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人食”渐成风尚

做“独自沉迷”的美食家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6年09月21日   25 版)

    过去,“一人食”会被视为“寂寞的失败者”。

    Eenmaal餐厅鼓励客人尝试“一人食”。

    在东京一家咖啡厅,独自前来的客人会得到玩偶陪伴。

    就在几年前,人们还不愿意走出家门独自吃饭,宁可叫油腻的外卖或者在酒店客房点餐,因为无论是独自出国旅行,还是在餐厅“一人食”,或者在酒吧独自买醉,都会被视为“寂寞的失败者”。

    这种狭隘的观念可能来自童年记忆:一个人在食堂吃饭的学生往往是不受欢迎的。但全球餐厅顾问亚伦·阿伦(Aaron Allen)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这种耻辱感已经消散。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伦敦,近1/3的人是独居;巴黎和纽约的独居者已达总人口的一半;一些城市如斯德哥尔摩,高达60%的居民独自生活。

    艾伦认为,“一人食”的情况不断增多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比如提高的离婚率、无论是否结过婚都可能出现长久的空窗期。在中国大城市,“一人食”也变得愈发普遍。《华尔街日报》就曾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迁移到大城市,“一人食”成了常态。

    更多的人选择独自外出吃饭,精明的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良机,许多国家开始为单人食客定制座位和菜单,并鼓励员工格外细心地招待“一人食”的顾客。

    “10多年前,看到有人独自来用餐,我们像会发现新大陆一样。”阿曼达·科恩(Amanda Cohen)在伦敦开了家素食餐厅,她告诉英国“食物共和国”网站,自己现在已对此习以为常。“碰到这样的客人,我们会将他带到单人座,这是种双赢的选择。他不用看着对面的空椅子别扭,我们也不会浪费空间。”

    斯蒂芬(Stephen Beckta)在渥太华拥有3家餐厅,除了丰富的吧台座位,他还为独自前来的食客提供特别餐单。“‘一人食’大都是为了享受美食,而不是庆祝什么喜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招待呢?”

    芝加哥的博卡餐饮集团负责人凯文·伯姆芝(Kevin Boehm)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今天其实很少有人真的在‘独自’吃饭,因为我们有智能手机,随时能和任何人联系上——在脸谱网和推特网上,你可能正在和100万人一起晚餐。”

    早在2014年,荷兰设计师玛丽娜·范·古尔(Marina Van Goo)就在阿姆斯特丹开了“Eenmaal”餐厅,这个词在荷兰语中既代表“一次”,也有“一餐”之意。她希望翻转人们对“一人食”的坏印象,鼓励从未试过的人勇敢尝鲜,体验独自沉浸在美食中的刺激与美好。

    “我注意到,我们的社会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人独处,除非你特意躲开人群。我想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让人们能好好独自吃饭,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人食’被认为是与社会断绝联系的极端方式。”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一人食”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那些迫于世俗眼光的“孤独的合群者”逃离了人群,转而投入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里,享受美食与片刻的宁静。这也催生了新的餐饮市场。玛丽娜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她的餐厅出乎意料的红火,准备在伦敦、纽约、柏林陆续开分店。

 

享受独属于自己的盛宴
做“独自沉迷”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