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成功学吧,它帮不了你!
作者 Emre Soyer Robin M.Hogarth 编译 易雨
青年参考
(
2017年04月05日
13
版)
谁不喜欢看“如何成功”这样的东西?大家都愿意看并传播这类内容,难怪市面上的成功学读物铺天盖地。它们给出的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世界经济论坛联合美国“商业内参”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列举了成功人士在早餐前会做的14件事,其中包括喝水和叠被子。《福布斯》杂志称,人生赢家都拥有如下品质:“懂得何时该坚守,何时该离开”。这篇文章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是建议读者不要只盯着问题,而要看到机会;从公司的角度则是建议读者不要认为外界的支持是天经地义的,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但正如成功学很对大家胃口一样,它也可能是有害的。以下几个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成功学不仅无用,还会对决策者、经理人和企业家造成潜在危害。
成功学的依据出自奇闻异事,给出的大部分建议来源于成功者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非系统科学的分析。除非以事实为基础对这些建议进行评估,否则你很难判断它们的有效性。
此外,对成功事例的肤浅分析经常混淆因果关系。有人成功是因为不用开会吗,还是因为他们是成功人士所以不用开会?这些人生赢家分享的大把经验没有考虑过其他人会作何感受——不用开会、先做重要的事、能对几乎所有的事说不,这些奢侈的特权只有当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被他人视作成功人士后才能享受。因此,它们是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成功的原因。
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有些成功学确实来源于大量调研数据,但学术研究通常是有情境特异性的,不能将笼统的结论作为成功的指南。当TED演讲广受追捧时,最近一份针对其宣传理念的分析对它的可借鉴性提出了质疑。由于现实是复杂的,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成功之道比他们说的和展示的更微妙,取决于这些演说家当时所处的环境。
在《黑天鹅》一书中,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纳西姆·塔勒布提到了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西塞罗讲给希腊诗人迪亚戈拉斯的故事。当迪亚戈拉斯听说祷告救了士兵的命,让他们免于被淹死时,他想到了那些做了祷告但依旧溺毙的士兵。祷告之所以被认为可以救命,是因为那些活下来的人,而它对死去的人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如果所有人都祷告了,却没几个能活下来,那么就说明祷不祷告无关紧要。将其视为救命稻草的只有幸存者和那些看到他们幸存的人。
这就是社会学家说的生存偏差。塔勒布将那些死去的人称作沉默的证据,他们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结果。这些人的“缺席”,导致我们对特定行为的有效性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我们的研究员和其他行为学家都认为,当我们因为那些广为传播的成功故事和经验精进甚多时,其实仍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失败的案例)。这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成功之道就是如此。
事实上,在人们屡尝失败的领域,所谓的成功建议越具体越特别,它将失败者定义为笨蛋或菜鸟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少数成功案例的分析,忽略了很多人采用相同方式却失败的事实。
正确的做法是忘掉成功学,决策者应该判断自己赢得胜利的真正几率有多少,这才是关键。有多少普通人、理想主义者和企业投身这场追逐名利的游戏,又有多少达成所愿了?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越大,针对性建议和成功者共性所具有的价值就越少小。
成功是很个性化的。它们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而成功学却将其视为具有普世价值的、脱离时空且能被轻易概括总结的东西。
成功学书籍给出的建议应该针对那些和作者拥有相同起点、目标和条件的人,至少双方得有些关联性。而你的职业、家庭、社交生活、权利和梦想,也许和那些因为某项专长就被看作大师的人完全不一样。列出的那些事情是他们必须做的,我们可能不想重复他们的轨迹。
因此,即便是最无害的建议,也可能让我们错失机会。把成功学奉为信条,会导致我们作出错误决定或违背本心。如果你决心早上5点起床只是因为成功人士都这么干——其实你在深夜工作效率最高,那么这么做就是在伤害自己。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周刊
谁不喜欢看“如何成功”这样的东西?大家都愿意看并传播这类内容,难怪市面上的成功学读物铺天盖地。它们给出的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世界经济论坛联合美国“商业内参”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列举了成功人士在早餐前会做的14件事,其中包括喝水和叠被子。《福布斯》杂志称,人生赢家都拥有如下品质:“懂得何时该坚守,何时该离开”。这篇文章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是建议读者不要只盯着问题,而要看到机会;从公司的角度则是建议读者不要认为外界的支持是天经地义的,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但正如成功学很对大家胃口一样,它也可能是有害的。以下几个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成功学不仅无用,还会对决策者、经理人和企业家造成潜在危害。
成功学的依据出自奇闻异事,给出的大部分建议来源于成功者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非系统科学的分析。除非以事实为基础对这些建议进行评估,否则你很难判断它们的有效性。
此外,对成功事例的肤浅分析经常混淆因果关系。有人成功是因为不用开会吗,还是因为他们是成功人士所以不用开会?这些人生赢家分享的大把经验没有考虑过其他人会作何感受——不用开会、先做重要的事、能对几乎所有的事说不,这些奢侈的特权只有当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被他人视作成功人士后才能享受。因此,它们是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成功的原因。
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有些成功学确实来源于大量调研数据,但学术研究通常是有情境特异性的,不能将笼统的结论作为成功的指南。当TED演讲广受追捧时,最近一份针对其宣传理念的分析对它的可借鉴性提出了质疑。由于现实是复杂的,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成功之道比他们说的和展示的更微妙,取决于这些演说家当时所处的环境。
在《黑天鹅》一书中,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纳西姆·塔勒布提到了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西塞罗讲给希腊诗人迪亚戈拉斯的故事。当迪亚戈拉斯听说祷告救了士兵的命,让他们免于被淹死时,他想到了那些做了祷告但依旧溺毙的士兵。祷告之所以被认为可以救命,是因为那些活下来的人,而它对死去的人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如果所有人都祷告了,却没几个能活下来,那么就说明祷不祷告无关紧要。将其视为救命稻草的只有幸存者和那些看到他们幸存的人。
这就是社会学家说的生存偏差。塔勒布将那些死去的人称作沉默的证据,他们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结果。这些人的“缺席”,导致我们对特定行为的有效性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我们的研究员和其他行为学家都认为,当我们因为那些广为传播的成功故事和经验精进甚多时,其实仍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失败的案例)。这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成功之道就是如此。
事实上,在人们屡尝失败的领域,所谓的成功建议越具体越特别,它将失败者定义为笨蛋或菜鸟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少数成功案例的分析,忽略了很多人采用相同方式却失败的事实。
正确的做法是忘掉成功学,决策者应该判断自己赢得胜利的真正几率有多少,这才是关键。有多少普通人、理想主义者和企业投身这场追逐名利的游戏,又有多少达成所愿了?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越大,针对性建议和成功者共性所具有的价值就越少小。
成功是很个性化的。它们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而成功学却将其视为具有普世价值的、脱离时空且能被轻易概括总结的东西。
成功学书籍给出的建议应该针对那些和作者拥有相同起点、目标和条件的人,至少双方得有些关联性。而你的职业、家庭、社交生活、权利和梦想,也许和那些因为某项专长就被看作大师的人完全不一样。列出的那些事情是他们必须做的,我们可能不想重复他们的轨迹。
因此,即便是最无害的建议,也可能让我们错失机会。把成功学奉为信条,会导致我们作出错误决定或违背本心。如果你决心早上5点起床只是因为成功人士都这么干——其实你在深夜工作效率最高,那么这么做就是在伤害自己。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