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创业签证”:美国经济的福音?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青年参考  ( 2016年09月07日   16 版)

    8月26日,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允许外籍创业人士在美居留长达5年的新法案,旨在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人才前来大展身手。有研究机构乐观地认为,这一被称为“创业签证”的新政,将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创造无数就业机会。

    持“创业签证”最长可留美5年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下属的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于当地时间8月26日正式提出《国际企业家条例》法案。根据该法案,来自他国的创业人士可在美居留长达5年。

    《华盛顿邮报》称,这项旨在为外籍创业者提供便利的新政又被称为“创业签证”(Startup Visa)。公众对此有45天的讨论期,但新政令无需通过参众两院的同意即可推行。

    “创业签证”规定,作为居留条件,创业人士必须在一家美国初创公司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并且这家公司有“迅速发展和创造就业”的潜能。具体来说,创业者所创公司必须位于美国境内,且在其提出居留申请之前的3年内成立。创业者第一次入境即可停留最长两年时间,期满后还可以申请续期3年,从而在美最长居留5年。在此期间,创业者需持有公司至少15%的所有权(首次申请的两年期限内持至少10%所有权),在公司中必须“扮演积极与核心的角色”。

    资金来源方面,初创公司必须保证在一年内从有资格的美国本土投资者手中获得至少3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1万元)的投资,或从美国联邦、州、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获得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9万元)的拨款或奖励。

    据美国商业杂志《Inc。》报道,所谓“有资格的美国投资人”,可以是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或创业加速器等,但需要有对初创企业的“成功投资历史”——在过去5年内必须定期投资初创公司;被投资的企业中,至少有两家在收益或创造就业机会上有明显增长。

    如果企业对美国的公共利益有重大贡献,或创业者能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公司有快速发展和在美国创造就业的前景,上述要求可适当放宽。

    另据印度关注科技创新企业的在线杂志《Inc42》报道,一家初创企业只能为不超过3名企业家申请人申请在美居留许可。申请人的配偶及21岁以下子女可同时获得居留权,子女可享受美国教育福利,配偶可获得工作许可。

    对于两年居留期满后的续期条件,该法案亦有明确规定。比如:在此前两年内,公司发展良好,获得了额外的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4.6万元)投资,年收入达到50万美元以上,且年收益增长20%以上;公司创造了10个及以上全职工作岗位(申请人的亲友不计入这些岗位)——就业人员必须拥有美国国籍或持美国绿卡,每周工作35个小时以上,等等。

    如果续期成功,再过3年该怎么办呢?《Inc42》称,能凭借“创业签证”成功在美居留5年,说明创业者已经有资格申请移民了。

    媒体对该政策褒贬不一

    此前几年,“创业签证”在美国可谓“只闻脚步声,不见人下楼”。如今开始的实质性进展,对众多在美的外籍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据《纽约时报》报道,自2013年起,总统奥巴马就呼吁国会新增“创业签证”类目,使外籍创业者能安心留在美国。到了2014年11月,奥巴马提出的移民改革法案中就包含了“创业签证”一项,但它没能通过众议院的批准。

    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Zenefits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管理员工福利的在线服务。当初,该公司来自印度的联合创始人拉克斯·斯里尼(Laks Srini)为了将签证从之前的雇主那里转出来,不得不让美籍合伙人帕克·康拉德(Parker Conrad)正式聘请自己担任公司的数据库管理员。

    《国际企业家条例》的出台,让斯里尼们看到了“名正言顺”留在美国创业的希望。

    “这是令人吃惊的动作,将增强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印度企业家协会硅谷分会负责人温克·舒克拉(Venk Shukla),在接受总部位于美国的网络报纸《印度-西方》的采访时表示,“我私下了解到,很多人(因为签证问题)返回印度创业……因此,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双赢的政策。”

    考夫曼基金会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该基金会的政策主管贾森·维恩斯(Jason Wiens)和研究及政策部副主管戴恩·施坦格勒(Dane Stangler)在合著的文章中写道:“考夫曼基金会对国会提案的分析显示,推出‘创业签证’在10年内能为美国创造160万个全新的就业机会,并促使经济增长1.5%。”

    在此之前,亦有人对移民为美国经济所作的贡献大加褒奖。该国《大西洋月刊》2012年报道称,美国非营利性研究和教育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所”下设的移民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移民占美国小企业主总数的18%,而移民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3%。移民创办的小企业雇佣了大约470万人,约占小企业总雇佣人数的14%。2007年(有数据可查的最近一年),移民的小企业收益约为6650亿美元。

    也有媒体劝人们不要对“创业签证”过分期望。《Inc。》杂志便称,上述“冰冷的、艰涩的数字虽然很有说服力”,但不应对“创业签证”在刺激经济方面抱有太多希望。按照美国社交新闻网站“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力克西斯·瓦尼安(Alexis Ohanian)的说法,别的国家也会推出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撒向何方,创业者有太多的选择。“说不定某天报纸头条会出现这样的标题——美裔创业者实现了‘智利梦’!”

    美国人的创业参与度很高

    在8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局长莱昂·罗德里格兹(Leon Rodriguez)说:“从普通民众到硅谷精英,美国经济向来受益于移民企业家的贡献。因此,在该法案最终通过后,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会加速进入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增加税收,从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对罗德里格兹局长的发言,加州纽瓦克市一家移民律师事务所的联合创始人卡尔帕娜·派迪霍特拉(Kalpana Peddibhotla)颇有感触。她在接受加州新闻网站“新美国传媒”的采访时称:“现行的签证政策只会扼杀人们的创业热情。”

    派迪霍特拉进一步解释称,持有H-1B临时工作签证(非移民签证,须由美国雇主出面为申请人申请)的移民,即便自己当老板,也须向移民机构证明自己是某家公司的雇员。就如前文提到的Zenefit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拉克斯·斯里尼那样。

    可这样一来,创业者必须给自己发放一份较为可观的薪水。派迪霍特拉表示,对很多资金紧张的初创企业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政策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正如《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所说,“创造力一直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东西……我们崇拜发明的火花”。

    美国一直是创业的沃土。2014年该国参与创业或经营企业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4%;25岁至34岁人群中选择创业或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20%~30%;成年人中认为现在是创业好时机的比例超过50%。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出乎意料的是,考夫曼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创业率最高的地方并非在硅谷,而是在蒙大拿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每年每10万个成年人中就有470人在创业,大多数创业者的年龄在35岁至44岁之间。

    有分析认为,美国人的创业参与度如此之高,源于从小学开始就有很多创新创业类的作业和训练。到了大学,更是有许多创业实战课程,有些大学还有自己的孵化器,校方会请企业CEO、投资人、杰出的学生创业团队等参与课程,让青年与实体创业零距离接触。地方政府也会给创业者提供租房及税收优惠等便利。而且美国人对于创业失败持包容态度,不会将其视为耻辱,反而看作是前进路上积累经验与知识的过程。

    然而根据考夫曼基金会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从人均水平来看,美国新企业诞生的速度一直在下降。凯勒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互联网增加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难度,缩小了创新者相对于模仿者的优势”,以及“基础设施的削弱”外,“最有悖常理的障碍就是我们的移民法”。

    “创业签证”推行后,考夫曼基金会观察到的上述现象会出现逆转吗?这可能要由时间来回答了。

分享到:0

 

“创业签证”:美国经济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