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马英九时代”给两岸留下了什么

孙兴杰   青年参考  ( 2016年06月01日   02 版)

    在8年任期中,马英九对两岸关系颇有贡献,但个人性格和政治环境令其难有更大作为。未来的台湾政治,可能更需要在政治操守与政治技巧之间寻求平衡。


    随着台湾地区完成领导人更替,为期8年的“马英九时代”落下了帷幕。领导“百年老店”国民党走过这段岁月的马英九,不再需要为自己的政绩辩解或不安。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巨变,成为马英九当局留下的最大遗产。然而,即使在卸任第二天便回归陋室,甚至一度有“放弃卸任领导人”礼遇的传言,民调仍显示,台湾民众对马并不满意。今后,随着马英九和他的战友淡出政治舞台,国民党也许不得不彻底放下源自历史深处的自傲,深耕岛内“民意”。

    两度经历从执政党到在野党的轮回,国民党始终无法摆脱政敌抛来的那顶写着“无能”的高帽,为此倍感委屈。事实上,相比历届台湾当局,马英九当局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上贡献最大。海峡两岸分隔六十多年,过去8年应该说是最好的时期——“九二共识”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在台湾不再是禁忌。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共同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奠定了基础、框定了方向,“习马会”更是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有人说,和平如空气,只有失去了才会倍感珍惜,平日里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无论怎样,和十几年前对照,现在已没有多少人会忧心忡忡地谈论两岸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毫无疑问,马英九在大陆的形象远远好于他的继任者。但另一方面,从2014年开始,他和他的政党在台湾政坛接连遭遇重创,以至于岛内蓝绿阵营的分界线趋向瓦解;2016年,国民党更是遭受空前惨败。难怪有朋友对笔者说,民进党的胜利就是马英九当局最大的败笔;民进党再度上台后,两岸关系需要重新磨合,也会遇到新的挑战。

    于岛内而言,两岸和平的红利还没有外溢到社会当中,“涓滴效应”尚不理想。我们固然可以列举出一连串两岸之间的合作协议,并对两岸交流的成果如数家珍,但仅凭数字和逻辑,未必能够赢得民众的理解,因为后者体会不到也感知不到这种润物无声的红利。

    政治学上将领导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变革型,讲求引领时代潮流,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一类是交易型,不概念化既有的制度和架构,而是通过利益交换维持自己的地位。马英九属于哪一类?可能是混合型的——他有理想和抱负,却不知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

    马英九的团队中不乏出色的技术官僚,马本人从高级幕僚开始政治生涯,一路走来,可以说顺风顺水。正因如此,他对政治的感知或许比较迟钝,或者说,他对民众的想法并不是很在意。如果政策难以推行,他不会反思政策是不是过于理想化,而是说应该劝服民众去接受。这反映了国民党一直以来的惯性,无法顺应社会潮流。国民党的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单个领导人,但马英九的确没有带领整个党实现观念和组织的重构。

    清廉是马英九最大的美德,也是他难以办大事的根源。马英九在政治上是有洁癖的,在选举中为其打拼的干将未必能在政坛一展身手。其实,不少蓝营人士对马英九恨铁不成钢,甚至有些因爱生恨。

    他对政治道德的偏爱远胜于政治结果,甚至压倒了对国民党的建设和改革。从“马王政争”到“换柱风波”,明眼人都能看出,如今的国民党内耗严重,已无中流砥柱;马英九确实留下了清誉,但在他身后,国民党面临人才断档。

    往事不能重来,精英政党的“老店”思维,随着马英九任期的结束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结。未来的台湾政治,可能更需要在政治操守与政治技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博士

 

考验越南外交智慧的时刻到了
“马英九时代”给两岸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