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高才低就”犹如职场双刃剑

作者[英]安德鲁·希尔   青年参考  ( 2017年04月19日   03 版)

    在工作中略有余力的雇员会利用空闲时间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从而给雇主带来额外的贡献。换个角度讲,只要能防止那些工作太轻松的有用之才被徒然的厌倦弄得崩溃,能雇用“真棒”的员工从事不那么“棒”的工作的公司,往往可以保持领先。

    “你的资历太高”可能是求职者被拒的诸多理由中最糟的一个。它传递出的信息很明白:你不仅失败了,而且还把精力浪费在积累多余的学历、过剩的职业经历和没必要的技能上。

    这种借口背后隐藏了一系列担忧,包括担心雇用求职者的成本过高(即便他们强烈声明已准备好接受低于身价的工作);担心他们过于自大(即便他们会低声下气地展现谦卑);担心他们不容易满足(尽管他们想要的有且只有一样东西——工作本身)。

    同时,在大多数机构的最高层,对“忙碌”的崇拜异常盛行。“全力以赴是最伟大的,偷懒放松可憎”的想法,鼓励了这样一种观点:坚持不懈的努力,直至濒临长期过度操劳的边缘,是最优的。另一方面,放松休整被视为罪过。

    事实证明,闹笑话的往往是招聘方。美国《管理学会期刊》最近介绍的一项研究表明,资质良好的员工一旦对本职工作轻松掌握,通常会富有成效地运用他们的闲暇时间。

    在主要由富国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中,1/4的员工报告自己具备的劳动技能和职位要求不匹配,“技能过剩”比“技能不足”更常见。随着自动化推高专业人士的薪资,高资历的人员纷纷被迫去申请较低等的职位,这种过剩将越来越明显。

    因此,懂得怎么管理这些人更为重要。

    担心资历过高的人在工作中会变得消极,确实有根据。法国的一名经理人起诉了他供职的化妆品分销商,原因是他因无聊而患上了神经衰弱。另一名西班牙的公务员被指至少6年没有上班,只因干着一份没前途的工作。他其实去了办公室,但大多数时间都在阅读斯宾诺莎的著作——那位荷兰哲学家干过磨镜片的活儿,似乎也是“资历过高”的。

    新的研究证实,无聊会带来威胁,但这只有当雇员的资历跟他们的工作之间的差距太大时才会成立。反之则如同《管理学会期刊》指出的那样,在工作中略有余力的雇员会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这是一种被称为“任务重塑”的做法——他们会开展更有创造力的活动,为所在机构的顺利运作作出额外贡献。

    这一现象让笔者联想到电影《关键少数》中的三名黑人女性,她们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供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一个被称为“人类计算机”的小组。

    当早期的电子计算机显现出取代她们的势头时,其中一位叫桃乐斯·范恩的女士自学了Fortran编程语言。此后,她重塑了自己带领的、由数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她们最初是作为“非专业人员”而被雇用,转型后成为立足于新技术前沿的顶尖专家。

    有些人喜欢在办公室以外运用自己未派上用场的剩余技能,斯宾诺莎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对很多苦于职业和技能不匹配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工作日,用来做对自己和雇主都有利的事情,他们会感到更加幸福。

    一个重要的未解问题是:在有益的松懈和无效的无聊之间的曲线上,管理者该如何辨别团队成员处在什么位置?研究人员坦承,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当然,还是有不少案例显示,手下有一批技能过剩的知识型员工,可能给管理者带来巨大回报。在问答网站Quora.com上回答关于“在谷歌工作的消极影响”这个问题时,有答题者说:“最糟糕的部分是……(雇员)对他们的工作来说资历过高……如果别人眼中的‘真棒’在这里只是平均标准,而工作本身又不是特别难上手,就很难脱颖而出。”

    这或许是真的。不过,凡是能雇用“真棒”的员工从事不那么“棒”的工作的公司,往往都能保持领先,只要他们能防止那些工作太轻松的有用之才被徒然的厌倦弄得崩溃。

    作者是《金融时报》资深记者、管理专栏撰稿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天才的敌人,不是年龄是偏见
“高才低就”犹如职场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