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媒:《人民的名义》是中国反腐宣传片

本报特约撰稿 王微   青年参考  ( 2017年04月19日   12 版)

    《人民的名义》海报

    网友根据该剧制作的表情包

    《人民的名义》彻底火了。这部没有事先宣传、没有“小鲜肉”坐镇的“主旋律”电视剧在播出过半后,平均收视率破2,网络总播放量破60亿;豆瓣评分从最初的9.1稍有下降,但也维持在8.6,成为2017年上半年不折不扣的现象级“神剧”。

    和以往同类剧集相比,《人民的名义》以突破性的尺度、层层深入的剧情、有血有肉的正反面人物刻画,引发了国内外网民的追剧热潮。

    台词真实、尺度大

    “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干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干好事。”“腐蚀革命干部,我靠的是票子、房子和女子。”“处长算个屁。在北京,一板砖下来,能砸到一大片处长。”

    不用怀疑,这些“大尺度”台词出自《人民的名义》。看过电视剧的观众纷纷感慨,犀利讽刺的台词太写实了。这部电视剧几乎每个情节都被视为官场的真实写照。

    《人民的名义》以主人公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讲述了因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中,各级官员展开了一系列博弈,贪腐分子最终被绳之以法的故事。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分析这部剧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时,援引中国网友的留言称,“这部剧给人感觉很真实,而且振奋人心”。

    有网友写道:“这部电视剧一点都不做作,非常真实地还原了官场,而且尺度很大大,贪污几十万上百万元人民币都太小儿科了,上来就直接拿共和国最高贪污纪录做案例。”

    在《人民的名义》第一集中,“小官巨贪”赵德汉登场。表面上,这位国家某部委的处长住在不起眼的居民楼里,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月给母亲300元生活费,简单的炸酱面就是一顿晚餐。但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将他带到一处别墅时,赵德汉的另一面暴露出来:一面用百元大钞堆起的墙,一个冰箱和一床的现金,加起来近2.4亿元。

    美国《石英》杂志网站写道,“观众看了第一集就会发现,这部剧集并非完全虚构,很多角色源于现实”。赵德汉的原型正是2013年落马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他已于去年10月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此外,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出逃美国的剧情也源于真实案例。到了美国后,丁副市长住小旅馆,打“临时工”,白天不敢出门,晚上夜不能寐。这位丁副市长的原型,就是辽宁省凤城市原市委书记王国强。2014年12月22日,潜逃美国两年半的王国强回国自首。他讲述的美国逃亡生活和《人民的名义》中丁义珍的故事十分相似。

    老戏骨演技在线 年轻人追剧不停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主旋律”电视剧的走红已属意料之外,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该剧“第四男主”李达康的走红。

    在《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是一名外形不讨喜、小眼神很凶悍、脾气火爆的副部级高官,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的一把手。其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力压大义凛然的男一号、“反腐英雄”侯亮平,在一夜之间成为“汉东第一男模”,收获万千粉丝。

    电视剧播出后,许多网友一边高喊“达康书记的GDP我们来守护”,一边用各种表情包表达对“流量老生”的喜爱。一时间,“达康书记”的表情、手势甚至双眼皮都上了热搜榜,被网民一一截图品鉴欣赏。

    4月4日,“达康书记”的扮演者、55岁的演员吴刚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啊”,并配上网友制作的表情包。截止目前,这条微博已收到33万个赞——比过去6年加起来都要多。“迷妹们”纷纷在吴刚的微博留言“笔芯”,更多的评论是对他演技的肯定。

    网络上的热度源自年轻受众。优酷中国网络视频指数显示,从《人民的名义》的观众人群分布看,18岁至29岁的观众高达66.6%。

    今年上大三的安然最近成了“追剧狗”,她告诉《青年参考》,对于反腐题材的影视剧,自己最初是拒绝的,因为“可以想象都是些伟光正的形象和高大全的剧情”,但在点开第一集后,安然就发现自己停不下来了。

    “虽然内容仍然主旋律,但并没有枯燥正剧的感觉。这部剧有点像男版《甄嬛传》,里面有各种勾心斗角的情节,老戏骨们不仅演技在线,编剧的台词也很有功力,看上去十分过瘾。剧中人物不再脸谱化,比如达康书记有独断专行的一面,也有炸毛的时候,但他一心为人民服务。”安然表示,自己现在已经被达康书记“圈粉”了。

    能吸引如此多的年轻观众,是《人民的名义》在制作之初没有想到的。该剧的制片人兼导演李路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坦言,这部电视剧中演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还能吸引20多岁的年轻人,这不是常理、逻辑可以预判的。“年轻人喜欢这部剧,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李路感慨道。

    “10年来首部解禁的反腐剧”

    在有效解决一家三代抢遥控器问题的同时,《人民的名义》在海外圈粉无数。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中国网友自发地给这部剧加上了英文字幕,第一集的点击量已经接近1万,下面的留言都是“跪求”英文字幕的,比如“谢谢中国兄弟,很喜欢看这剧,什么时候更新第二集”。

    这部反腐电视剧让外媒耳目一新。美国广播公司称,“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特警组织和一叠一叠的钞票,在美国政治大戏《纸牌屋》中出现一点都不觉得突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元素一起出现在《人民的名义》中,而这部剧的主角,全部都是政府官员”。

    美国《石英》杂志网站注意到,这部投资1.2亿的剧作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牵头立项,而剧集的成功拍摄和中纪委密不可分。

    在《人民的名义》的宣传中,其中一个标签是“10年来首部解禁的反腐剧”。2004年,广电总局下文整顿泛滥的反腐剧,“红极一时”的反腐题材退出黄金档,进入长达10年的“冬眠期”。随着十八大后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反腐剧迎来“解禁”。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该剧编剧周梅森表示,比起以前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审片工作,《人民的名义》是最顺利的一次。

    剧集播出后,中国媒体给予了该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连发两文,称《人民的名义》是“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新华社则称其“以艺术照见中国反腐现实”。

    BBC认为,《人民的名义》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它直白地揭露了中国政坛丑陋的一面,还在于它表达了对一个强有力的最高检察机关的美好期待。自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整治腐败现象,反腐屡屡成为热门话题。

    BBC称,中国大量报道贪官被追责的新闻,电视上频繁播放高官们在镜头前坦白、抽泣、忏悔的画面,《人民的名义》可谓最新一部彰显政府反腐胜利的宣传片。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剧中情节和现实紧密结合,以前人们认为不可能搬上电视荧幕的,现在都播出来了。这体现了党中央和政府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不怕揭短亮丑,可以把现实问题赤裸裸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外媒:《人民的名义》是中国反腐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