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英“宴”遇紫禁城

本报记者 蒋肖斌   青年参考  ( 2016年10月13日   10 版)

    “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着了迷。那里的宫殿里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就像天朝的杂货铺。”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也是在这一年,他率领英国使团第一次踏上了去往中国的旅程。在当时的欧洲,“中国热”已风靡百年。

    时隔224年,一场以中英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东西方跨界对话在紫禁城开始。9月28日,凤凰艺术与英国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的“海阔凭澜 中英艺术时尚盛典”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

    2015年是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伴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访英之旅,两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黄金时代”全面到来。2016中英文化交流年主题进一步聚焦文学与艺术。本次盛典呼应第二届中英文化交流年,对中英两国艺术与时尚产业的跨界合作进行探讨。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首席艺术总监尼克·玛查德(Nick Marchand)引用了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名句“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当代,我们面临科技的发展和漩涡,怎样才能在这样一个消逝中尽力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30年代起,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已经存在,致力于推动知识与理解,推动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为了这个任务,我们已经努力了80多年。”

    在英国,很多历史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被重新赋予其他公共功能,比如博物馆。“我们的历史环境,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都非常重要。它能我们一种归属感、一种身份感。”尼克·玛查德说,“但除了保护遗产,我们也同样需要创作,为未来不停增加新的东西。”

    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院长马克·登喜路强调,不同国家、不同学生的合作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拥有文化和思想的多样性。“现在的博物馆有各种新的观众,他们热爱艺术与时尚,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就是一个例子。传统与时尚结合,进入我们的生活。”

    传统与时尚进入生活,最直观的方式大概就是服装。这天晚上,一场以全新视听方式呈现的、由中英两国时尚设计师历时5个月完成的“中国风”系列男装盛宴,也在紫禁城上演了一幕“宴”遇。

    建福宫花园建造于乾隆年间,内以游廊相连,高低错落,是集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特色于一体的建筑佳作。凤凰艺术结合花园特征,将庭院变幻为曲径通幽的“浸没式舞台”,打造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时尚大秀。

    中国首席男模孟飞领衔30余位中外模特演绎“中国风”。影视男星陈晓身着荣获“最美中国风”大奖的作品《江南的小镇》出现在T台一端。服饰以艺术家杨明义画作《周庄之晨》为灵感,展现小雨下的江南小镇。

    “良辰美景奈何天”,“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前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的感叹,后者是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惋惜。400多年前,身处同一时代却分隔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位戏剧大师,虽从未谋面,却在截然不同的作品里发出了相似的慨叹。

    今年适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此次盛典上,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现代组舞《融》,将昆曲《牡丹亭》与芭蕾《罗密欧与朱莉叶》的经典段落完美交融,令英国驻华代大使罗廷等国际友人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魅力。

 

印度与中国:用雕塑对话
中英“宴”遇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