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丝路国家驻华使节太庙齐赏“中华匠作”

本报记者 蔡梦吟   青年参考  ( 2017年03月29日   09 版)

    范迪安(左三)向驻华使节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正在参观展览的各国使节

    活灵活现的传统皮影戏剧,精美繁复的少数民族首饰,设计大胆的现代陶瓷雕塑……古今匠作交汇于此,在宏伟肃穆的太庙大殿中相映成趣,令人屏息。近日,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搭建中外文化互通、民心相通之桥梁,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组织驻华外交使节走进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参观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联合主办的“文明的回响——中华匠作”艺术展。

    来自乌克兰、立陶宛、波黑、斯洛伐克、拉托维亚、智利、保加利亚、卢森堡、哥伦比亚等多国的驻华大使,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瑞典、蒙古、新加坡、墨西哥,印尼、罗马尼亚、埃及、乌拉圭、马其顿、津巴布韦、圭亚那、斯里兰卡、摩尔多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欧盟驻华代表团成员等“一带一路”沿线30多国的近60位高级外交官,共同参观了该展。

    该展览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工艺品,涵盖金属工艺、石雕、玉雕、纺织、印染、造纸、陶瓷、木器、竹器、漆艺、剪纸、泥塑、皮影等众多领域,既有古代器物的经典佳作,也有当代艺术家妙用传统工艺的艺术新品。

    琳琅满目的展品让驻华使节们流连忘返。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告诉《青年参考》记者:“那些造型独特的竹子灯具、陶瓷雕塑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甚至还带有一点毕加索的影子。这个展览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官们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它让我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历史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有了更深的了解。”

    斯洛伐克驻华大使贝拉·杜赞最喜爱的展品,要数一组青花瓷工艺品。在他看来,青花瓷瓶本身就是丝绸之路的见证,让观者有时空穿梭之感叹。

    杜赞大使对《青年参考》表示:“千百年前,中国的青花瓷漂洋过海,风靡了整个欧洲大陆,青花瓷体现着中国和欧洲的联接。”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中国陶瓷长期风靡欧洲,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和审美,大量的需求和采购造成了欧洲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正是从瓷器上认识了中国,故西方人称呼中国为“China”——“瓷国”。

    从古到今,精美独特的艺术品一直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最佳名片。而对此次观展的许多外交官而言,这样近距离观察风格多样的中国艺术精品是难得的机会。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马福力对《青年参考》记者说:“以前,中国艺术品给我的印象是‘适合远观’、高高在上的,但今天的展览让我很兴奋,因为中国艺术品其实非常多样、生动和开放,它们不仅可以被远观,更能融入生活,被使用、被分享。很多展品本身就是文化交融的证明。”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太庙艺术馆名誉馆长范迪安先生向驻华外交使节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与初衷。“响应文明之声,盘点中华匠作。既现稀世古器之美,亦汇当世艺术家妙用匠造传统之作。古今辉映,济济一堂。见证推陈出新,传统不断,文脉悠长,国运其昌。”范迪安表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和彰显的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匠人营国’到‘匠心造物’,‘匠’的意涵既是文化理想与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精湛技艺与制造标准的体现。”

    据范迪安介绍,“中华匠作”展览立足于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与创新,形成传统与当代的并置与交融,从“格物致知、器宇不凡、技进乎道、匠心独运”4个方面,将深厚的“百工传统”和现代的“工匠精神”交汇融通,切实展现出中国的匠造文明,是各民族的创造,也是文明交流、积极融汇借鉴外来营养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作为展览地点的太庙本身,正是本次展览中最重量级的展品,其一砖一瓦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匠意。作品在空间上的相互穿插,古代珍宝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对偶陈列,无不彰显出中华匠作的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令驻华使节们在多角度欣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同时,为中华文化的工艺之美、匠人之美、劳动之美而驻足惊叹。

    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副主席靳飞表示,该联盟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并将于今后举办更多“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文交流活动。

 

丝路国家驻华使节太庙齐赏“中华匠作”
第二届毕佛听写比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