种戏剧性的大反转几乎不可能再现。谁可能接任首相?日媒把内阁大臣和自民党派阀数了个遍,候选者大都不出麻生太郎、岸田文雄、石破茂这几位,届时,他们除了小修小补恐怕就是萧规曹随。而在反对党阵营,中国读者的老熟人莲舫正被国籍问题闹得焦头烂额,刚刚大胜的小池百合子则是更顽固的右翼分子,就连像安倍那样为政绩而与中国“战术性”修好恐怕都做不来。
今后一段时间,安倍倒是可能作势与中国修好。毕竟,相比经济,在外交领域得分更快、更容易;较之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是安倍唯一的外交增长点。目前,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机遇确实存在,今明两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与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安倍对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转变态度也就不足为怪。
虽然日方的诚意可能存疑,但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和地区都有利。当然,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进退自如且掌握主动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当今中日两国国力落差日增的状况下,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已非常有限。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