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片面的“中国想象”

作者 谢孟希   青年参考  ( 2017年05月17日   09 版)

    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欧洲也不例外。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在热烈讨论当今中国的种种。以前,我总有一种“身在此山中”的感觉,现在,我体会到一种在围城外面努力往里看的感觉。在多数中国人的认知里,中国走在复兴道路上,虽有满身伤痕、缺陷,但一定会越来越好;在一些外国人的想象里,中国虽然经济迅速崛起,但距离现代文明社会路途遥远。在巴黎政治学院这样一个多元而又活跃的地方,我听到了不少关于中国的讨论,几乎涵盖了清华孙学峰老师所讲的“捧杀刺激派”、“那又怎样派”、“中国威胁论”等各种观点。有趣的是,我在这些讨论中,看到了不同于传统刻板印象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新态度,姑且称之为“中国想象”。

    我在巴黎政治学院旁听一门“理解当代中国”的课,老师是法国学界有名的中国通。课堂上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共同点是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最有意思的部分是课堂报告,学生们针对中国社会自邓小平时代以来的方方面面,选取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报告,之后再由老师组织全班一起讨论。

    这门课程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为理解中国,这些西方的学术精英们,似乎比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努力、更深入地研究,但由于意识形态和信息视野的局限,他们对于当代中国的认识和想象在很多方面有失偏颇。他们不太理解中国改革道路的本质,不太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也不太理解社会力量的逐步释放对中国政府的积极影响。

    在这样一种中国想象中,西方人自豪于自己对中国社会的片面了解,并试图用这种不完整的认识去建构一套完整的论述,来解释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现象,同时想要“唤醒被意识形态‘洗脑’的中国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象,甚至在我刚要反驳时,对方就会说,“我知道你又要说中国人口太多国情太复杂……”。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西方人仅仅表现出“好奇的求知欲”,却往往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解和论述,似乎只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对中国的“了解”及优越感。

    记得一位在阿姆斯特丹交换的友人寄诗给我:“秋风秋雨惆怅客,嘈切人间不易得。吟能拨弦三两声,不解踌躇为何多。”我回道:“同在异乡为异客,奈何天涯思故国。前路更兼风吹雨,万里长空看山河。”

    仔细想来,这所思之中,除了前路之忧,还应有核心价值的传递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既在发生改变,就应让世界真正看到并理解,从而打破不真实的“中国想象”。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生,曾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

 

加拿大:冰雪之国,人心火热
片面的“中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