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海归求职陷阱多

本报记者 张宝钰   青年参考  ( 2016年07月20日   15 版)

    又是一年毕业季,顺利毕业的留学生开始为回国就业做准备。很多人选择在网上找工作,这种求职渠道便捷高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比骗钱更可怕的是“体检”采血

    说起自己刚回国找工作被骗的经历,26岁的大连姑娘小聂现在还觉得不可思议,“想想真是可笑,现在也没法理解当时为何会相信他们”。

    2013年8月从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毕业回国后,小聂在老家大连四处找工作,由于家附近的几所高校校园招聘会都已结束,无可奈何的小聂开始依靠网络海投简历。

    1个月过去了,没有结果,又1个月过去了,发出的几十封邮件依然没有音信。顶着家里的巨大压力,小聂开始每天上微薄、逛论坛,只要发现不错的招聘信息就会碰碰运气。“要说‘否极泰来’也对。一天下午,我在国内一家著名的商业招聘网站上发现了德国汽车生产商大连分公司的招聘启事,当时真是喜出望外。对方招募的职位及开出的条件,我基本符合,于是立刻给对方发了一封态度诚恳的求职邮件。”小聂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第二天她便收到面试通知。虽说是同城求职,但由于招聘企业离市区太远,小聂路上颠簸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穿得非常正式,短款丝绸小西装加长裤,化了淡妆,连手提包都精心挑了颜色。”她说。

    接下来的一切“非常顺利”,小聂在欣喜之余并没有多想。“对方公司在一座大厦的18层,进去之后我发现有几个人正在候场,没多久就轮到我了。”小聂回忆道,“面试过程非常顺利,对方当时就通知我进入第二轮,说实话我有些懵,但很开心。”

    面试过程之“顺利”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一下午走完第一轮、第二轮面试,紧接着对方就恭喜我被录用了,要我马上去指定的医院体检。”这时,有人出面让小聂掏置装费、体检费及其他费用,总共5000元。

    小聂这时觉得情况不太对,但经不住对方的催促,最终交了这笔钱。“他们告诉我,当时公司急需人才,领导催得紧,等到手续走齐全,钱会一分不少退给我。”她选择相信他们,并跟着公司指派的一名司机到一家社区医院采了血。如今小聂回忆起这段经历,认为比交5000元钱更令她后怕的,是让所谓“医院”抽的那管血,万一因卫生问题感染什么病毒就麻烦了。

    好在小聂醒悟得不算太晚,当天晚上回到市里就发觉被骗了,赶紧报警并回到下午的面试地点,讨回了5000元钱。

    不要被高薪待遇迷惑

    海归求职被骗,相比其他群体来说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当事人选择曝光,总会见诸媒体。不久前,《人民日报》报道了24岁的留美海归小微回国找工作被骗进传销组织的遭遇,引起很多人讨论。

    文章称,小微在网上发出求职简历后,很快收到“深圳某知名企业负责人”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她被录取了,但需要参加一次培训。涉世未深的小微只身前往广东韶关,发现对方是传销组织后想离开,却遭到监禁。最终,她通过微信发送自己的位置而获救。

    如今,回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很多诈骗分子开始将目标对准海归。《青年参考》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受骗海归掉进了网络招聘陷阱。不法分子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等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或是以招聘为名推销产品,花样百出,不一而足。

    国内某猎头公司从业者Ivy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海归求职被骗的案例大多涉及“报名费”、“培训费”、“押金”和“置装费”等巧立名目的“收费”。一般情况下,正规企业不会向求职者要钱,一旦牵扯到钱,就要格外小心。

    “不甘心”就容易上当

    根据《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达52.3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39万人,增幅达到13.9%。海归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去年的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随着海外学子回国就业成为趋势,这一群体在社会关系网络、求职时间等方面的劣势日益明显。

    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内蒙女孩赵婷(化名)想出国读研,“我想丰富阅历,开阔视野”。2013年秋,她远赴英国苏格兰一所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由于是一年制硕士,赵婷第二年9月便顺利毕业。“回国前,周围人都说海归在国内挺好找工作的,硕士待遇也挺高,但回国后我才发现并非如此。”赵婷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跟毕业于欧美名校的“大海归”相比,赵婷这样师出无门的“小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毫无竞争力。“很多公司提供咨询类的岗位,比如留学咨询,但我不愿意放弃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而且普通的海归硕士与国内硕士在薪酬方面几乎没有差别。”赵婷表示。

    求职心切的她差点儿被骗。接到一家还算满意的公司发来的面试通知后,赵婷欣然前往,但很快发现有些不对劲儿。“面试很不正式,对方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就结束了,然后通知我交纳290元的建档费,并承诺交了钱在两天内安排工作。”

    心有疑虑的赵婷最终没有交费,选择离开。后来她在北京折腾了两个月,依然没找到工作,于是到了天津。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我的经历说明,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是不容易找到工作的。”

    Ivy过去几年帮不少海归牵线搭桥,并协助很多人完成了职业生涯的飞跃。她向《青年参考》记者表示,如今留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毕业于名校、经历高大上的“大海归”通常炙手可热,他们占据海归职场金字塔的塔尖位置。不仅本土企业急需这样的人才,外企也将其视为争夺的对象。相比之下,像小赵这样的“小海归”在求职过程中并不顺利,他们认为自己求学多年,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而且为了留学投入不低的成本,如果不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既无法实现抱负,也难以向家人和朋友交待。

    “很多犯罪分子就是利用海归的‘不甘心’,以所谓的‘高薪工作’为诱饵,引他们上钩。”Ivy向《青年参考》记者强调,求职者要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要自视过高,更不要被高薪待遇迷惑,要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同时多方了解招聘企业信息,这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少碰壁,在职场中少走弯路。

    海归专属招聘网站应运而生

    在《青年参考》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少海归求职者表示,“回国找工作的渠道过于单一”。海归Cathy去年刚从英国毕业回国,她表示,针对海归的招聘渠道太少,找工作基本靠网络,由于是海投简历,常会接到骗子的电话。

    Cathy解释道,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校园招聘季在8月到12月之间,而留学生一般的毕业时间在6月。对海归来说,回国求职能不能被当作应届生是很关键的,这牵涉到很多优惠政策,一些招聘单位也会推出面向应届生的岗位。而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很多海归因时空问题错过求职的最佳时期,无奈之下成为海待。

    针对海归求职的限制与不便,近两年,国内开始出现专为海归服务的招聘网站,“芝麻桥”就是其中之一。与传统招聘网站不同,“芝麻桥”以视频宣讲会和视频招聘会为核心,留学生不仅能同步收看企业的线上招聘会,还能及时把握职位信息;发现心仪的职位,可在特定时间与企业人事主管约定线上面试。

    成立于去年3月的“络可英”(lockinchina.com)也是专为海外人才打造的垂直招聘平台。去年,“络可英”在线上推出了环球校招80天的专属招聘活动,引来众多留学生围观。

    Ivy强调,海归找工作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轻信身份不明的组织和个人发布的高薪职位信息。另外,如果求职者被骗,不要慌张,可拨打当地劳动监察电话投诉,以减少损失。

 

海归求职陷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