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米其林上海指南发布

“美食圣经”在亚洲水土不服?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6年10月13日   25 版)

    《米其林指南 上海2017》发布意味着“美食圈圣经”终于进入中国内地了。

    唐阁是唯一获得米其林三星的上海餐厅。

    开在居民楼里的泰安门获评“一星”后,转天就被停业整顿。

    作为潮流风向标,《米其林指南》一直深受各国吃货追捧。然而,来到亚洲后,这份“美食圣经”屡屡遭遇质疑。

    “美食圣经”进内地

    国庆前夕,《米其林指南 上海2017》发布。作为米其林在全球发行的第28本餐饮指南,米其林来到上海意味着,这个在美食圈被奉为“圣经”的评选标准进入中国内地。

    不过,上海仅有一家餐厅获得米其林三星,7家餐厅获得两星,18家餐厅获得一星。此外,还有25家必比登美食推荐餐厅上榜。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米其林餐厅相比,上海街边小店没能获得美食侦探青睐,可以说,上海的米其林餐厅是一支相对高端的队伍。

    在认真品尝后,米其林评审员对每家餐厅给出了诱人的评价。给唯一获得三星的唐阁餐厅的推介中,评审员写道:“盘旋曲折的走廊上布满私人厢房,主餐室只有6张布置得一丝不拘的餐桌。专业服务团队配合高质量的食物,让用餐成为美妙愉快的经历!富有经验的厨师将经典与现代风味融合而成的粤菜,令人印象深刻。”

    在网上绰号“魔都”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米其林选择这里作为进入中国内地的窗口,并不令人意外。米其林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董可兰(Claire Dorland-Clauzel)表示:“一旦米其林来到一座城市,就意味着此地的美食水准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迈克尔·埃利斯(Michael Ellis)曾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将上海选为进入中国内地的首站,是因为这里既有大众化口味的食物,也有明星级美味,更兼具“高水平餐饮环境和丰富的创造力”。

    “上海烹饪的丰富性和质量远超美国。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几十年来作为经济和文化的十字路口,它的美食能很好地反映这段历史。”埃利斯说。

    上海指南遭质疑?

    对于初来乍到的米其林榜单,中国网民表现出了两种态度:有人摩拳擦掌,打算趁着长假跟随米其林吃遍上海,也有人开启了社交媒体中最流行的吐槽模式。

    上海罗斯福牛排馆的老板乔治·陈(George Chen)告诉《上海周末》App:“(米其林的美食侦探)可能需要在上海再多花点时间。这份中国米其林名单是可笑的。”

    打开上海站的米其林指南,人们会惊讶地发现,粤菜餐厅以压倒性优势成为斩获星级的最大群体:唯一一家三星级餐厅唐阁,以及二星级的7家餐厅全部主打粤菜。至于上海本帮菜,只有零星的5家获得“星星”。

    不少上海网友觉得,三星名单中起码该有一家本帮餐厅,再不济,占据主场优势的上海菜也不能输给粤菜。更有意思的是,广东网友对米其林的“慷慨”也没买账,纷纷表示当地人心中自有更好的粤菜,那些餐厅没被评上星级才叫人遗憾。

    网友不仅嫌上海菜少,还认为上榜的西餐馆也没有预想中多。许多评论认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美食界一向以国际视野著称。

    对于外界的质疑,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方诺德(Bruno de Feraudy)回应称:“这次米其林指南的上海评审团队中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并且由熟悉多种菜系的人组成,对餐厅的评选并不局限于西餐或创意菜,评审团也品鉴了韩国、日本、印度等亚洲菜系,当然也包括上海本帮菜。”

    在上海经营餐厅的爱德华多·巴尔加斯(Eduardo Vargas)理解米其林的立场。“日本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大多是日料店,在法国也多为法国菜,在中国市场评选中餐很正常,据我所知,他们正在努力认识中国美食。”

    尴尬的是,一家刚刚上榜的餐厅陷入了“人怕出名”的“米其林魔咒”——被评为一星餐厅刚刚过了一天,上海泰安门餐厅就因涉嫌无证经营而停业整顿。

    “我开这家餐厅,初衷只是想有个小地方招待朋友聚会,顺便与一些美食家、厨师一起创造新奇、富有想象力的菜肴。”英国《独立报》援引泰安门德国厨师斯特凡·斯蒂勒(Stefan Stiller)的声明称,“我们没有刻意违反中国任何规章和法律。”

    附近一位居民却向《上海日报》抱怨,“餐厅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开在居民楼里的餐厅毫无隔音设备,中央空调的噪音令我无法入睡,不得不紧闭窗口”。事实上,从今年4月开业以来,泰安门就因违章搭建、油烟、空调噪声扰民等多次遭到投诉,相关执法部门也曾对其下发整改书。

    米其林在亚洲水土不服?

    随着亚洲国家崛起,近10年来《米其林指南》在亚洲积极布局,2007年推出了《米其林指南 东京》,2009年则有《米其林指南 香港&澳门》,今年更在新加坡、韩国首尔、中国上海分别推出了指南。

    然而,不仅在上海,放眼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人们在对《米其林指南》的追捧中都夹杂了质疑。质疑声大多集中在一些知名餐厅未上榜、评选出的餐厅缺乏文化多样性等。在新加坡,人们批评的还有指南“变味”。

    今年7月,新加坡版指南正式推出,该国“Eatbooks”网站随即指出,米其林过度倾斜其合作伙伴——新加坡旅游胜地圣淘沙名胜世界(RWS):在新加坡29家获得星级的餐厅中,有4家位于RWS,占比超过了10%。

    该网站指出,上榜的29家餐馆中,23家开在中心区,“米其林员工是不是没钱出城”。“无论是凑巧还是员工懒惰,我们都希望下一个版本呈现更全面的地域。”

    新加坡《海峡时报》则透露,《米其林指南》的权威性建立在美食侦探全部匿名的基础上,而在新加坡,美食侦探曾在一些餐厅用餐时出示名片,打破了这一原则。

    携程食美林CEO许育忠指出,直到现在,日本对米其林仍抱有疑虑,《米其林指南》在日本的接受度也不高。“米其林不能真实‘落地’,主要原因是其评价体系和团队。在东亚,它的评价体系不能良好适应,并且主要依赖自己的评审员,这些人大部分是外国人(来自西餐为主的国家)。”他告诉《京华时报》。

    无论有多少质疑声,米其林的青睐仍是餐饮业的最高荣誉,为餐厅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有美食家指出,许多外国游客会手捧《米其林指南》寻找餐厅,这是让来自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认识中国菜的契机。

    何况,米其林第一次与内地民众的生活如此贴近,吐槽一点儿也不妨碍吃货们转发和约饭。

 

“美食圣经”在亚洲水土不服?
米其林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