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拉美青年:
从“共产主义”的感情色彩说起
本报特约撰稿 璇玑
青年参考
(
2016年09月07日
11
版)
拉美青年代表考察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布依族寨子
拉美青年代表考察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布依族寨子
今年8月下旬,我作为中方翻译人员,陪同20位来华访问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五国的拉丁美洲青年政治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中国探索之旅”。这是我连续第5年参与该青年交流项目,但今年的代表团给我带来了往年未有的全新体验,原因在于,这些青年代表都来自中右翼政党。简而言之,他们都是深受西方政治文化浸染、信奉欧美意识形态的拉美青年领袖。
双方刚开始接触的那两天,我就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以前我接触的拉美左翼青年没有的特点:经常把“共产主义”一词挂在嘴上。
也许你会觉得欣慰,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拉美青年也对“共产主义”津津乐道。但仔细听下去你就欣慰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在说“共产主义”一词时,几乎都带着一种戏谑的口吻。比如,参观中关村创业园区时,有人嘲讽道,创业精神居然会在“共产主义”的中国扎根、发展;听说在中国可以使用Uber网上约车,有人惊诧于Uber公司竟然有勇气进入“共产主义”的中国;有个别代表对微信和华为手机的普及非常不屑,认为这是执政者“监控社会的新手段”。
面对这些对华偏见,我没有去争辩,而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一个词的感情色彩取决于使用者对这个词含义的体验。过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拉美个别国家的左翼武装沦为极端组织,使得“共产主义”一词易在拉美留下负面的认知,但是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我告诉这些年轻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带他们去体会这种不同。
两周内,这些拉美青年政治家走访了北京、贵州和上海,对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展开近距离观察。北京一系列创新创业中心的节奏,让习惯了“慢生活”的他们叹服;在贵州惠水县好花红村,他们体验了当地布依族百姓平静、欢快的日常生活……当他们来到贵州平塘县,目睹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壮观景象时,更是惊呆了。有人不无艳羡地开玩笑说:“如果把这个望远镜装满茅台,估计够全世界的人喝上几杯吧!”
渐渐地,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令他们困惑的不仅是京沪两座大都市的繁荣与开放,还有作为中西部缩影的贵州展现出的发展潜力与文化融合。个别对中国偏见甚深的拉美青年政治家甚至表现出了痛苦的神情,因为此行所见与过去几十年他们被灌输的知识反差太大。
其实,一路走来,令拉美青年政治家感到不可思议的,何止于此?
阿根廷激进党代表艾米里亚诺说,过去他一直坚信中国“没有反对党,也就没有对政府的监督”。然而,这次访华让他看到,“没有反对党的存在,并不妨碍中国共产党接纳来自党外的善意批评”。艾米里亚诺发现,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每一个社会群体开辟了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舆论监督也发挥着越来越“有形”的作用。艾米里亚诺坦言,一直信奉“三权分立”的他此行被“毁”了三观。在西方多党制的环境里,反对派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内耗国家资源、曲解民主价值,引发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反建制”浪潮。相比之下,中国的各项权力均统一于人大,各种社会力量有序参政、理性议政,虽无反对党的形,却有监督权力的实。
智利独立民主联盟代表迭戈说,过去他总是认为,“中国人思想封闭、僵化,没有自我意识”。而这次中国之旅中,和中国人的交流让他感到“中国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是深刻的”。迭戈认为,中国民众坦率而尖锐地抨击腐败问题,对改革寄予厚望,毕竟“中国的民主法治正在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也在持续发展”。至于幸福的标准由个人还是由国家决定,他发现,在中国这并不是矛盾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勤劳上进为美德,“中国梦”阐释的既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追求。
墨西哥国家行动党代表胡安说,过去他始终对中国人的信誉存疑,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我告诉他,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在中国都有大量信徒。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是无神论者,但同样受到强大的道德约束。在中国,没有德行的当权者是不能在位长久的。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是此理。
胡安说,他发现中国人心中存有一种西方人不具有的信仰,即对家族祖先的崇拜。在中元节那晚,他看到贵阳的街巷里有很多居民虔诚地烧纸钱祭奠先人,祈求先人保佑在世子孙。我告诉他,宗族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一个中国人既要延续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还要修身正行,为后世做好表率。由此可见,中国人即使不信奉某一神灵,敬畏的东西依然很多。
十几天的行程下来,拉美青年政治家们普遍经历了“轻蔑-震惊-平静”的过程。此行的所见所闻虽不够解答他们心中全部的困惑,却也扭转了他们脑海中既有的偏见。在最后的总结会上,巴西社会民主党代表若昂指出,“中国对共产主义的实践改变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肩扛红色旗帜的队伍同样可以走向胜利”。哥伦比亚自由党代表哈里补充道,中国一直走在推进民主和法治的道路上,并牢牢把握着步子的节奏,使其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齐头并进。代表们一致认为,全世界应该用更加乐观、友善的目光期待未来中国将创造出的变革。
此行我的感悟是,百闻真的不如一见;很多谣言,亲眼一瞧即不攻自破。中国的道路走不走得通,只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明白。此外,他们都是从各种演说和辩论中摸爬滚打出来、浑身散发着浓厚的批判者气息的国外青年领袖,要想争取他们的理解,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不能畏惧与他们思想碰撞,撞得越激烈,越能让对方信服。这正是我们做中外青年交流工作的乐趣所在。
作者为青年国际交流工作者
今年8月下旬,我作为中方翻译人员,陪同20位来华访问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五国的拉丁美洲青年政治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中国探索之旅”。这是我连续第5年参与该青年交流项目,但今年的代表团给我带来了往年未有的全新体验,原因在于,这些青年代表都来自中右翼政党。简而言之,他们都是深受西方政治文化浸染、信奉欧美意识形态的拉美青年领袖。
双方刚开始接触的那两天,我就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以前我接触的拉美左翼青年没有的特点:经常把“共产主义”一词挂在嘴上。
也许你会觉得欣慰,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拉美青年也对“共产主义”津津乐道。但仔细听下去你就欣慰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在说“共产主义”一词时,几乎都带着一种戏谑的口吻。比如,参观中关村创业园区时,有人嘲讽道,创业精神居然会在“共产主义”的中国扎根、发展;听说在中国可以使用Uber网上约车,有人惊诧于Uber公司竟然有勇气进入“共产主义”的中国;有个别代表对微信和华为手机的普及非常不屑,认为这是执政者“监控社会的新手段”。
面对这些对华偏见,我没有去争辩,而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一个词的感情色彩取决于使用者对这个词含义的体验。过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拉美个别国家的左翼武装沦为极端组织,使得“共产主义”一词易在拉美留下负面的认知,但是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我告诉这些年轻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带他们去体会这种不同。
两周内,这些拉美青年政治家走访了北京、贵州和上海,对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展开近距离观察。北京一系列创新创业中心的节奏,让习惯了“慢生活”的他们叹服;在贵州惠水县好花红村,他们体验了当地布依族百姓平静、欢快的日常生活……当他们来到贵州平塘县,目睹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壮观景象时,更是惊呆了。有人不无艳羡地开玩笑说:“如果把这个望远镜装满茅台,估计够全世界的人喝上几杯吧!”
渐渐地,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令他们困惑的不仅是京沪两座大都市的繁荣与开放,还有作为中西部缩影的贵州展现出的发展潜力与文化融合。个别对中国偏见甚深的拉美青年政治家甚至表现出了痛苦的神情,因为此行所见与过去几十年他们被灌输的知识反差太大。
其实,一路走来,令拉美青年政治家感到不可思议的,何止于此?
阿根廷激进党代表艾米里亚诺说,过去他一直坚信中国“没有反对党,也就没有对政府的监督”。然而,这次访华让他看到,“没有反对党的存在,并不妨碍中国共产党接纳来自党外的善意批评”。艾米里亚诺发现,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每一个社会群体开辟了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舆论监督也发挥着越来越“有形”的作用。艾米里亚诺坦言,一直信奉“三权分立”的他此行被“毁”了三观。在西方多党制的环境里,反对派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内耗国家资源、曲解民主价值,引发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反建制”浪潮。相比之下,中国的各项权力均统一于人大,各种社会力量有序参政、理性议政,虽无反对党的形,却有监督权力的实。
智利独立民主联盟代表迭戈说,过去他总是认为,“中国人思想封闭、僵化,没有自我意识”。而这次中国之旅中,和中国人的交流让他感到“中国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是深刻的”。迭戈认为,中国民众坦率而尖锐地抨击腐败问题,对改革寄予厚望,毕竟“中国的民主法治正在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也在持续发展”。至于幸福的标准由个人还是由国家决定,他发现,在中国这并不是矛盾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勤劳上进为美德,“中国梦”阐释的既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追求。
墨西哥国家行动党代表胡安说,过去他始终对中国人的信誉存疑,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我告诉他,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在中国都有大量信徒。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是无神论者,但同样受到强大的道德约束。在中国,没有德行的当权者是不能在位长久的。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是此理。
胡安说,他发现中国人心中存有一种西方人不具有的信仰,即对家族祖先的崇拜。在中元节那晚,他看到贵阳的街巷里有很多居民虔诚地烧纸钱祭奠先人,祈求先人保佑在世子孙。我告诉他,宗族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一个中国人既要延续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还要修身正行,为后世做好表率。由此可见,中国人即使不信奉某一神灵,敬畏的东西依然很多。
十几天的行程下来,拉美青年政治家们普遍经历了“轻蔑-震惊-平静”的过程。此行的所见所闻虽不够解答他们心中全部的困惑,却也扭转了他们脑海中既有的偏见。在最后的总结会上,巴西社会民主党代表若昂指出,“中国对共产主义的实践改变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肩扛红色旗帜的队伍同样可以走向胜利”。哥伦比亚自由党代表哈里补充道,中国一直走在推进民主和法治的道路上,并牢牢把握着步子的节奏,使其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齐头并进。代表们一致认为,全世界应该用更加乐观、友善的目光期待未来中国将创造出的变革。
此行我的感悟是,百闻真的不如一见;很多谣言,亲眼一瞧即不攻自破。中国的道路走不走得通,只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明白。此外,他们都是从各种演说和辩论中摸爬滚打出来、浑身散发着浓厚的批判者气息的国外青年领袖,要想争取他们的理解,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不能畏惧与他们思想碰撞,撞得越激烈,越能让对方信服。这正是我们做中外青年交流工作的乐趣所在。
作者为青年国际交流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