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华留学生:
我用双脚丈量真实的中国
齐藤光峻
青年参考
(
2016年08月31日
11
版)
北京的秋是我的最爱。天高云淡,蝉鸣渐衰,清华园里的叶子一点一点变黄或是转红,树荫下光影斑斑。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在北京度过的第四个秋季。
我是从日本神户大学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交换的留学生,2013年年初来到北京。我原本的专业是经济学。2012年暑假,我到上海学习汉语时,日本、中国之间发生了岛屿纷争,中国多地爆发了反日游行。见证了这些的我回到日本后,发现批评中国的杂志随处可见。
这一系列争端让我深受震动,也激发了我对两国关系的求知欲。我决定争取赴清华学习国际关系。
如愿以偿来到清华之后,我发现中国的学生其实比较冷静,不像日本广播里说的那样仇日。不过我也注意到,遇到领土争端等问题的时候,部分中国人很容易情绪波动,做出砸坏中国人买的日系车等不理性的举动。
一次在课堂上,我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做关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的课堂展示。由于我很害怕偏向某一方的主张,所以逃避了回答核心问题,只做了一些浮于表面、内容空洞的展示。
课堂展示结束后,一位中国同学问我:“你有机会来到中国,最想说的内容就是这些吗?”
他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愧疚。
之前我就听一些外国朋友说过,有时候很难理解日本人在想什么,因为日本人说一套做一套,意思就是,日本人爱说客套话,总是隐藏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样宝贵的反馈让我意识到我的缺点,就是该说自己的意见时,我却不说自己的意见。如果我想为中日友好添砖加瓦,那么首先要拿出直面问题的真诚和勇气。
2014年夏天,我以国际关系系研究生的身份入读清华,成为我在日本就很敬仰的刘江永老师的学生。
身在清华,学习之余,老师鼓励我多走多看,用眼睛发现真实的中国。
坦率地讲,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从媒体上得到的一种刻板印象,比如大部分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非常片面等。然而,我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有的中国人比我更了解日本。比如,很多中国朋友对日本漫画很熟悉。他们的热情给了我重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重新审视两国民众关系的契机。
百闻不如一见。我去过四川成都、广西桂林、江苏南京、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云南昆明。走过这些城市,我亲身体会到中国文化为何被大家形容为“博大精深”。
比如,在成都走一段路,就能看见到处有茶馆。人们走路的速度比北京慢很多,悠然的生活节奏让那里成为一座“慢城”。
何为大国?从前,我只知道中国的面积非常大。现在,中国之大,在我脑子里已经不再是书本里的概念,而是我亲自体验的、用脚丈量的点点滴滴。
如今的我,有时戏称自己是个“老北京”。我爱逛热闹的菜市场,听卖菜大婶热情的招呼声。我爱吃路边摊的羊肉串。有人觉得不卫生,但对我来说,那里有日本超市里感受不到的“人间烟火”气。
我在中国得到过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有一次我去办理签证更新,正常的话需要两周才能领取。可我临时遇到了急事,需要拿护照回日本。说明情况之后,工作人员帮我加急了签证,并且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还有一次,我停车之后忘了拔下电动车的钥匙。我以为车一定会丢,却发现有人帮我锁好了车,拔出了钥匙,放进车前的小筐里。
这些善意让我很感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每次回到日本,我都会和日本的朋友们分享我在中国经历的故事和感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想为日本和中国关系的改善贡献一臂之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系留学生
北京的秋是我的最爱。天高云淡,蝉鸣渐衰,清华园里的叶子一点一点变黄或是转红,树荫下光影斑斑。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在北京度过的第四个秋季。
我是从日本神户大学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交换的留学生,2013年年初来到北京。我原本的专业是经济学。2012年暑假,我到上海学习汉语时,日本、中国之间发生了岛屿纷争,中国多地爆发了反日游行。见证了这些的我回到日本后,发现批评中国的杂志随处可见。
这一系列争端让我深受震动,也激发了我对两国关系的求知欲。我决定争取赴清华学习国际关系。
如愿以偿来到清华之后,我发现中国的学生其实比较冷静,不像日本广播里说的那样仇日。不过我也注意到,遇到领土争端等问题的时候,部分中国人很容易情绪波动,做出砸坏中国人买的日系车等不理性的举动。
一次在课堂上,我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做关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的课堂展示。由于我很害怕偏向某一方的主张,所以逃避了回答核心问题,只做了一些浮于表面、内容空洞的展示。
课堂展示结束后,一位中国同学问我:“你有机会来到中国,最想说的内容就是这些吗?”
他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愧疚。
之前我就听一些外国朋友说过,有时候很难理解日本人在想什么,因为日本人说一套做一套,意思就是,日本人爱说客套话,总是隐藏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样宝贵的反馈让我意识到我的缺点,就是该说自己的意见时,我却不说自己的意见。如果我想为中日友好添砖加瓦,那么首先要拿出直面问题的真诚和勇气。
2014年夏天,我以国际关系系研究生的身份入读清华,成为我在日本就很敬仰的刘江永老师的学生。
身在清华,学习之余,老师鼓励我多走多看,用眼睛发现真实的中国。
坦率地讲,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从媒体上得到的一种刻板印象,比如大部分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非常片面等。然而,我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有的中国人比我更了解日本。比如,很多中国朋友对日本漫画很熟悉。他们的热情给了我重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重新审视两国民众关系的契机。
百闻不如一见。我去过四川成都、广西桂林、江苏南京、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云南昆明。走过这些城市,我亲身体会到中国文化为何被大家形容为“博大精深”。
比如,在成都走一段路,就能看见到处有茶馆。人们走路的速度比北京慢很多,悠然的生活节奏让那里成为一座“慢城”。
何为大国?从前,我只知道中国的面积非常大。现在,中国之大,在我脑子里已经不再是书本里的概念,而是我亲自体验的、用脚丈量的点点滴滴。
如今的我,有时戏称自己是个“老北京”。我爱逛热闹的菜市场,听卖菜大婶热情的招呼声。我爱吃路边摊的羊肉串。有人觉得不卫生,但对我来说,那里有日本超市里感受不到的“人间烟火”气。
我在中国得到过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有一次我去办理签证更新,正常的话需要两周才能领取。可我临时遇到了急事,需要拿护照回日本。说明情况之后,工作人员帮我加急了签证,并且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还有一次,我停车之后忘了拔下电动车的钥匙。我以为车一定会丢,却发现有人帮我锁好了车,拔出了钥匙,放进车前的小筐里。
这些善意让我很感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每次回到日本,我都会和日本的朋友们分享我在中国经历的故事和感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想为日本和中国关系的改善贡献一臂之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系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