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式教育“复兴”英国数学?

本报记者 张慧   青年参考  ( 2016年07月20日   19 版)

    7月12日,英国教育部宣布,英国半数以上的小学将复制亚洲的数学教学模式。英国政府将投入41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6亿元),帮助超过8000所小学引进亚洲的数学教学方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测试显示,在中国香港、上海和新加坡,没有计算能力的15岁学生数量比英国低10个百分点。因为上海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表现遥遥领先于同龄的英国孩子,英国新引进的教学方式被称为“上海模式”或“亚洲模式”。

    此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曾通过纪录片展示中国老师在英国学校进行中式教学的情景。在最后的对比测试中,接受中式教学的学生在包括数学在内的所有科目中,成绩都碾压了延续英式教学的学生。

    此后,部分英国学校通过与上海的教师交换项目引入亚洲数学教学法。英国教育部门还在全英建立了35个培训中心,引进“上海模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最早于2014年出现在英国,被称为“精教”的方法包括大班教学、提高数学课难度,使用更加精深的数学课本等。

    英国学校事务大臣尼克·吉布(Nick Gibb)今年3月专门到上海考察数学教学实践。他在12日的讲话中表示:“我们在寻求这个国家数学教育的复兴,需要用全世界的好办法来帮助我们提升水平。”

    “推广亚洲教学方法只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受过培训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教材。”吉布说,“我有信心,我们采取的方法能让年轻人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我们经常听到的‘不会算数’的指责将成为历史。”

    有批评人士认为,英国现行的教学方法中,努力让课业生动有趣,将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场景的“人性化设计”是教学质量落后的主要原因。而英国前首相和前教育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法口算出简单的数学题,也成为英国数学教育的污点。

    《每日邮报》称,英国大范围采用“上海模式”是为了避免英国小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为此,学校将放弃“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采用不断重复、反复练习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正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理念改革之前,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

    现在英国的数学课堂通常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强度是不同的。但在新的教学方法下,全班将统一教学。按照英国政府的新计划,学生从5岁开始就要练习加减法,并且通过不断练习,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英国政府的拨款将用来培训教师,使其精通亚洲的教学模式,首批接受培训的老师有700人。被列入该计划的小学,每个学校最多派两人参加培训。目前,培训是建立在自愿参加基础上的。

    政府的拨款还将用于发放新的教材,新的数学教材以新加坡的数学教材为模板。在此之前,英国许多小学并不依据教材授课,而是根据老师的意愿安排教学内容。

    不过也有人怀疑,仅仅移植亚洲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并不能彻底改变英国数学的教学现状。中学校长工会的负责人詹姆斯·鲍文(James Bowen)对《每日邮报》表示,“中国和新加坡等地数学教育成功的部分原因是他们尊师重道,以及学生花大量时间预习和复习。如果政府打算把这些元素也移植过来,我们当然不会反对。”

分享到:0

 

中式教育“复兴”英国数学?
留学加拿大,远离八个“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