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萨德”对中国是考验,更是机遇

作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7年03月15日   02 版)

    中国选择意图部署“萨德”系统的韩国为突破口,果断实施反制行动,其后盾是国家实力近年来的显著提升。无疑,“萨德”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挑战,但也将促使中国在“以实力维护亚太和平”这一命题上有更积极的作为。

    国际舞台上的权力格局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直接影响着大国博弈的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如果仅仅遵循历史的惯性来观察“萨德”入韩引起的风波,局外人可能无法透彻理解中国当下的行为逻辑。毕竟,从小布什时代以来,美国在亚太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一刻也不曾停歇,中方此次为何要以执意部署“萨德”的韩国为突破口?

    众所周知,美国在台湾地区和日本早已安装了“铺路爪”雷达,其性能比“萨德”更强、更适合用来监控中国的弹道导弹。然而,“铺路爪”当年落脚东亚时,并未激起中方像这次这样强烈的反对。其中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当时的中国,除了军事手段并无更多反制此类举动的筹码。那之后,中国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军事现代化过程,亮出肌肉“打垮”“萨德”,对今日的中国来说并无难度。目前,中方对韩国的压力更多地集中在经济领域,反而可以证明,中国拥有弹药充足的“军火库”,早已告别了只能靠宣示武力来维护国家尊严的年代。

    如果时间倒退到10年、甚至5年前,中国在表示“反对和抗议”之外,大概很难下决心因“萨德”而主动为中韩关系降温。多年来,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额是美韩的两倍,说韩国“经济上依赖中国”并不夸张。朴槿惠政府前些年的“亲华”举动,不外乎是为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两国关系一度热络,也的确是按照此种逻辑发展的结果。总之,以经济关系促进政治关系,这是公众所熟悉的、用以解读中国外交的经典思维模式。

    然而时代变了,一些人严重固化的思维模式也该改弦更张了。纵观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甚嚣尘上,民粹和右翼的浪潮席卷各国,美国人选出了一位对盟友不那么慷慨的新总统,间接迫使以韩国军方为首的保守派重新露出唯华盛顿马首是瞻的本色。

    我们必须看到,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当选就撤除‘萨德’”的表态甚至惹来了韩国最大媒体《中央日报》点名批评。后者称,谁也不能轻易动摇历史上、文化上、地缘政治上根深蒂固的韩美同盟。可见,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愿望,并不总能得到对方正面回应;所以,中国与一个坐享对华贸易顺差却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国家发生摩擦,也不是多么糟糕的事。

    同样,只有通过转换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够正确理解,为什么中国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旨在反制“萨德”的动作都是针对韩国,却将真正的始作俑者美国“撂”在一旁了。

    “萨德”入韩实际上是奥巴马政府给东亚和平留下的负面遗产,或者说是给继任者挖的一个“坑”。上任月余的特朗普目前仍深陷其中,不知是否要出来、如何出来,与其说他萧规曹随,不如说他还未能就其中利害进行深入思考。何况,中美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谈。

    另一方面,东北亚战略棋局的玩家其实只有中美两国,韩国既然已摆明立场,决心不顾中国的谴责追随美国,中方自然会优先考虑如何“吃掉”“萨德”这枚棋子。棋盘考验的是博弈者的定力,而非一时之勇,为了一两枚“棋子”就与和自己对弈者大打出手,并不理智。

    最重要的是,“萨德”入韩对中国而言是危也是机。“萨德”作为导弹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的确将使本不利于中国的核力量天平朝更加失衡的方向倾斜。可靠的战略反击能力被称为维持大国间和平的“压舱石”,由此,中国的核威慑力升级将获得正当理由。

    若非为了反制“萨德”,中国并未打算主动提升核力量,或发展对应的导弹防御系统,更不会取代美国在亚太的地位……中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面对挑衅行为时的不得已而为之。中国军力同美国差距仍大,“萨德”的进逼迫使中方更有理由奋起直追。未来,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制裁行动或许会告一段落,但国家硬实力的提升一定会令所有人受益。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萨德”对中国是考验,更是机遇
TPP死了?现在下结论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