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本报专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

大学应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

本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周北辰 《 青年参考 》( 2016年03月30日   09 版)

    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

    今年73岁的刘经南仍热衷于迎接挑战。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曾于2003年至200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从2012年起,他出任昆山杜克大学的校长。

    在“985”大学和中外合办大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下担任校长,角色的转换常让刘经南思索中外高教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

    在刘经南看来,学校是为学生的成才建立的,没有学生,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上,不管是在武汉大学还是在昆山杜克大学,“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一直贯穿于他的治校理念。

    大学应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

    刘经南院士在第四届中国高校国际交流社团负责人和骨干培训班会后表示,面对21世纪世界和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昆山杜克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应更多地关注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这个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是全球化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事务,肩负着更多更重要的全球治理责任。”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样的大国责任也对熟悉国际环境和应对全球挑战的领军人物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重要。”

    刘经南指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仅要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还要把它化成自己的基因,接受其熏陶,接受它带来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在他看来,根是树木乃至其他生命的立命之本。根植于大地,吸收营养与水分,是万物成长的基础。“‘有根的世界公民’就是能够植根于本土文化,也善于学习吸收一切国家民族文化之长,致力于新的文化发展和创造的人。”他说。

    什么叫世界公民?

    刘经南表示,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里提到要培养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社会主义公民,要守法,要懂得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公民要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你到别的国家去,就要遵守他国法律,尊重其文化习俗。”

    刘经南说,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如果不屑于一顾,那就是不尊重,会引起误会甚至冲突。在理解基础上才会欣赏,最后是包容,把精华融到自己的文化当中去。中国文化的最大优势就是善于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所谓海纳百川,源远流长。”

    “现在我们和国外打交道,常常话语体系不一样,你讲的他听不懂,他讲的你不理解,有时候像鸡跟鸭的对话。”他说,“要学会在世界环境下看中国,不能只是在中国语境中自己看自己。世界如何看你?通过学习,别人会更加了解中国,我们要学会用世界话语体系研究怎么样讲好中国故事”。

    中外文化交流要学会互相欣赏

    在刘经南看来,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学校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国际上去参与活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才能推进学生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发展。

    “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是指大学应该培养认同本民族文化之根和本民族精神之根,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交流沟通能力的精英,培养能够主动承担起构建和谐世界使命的精英。”他说。“学生要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包容,以及融合。”

    昆山杜克大学正在进行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的尝试。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昆山杜克大学,由昆山市政府负责校园建设,由美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合作举办。2013年该校正式获得批准设立,并于2014年开始招生。目前,昆山杜克大学已开设3个硕士学位项目和本科生通识博雅课程的国际交流学期项目。面向21世纪领军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学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设计之中,预计于2018年启动。

    目前,昆山杜克大学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通过课程设计的社会活动、依照个人兴趣设计的多种学生活动,融入当地文化。去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中外学生一起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学生回来交的考察报告让刘经南校长颇为惊喜。“美国学生、印度学生写的考察报告非常好,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受教育。”

    对于“武汉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合作办学为何选择在昆山”的提问,刘经南回答,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文化资源。建城两千五百多年的苏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昆曲发源地之一的昆山,在历史上有科学家祖冲之、大儒家顾炎武等大家,水乡文化所积淀下来的音乐美术文学优美、宁静、深邃,这个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也非常值得中外学生利用学习。

    前不久,昆山杜克大学的一位外国教授对昆曲产生了兴趣,他专门研究了昆曲,还在课堂上讲授昆曲的历史发展、演绎和表演。这让原本对昆曲一窍不通的同学们发现,“昆曲原来这么有意思”。

    “这实际上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互相欣赏。美的东西都是有共性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刘经南说。

 

大学应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
美国教授孟润:我在文化碰撞中融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