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印度与中国:用雕塑对话

本报记者 蒋肖斌   青年参考  ( 2016年10月13日   10 版)

    佛陀头像

    一尊出自印度北方邦马图拉·嘎穆达提拉、公元5世纪的佛陀头像,用红色砂岩精细打磨而成,面部轮廓清晰,线条有力。佛像的面容尽管已经按照“三十二相”(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的规定抽象化或程式化了,但一望便知仍是印度人特有的相貌。椭圆的脸型,弓形的长眉,半闭下垂沉思冥想的眼睑,笔直鼻梁之下有着宽厚的嘴唇。

    这尊佛陀头像,跨越了1600年的时间、数千公里的空间,出现在北京紫禁城的午门展厅。9月28日,“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惊艳亮相,将持续至2017年1月3日。

    展览从印度各地的9个博物馆中遴选出笈多王朝与后笈多王朝时期的雕塑56件,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甘肃、新疆等地博物馆挑选出同时期雕塑精品119件。这是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古国第一次用同时期的雕塑进行对话,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项目的重要部分。

    印度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派姆·库玛·奈格塔(Prem Kumar Nagta)说,印度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全印度境内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是印度历史遗产的保护者。奈格塔说:“在故宫这样一个由皇宫转变而来的博物馆,举行这样一个大型展览,展现印度灿烂辉煌的笈多王朝,再合适不过。笈多王朝在印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黄金时代’,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发展。”

    本次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罗文华解释,展览选择公元400~700年这个历史片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的三位求法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都是在笈多艺术鼎盛时期及后笈多艺术初期到达印度的。本展览就是以他们亲历的印度艺术文化为主线挑选文物。其次,这是笈多艺术走向成熟和达到极盛的重要时期,其审美标准和艺术模式成为印度艺术的标尺,影响范围不仅涵盖了印度大部分地区,而且远达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广大区域。

    与此同时,中国佛教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历程,雕塑展示出的是多种文化融合和创造力迸发的画卷。可以说,没有这400年艺术创作的激荡,就不可能有盛唐艺术的绽放。

    这一展览还将巡展至福建、浙江和四川,这将是近年来罕见的中印艺术的盛宴。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介绍,近年来,故宫和印度有关机构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自2014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故宫连续两年派遣研究人员去印度参与当地的考古工作,并建立了考古工作的科研实验室。

    故宫考古研究所曾参与印度喀拉拉邦帕特南遗址和奎隆港口遗址的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奎隆港口遗址出土了10~16世纪的中国瓷器残片及千余枚中国古钱币,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与该地区有过贸易高峰期。

    娄玮说:“下一步的考古研究重点将是印度的海港城市,搜寻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遗迹和与故宫同性质的古代建筑遗迹。同时,故宫将与印度博物馆界的同行加强交流,比如孟买的威尔士亲王博物馆,对印度收藏的与中国有关的藏品开展共同研究。”

 

印度与中国:用雕塑对话
中英“宴”遇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