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之父”去世
发明巨无霸,“我没得到一分钱”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青年参考
(
2016年12月21日
13
版)
90岁生日时,麦当劳公司送给德利加蒂(左)一个很像巨无霸的生日蛋糕。
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标志性产品“巨无霸”的发明者迈克尔·詹姆斯·德利加蒂在匹兹堡郊区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
“诞生”半个世纪后,如今巨无霸汉堡每年能售出9亿多个,仅在美国就能卖出5.5亿个。然而作为发明者,德利加蒂并没有从这一可观的销量中赚得钵满盆满,他得到的,只有来自麦当劳公司的一块匾额。
力劝“麦当劳之父”推出“巨无霸”
1967年4月,美国匹兹堡市南部小镇尤宁敦的汉堡爱好者,见到了一种新式大汉堡。它由当地的麦当劳餐厅推出,被称为“巨无霸”(Big Mac)——有三块洒满芝麻的圆面包片,两两之间各夹一块牛肉饼,并配上特制酱料、生菜、酸黄瓜、洋葱和奶酪。
这款“大块头”汉堡的市场反响非常好。《纽约时报》称,面市一年后,它就登上了美国所有麦当劳餐厅的菜单。到1969年,巨无霸已占到公司整体销售额的19%。如今每年仅在美国就能卖出5.5亿个巨无霸,大约每秒卖出17个。
然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距巨无霸“50岁生日”只有不到5个月时,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其发明者迈克尔·詹姆斯·德利加蒂(Michael James Delligatti)在匹兹堡郊区小镇福克斯-查珀尔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
德利加蒂在1965年产生了制作巨无霸的想法,当时他已在匹兹堡开了8年麦当劳餐厅,并在当地拥有了10多家特许经营店,与大男孩(Big Boy)和汉堡王(Burger King)等连锁快餐店的竞争非常激烈。他发现,很多顾客一次吃一个普通汉堡根本吃不饱,两个又吃不了,于是就向麦当劳总部提议,效仿大男孩餐厅的做法,在麦当劳的菜单上增加一种双层肉饼汉堡,抢夺汉堡王推出的皇堡的市场份额。
那时的麦当劳并没有由加盟商提出新产品的传统。公司高层认为,薯条和芝士汉堡已经卖得很好了,若冒险推出一款定价45美分(相当于如今的5美元,约合人民币35元)的高价产品,很有可能把顾客吓跑——当时麦当劳的基础汉堡仅售18美分,相当于如今的两美元(约合人民币14元)。德利加蒂的首次提议,不出意料地被“麦当劳之父”雷·克罗克(Ray Kroc)否决了。
德利加蒂并不气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不时找到克罗克,要求推出他设想的新品,还请麦当劳公司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区域经理拉尔夫·兰帕尔(Ralph Lanphar)游说克罗克。如此来来往往了两年时间,克罗克最终答应德利加蒂“可以试一下”,但仅限于后者在尤宁敦开的那一家店,而且只能使用麦当劳现有的原料。
获得授权的德利加蒂花了几个星期研究新品,最终制造出如今为大众熟知的巨无霸。这款汉堡在1967年4月22日上市,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将它描述为“用新鲜的肉饼、味道浓郁的融化奶酪、脆嫩的生菜、泡菜,以及我们自己特制的酱料制成”。据美国“商业内参”网站报道,德利加蒂经营的麦当劳餐厅推出巨无霸后,销售额上涨了12%。这一表现让麦当劳公司打消了疑虑,最终将巨无霸推向所有餐厅。
用“巨无霸”命名只因听起来很有趣
1993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德利加蒂提到过自己的设想当年被麦当劳无数次否决一事:“我用了两年时间说服他们……他们当时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一切了。”
其实,有此遭遇的不只是德利加蒂。据美国《史密森尼杂志》报道,麦当劳不少产品的设想都来自特许经营商,而他们最初在向麦当劳申请试行新品时总会遭到拒绝。比如在1961年,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特许经营商路易·葛洛恩(Lou Groen)找到克罗克,推销他新创制的麦香鱼,结果被克罗克泼了冷水:“你总是来这里说一堆废话!我不希望我的店里满是鱼腥味。”
麦当劳将标准化管理视作核心竞争力,站在它的立场上看,上马新产品需要购置新设备,更新制作流程,重新培训员工,这势必会增加经营成本,还有可能使公司各家门店的产品产生差异。因此,即便这些发明者说得再好,麦当劳的管理者仍然谨慎无比。
德利加蒂创制巨无霸时,就遇到了“标准化”问题。由于两块肉饼与麦当劳常规的圆面包无法匹配,他就从当地的一位面包师傅那里订购了尺寸更大的芝麻圆面包。
对于自己的发明,德利加蒂觉得没什么高深之处,只是将各种食材组合了一下而已。他曾对《麦当劳:拱门之下》一书的作者约翰·F·洛夫(John F. Love)说:“这不像是发明电灯。灯泡已经有了,我所做的只是把它拧进插口里。”就连“巨无霸”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被问及为何要如此命名时,德利加蒂回答说,因为听起来很有趣。
然而这种并无高深之处的汉堡,引发了一股持续至今的快餐潮流,甚至因为销售范围广又足够标准化,而成为一种经济衡量指标——1986年9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即根据巨无霸汉堡在当地餐厅的售价来判断所在国货币的竞争力。
巨无霸诞生之时,正是美国快餐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激烈的竞争让各快餐公司打起了广告战。最初,巨无霸的广告词是“伪装成三明治的一顿饭”(意指分量够大)、“睁大眼睛说‘啊哈’”(意指其分量大得令人吃惊)。到了1975年,麦当劳为巨无霸注册了一则打油诗般的广告语,其中文版本想必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洋葱夹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吃过笑哈哈。”
“我得到的只有一块匾额”
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称,麦当劳目前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6万家分店,每年售出9亿多个巨无霸。可以说,巨无霸加可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批评之声也不时出现。有人认为,巨无霸汉堡使美国人体重超标甚至肥胖,并助推了“沙发土豆文化”。对此,《匹兹堡邮报》为德利加蒂“开脱”称:“巨无霸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作为发明者和企业家,德利加蒂先生只是顺势而为。他填补了市场需求,而且做得很棒。”德利加蒂则表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发明会成为美国象征的一部分”。
1918年8月2日,德利加蒂出生于匹兹堡以南70公里的尤宁敦。父亲做过包括蹄铁工和糖果制造工在内的各种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
德利加蒂只有高中文化,在1942年参军,在欧洲服役。退役回乡后,他搭便车去了南加州,在那里的好几家汽车餐厅工作过,还管理过一家大男孩餐厅,后者放有特制酱料的汉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3年,德利加蒂和朋友约翰·斯威尼(John Sweeney)合伙在匹兹堡开了一家汽车餐厅。两年后,他参加了美国餐饮协会在芝加哥举办的展览会,并结识了前来参展的克罗克。据《今日美国》报报道,后者当时正和麦当劳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麦当劳(Richard McDonald)和莫里斯·麦当劳(Maurice McDonald)兄弟联手,开发麦当劳餐厅的特许经营业务。展会一结束,德利加蒂便拜访了麦当劳在芝加哥的一家新店。
4年后,德利加蒂在匹兹堡开了一家麦当劳店,成为麦当劳最早的特许加盟商之一。此后25年里,他相继开了47家麦当劳店。而据英国《卫报》报道,自从巨无霸面市之后,德利加蒂每周至少吃一次,直至去世。
对于德利加蒂的离去,麦当劳公司发表声明称:吉姆(Jim,德利加蒂的昵称)是传奇的麦当劳特许经营商,他发明的“巨无霸”令品牌传颂至今。
你肯定认为,作为发明者,德利加蒂从巨无霸始终可观的销量中获益颇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克罗克在《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一书中写道:“不管是麦香鱼、巨无霸、苹果派还是麦满分……最有趣之处在于,它们都来自我们的特许经营者的设想……由于这些小本经营者的别出心裁,公司从中获益不少。反过来,公司的形象提升及联合广告的力量又助他们一臂之力。”换句话说,因为互利互惠,麦当劳公司不会向发明者支付费用。
2007年,德利加蒂在接受《匹兹堡邮报》的采访时说,“我得到的只有一块(来自麦当劳公司的)匾额”,“我没得到一分钱,虽然我很想(巨无霸)每赚一美分自己就能拿1/10”。
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标志性产品“巨无霸”的发明者迈克尔·詹姆斯·德利加蒂在匹兹堡郊区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
“诞生”半个世纪后,如今巨无霸汉堡每年能售出9亿多个,仅在美国就能卖出5.5亿个。然而作为发明者,德利加蒂并没有从这一可观的销量中赚得钵满盆满,他得到的,只有来自麦当劳公司的一块匾额。
力劝“麦当劳之父”推出“巨无霸”
1967年4月,美国匹兹堡市南部小镇尤宁敦的汉堡爱好者,见到了一种新式大汉堡。它由当地的麦当劳餐厅推出,被称为“巨无霸”(Big Mac)——有三块洒满芝麻的圆面包片,两两之间各夹一块牛肉饼,并配上特制酱料、生菜、酸黄瓜、洋葱和奶酪。
这款“大块头”汉堡的市场反响非常好。《纽约时报》称,面市一年后,它就登上了美国所有麦当劳餐厅的菜单。到1969年,巨无霸已占到公司整体销售额的19%。如今每年仅在美国就能卖出5.5亿个巨无霸,大约每秒卖出17个。
然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距巨无霸“50岁生日”只有不到5个月时,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其发明者迈克尔·詹姆斯·德利加蒂(Michael James Delligatti)在匹兹堡郊区小镇福克斯-查珀尔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
德利加蒂在1965年产生了制作巨无霸的想法,当时他已在匹兹堡开了8年麦当劳餐厅,并在当地拥有了10多家特许经营店,与大男孩(Big Boy)和汉堡王(Burger King)等连锁快餐店的竞争非常激烈。他发现,很多顾客一次吃一个普通汉堡根本吃不饱,两个又吃不了,于是就向麦当劳总部提议,效仿大男孩餐厅的做法,在麦当劳的菜单上增加一种双层肉饼汉堡,抢夺汉堡王推出的皇堡的市场份额。
那时的麦当劳并没有由加盟商提出新产品的传统。公司高层认为,薯条和芝士汉堡已经卖得很好了,若冒险推出一款定价45美分(相当于如今的5美元,约合人民币35元)的高价产品,很有可能把顾客吓跑——当时麦当劳的基础汉堡仅售18美分,相当于如今的两美元(约合人民币14元)。德利加蒂的首次提议,不出意料地被“麦当劳之父”雷·克罗克(Ray Kroc)否决了。
德利加蒂并不气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不时找到克罗克,要求推出他设想的新品,还请麦当劳公司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区域经理拉尔夫·兰帕尔(Ralph Lanphar)游说克罗克。如此来来往往了两年时间,克罗克最终答应德利加蒂“可以试一下”,但仅限于后者在尤宁敦开的那一家店,而且只能使用麦当劳现有的原料。
获得授权的德利加蒂花了几个星期研究新品,最终制造出如今为大众熟知的巨无霸。这款汉堡在1967年4月22日上市,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将它描述为“用新鲜的肉饼、味道浓郁的融化奶酪、脆嫩的生菜、泡菜,以及我们自己特制的酱料制成”。据美国“商业内参”网站报道,德利加蒂经营的麦当劳餐厅推出巨无霸后,销售额上涨了12%。这一表现让麦当劳公司打消了疑虑,最终将巨无霸推向所有餐厅。
用“巨无霸”命名只因听起来很有趣
1993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德利加蒂提到过自己的设想当年被麦当劳无数次否决一事:“我用了两年时间说服他们……他们当时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一切了。”
其实,有此遭遇的不只是德利加蒂。据美国《史密森尼杂志》报道,麦当劳不少产品的设想都来自特许经营商,而他们最初在向麦当劳申请试行新品时总会遭到拒绝。比如在1961年,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特许经营商路易·葛洛恩(Lou Groen)找到克罗克,推销他新创制的麦香鱼,结果被克罗克泼了冷水:“你总是来这里说一堆废话!我不希望我的店里满是鱼腥味。”
麦当劳将标准化管理视作核心竞争力,站在它的立场上看,上马新产品需要购置新设备,更新制作流程,重新培训员工,这势必会增加经营成本,还有可能使公司各家门店的产品产生差异。因此,即便这些发明者说得再好,麦当劳的管理者仍然谨慎无比。
德利加蒂创制巨无霸时,就遇到了“标准化”问题。由于两块肉饼与麦当劳常规的圆面包无法匹配,他就从当地的一位面包师傅那里订购了尺寸更大的芝麻圆面包。
对于自己的发明,德利加蒂觉得没什么高深之处,只是将各种食材组合了一下而已。他曾对《麦当劳:拱门之下》一书的作者约翰·F·洛夫(John F. Love)说:“这不像是发明电灯。灯泡已经有了,我所做的只是把它拧进插口里。”就连“巨无霸”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被问及为何要如此命名时,德利加蒂回答说,因为听起来很有趣。
然而这种并无高深之处的汉堡,引发了一股持续至今的快餐潮流,甚至因为销售范围广又足够标准化,而成为一种经济衡量指标——1986年9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了“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即根据巨无霸汉堡在当地餐厅的售价来判断所在国货币的竞争力。
巨无霸诞生之时,正是美国快餐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激烈的竞争让各快餐公司打起了广告战。最初,巨无霸的广告词是“伪装成三明治的一顿饭”(意指分量够大)、“睁大眼睛说‘啊哈’”(意指其分量大得令人吃惊)。到了1975年,麦当劳为巨无霸注册了一则打油诗般的广告语,其中文版本想必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洋葱夹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吃过笑哈哈。”
“我得到的只有一块匾额”
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称,麦当劳目前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6万家分店,每年售出9亿多个巨无霸。可以说,巨无霸加可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批评之声也不时出现。有人认为,巨无霸汉堡使美国人体重超标甚至肥胖,并助推了“沙发土豆文化”。对此,《匹兹堡邮报》为德利加蒂“开脱”称:“巨无霸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作为发明者和企业家,德利加蒂先生只是顺势而为。他填补了市场需求,而且做得很棒。”德利加蒂则表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发明会成为美国象征的一部分”。
1918年8月2日,德利加蒂出生于匹兹堡以南70公里的尤宁敦。父亲做过包括蹄铁工和糖果制造工在内的各种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
德利加蒂只有高中文化,在1942年参军,在欧洲服役。退役回乡后,他搭便车去了南加州,在那里的好几家汽车餐厅工作过,还管理过一家大男孩餐厅,后者放有特制酱料的汉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3年,德利加蒂和朋友约翰·斯威尼(John Sweeney)合伙在匹兹堡开了一家汽车餐厅。两年后,他参加了美国餐饮协会在芝加哥举办的展览会,并结识了前来参展的克罗克。据《今日美国》报报道,后者当时正和麦当劳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麦当劳(Richard McDonald)和莫里斯·麦当劳(Maurice McDonald)兄弟联手,开发麦当劳餐厅的特许经营业务。展会一结束,德利加蒂便拜访了麦当劳在芝加哥的一家新店。
4年后,德利加蒂在匹兹堡开了一家麦当劳店,成为麦当劳最早的特许加盟商之一。此后25年里,他相继开了47家麦当劳店。而据英国《卫报》报道,自从巨无霸面市之后,德利加蒂每周至少吃一次,直至去世。
对于德利加蒂的离去,麦当劳公司发表声明称:吉姆(Jim,德利加蒂的昵称)是传奇的麦当劳特许经营商,他发明的“巨无霸”令品牌传颂至今。
你肯定认为,作为发明者,德利加蒂从巨无霸始终可观的销量中获益颇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克罗克在《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一书中写道:“不管是麦香鱼、巨无霸、苹果派还是麦满分……最有趣之处在于,它们都来自我们的特许经营者的设想……由于这些小本经营者的别出心裁,公司从中获益不少。反过来,公司的形象提升及联合广告的力量又助他们一臂之力。”换句话说,因为互利互惠,麦当劳公司不会向发明者支付费用。
2007年,德利加蒂在接受《匹兹堡邮报》的采访时说,“我得到的只有一块(来自麦当劳公司的)匾额”,“我没得到一分钱,虽然我很想(巨无霸)每赚一美分自己就能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