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再张开双臂欢迎难民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6年02月03日
04
版)
 |
一艘土耳其难民船在希腊海岸附近撞上礁石并当场倾覆,37人溺亡。图片来源 CFP |
 |
默克尔开放的难民政策令其面临越来越多的怀疑,民调显示39.9%的德国人希望她下台。 |
1月30日,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支持率和应对愈来愈严重的难民危机,一直秉持欢迎难民政策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战争结束后这些难民必须回到自己的国家。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褪去了人道主义光环的默克尔似乎不得不承认,身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对这场难民危机束手无策。
给德国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
1月31日,死里逃生的居尔肯(Gulcan Durdu)惊魂未定地哭泣着,语无伦次地向美国广播公司讲述当天黎明发生的悲剧。一艘土耳其难民船在希腊海岸附近撞上礁石并当场倾覆,37人溺亡。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尖叫和哭泣,太可怕、太黑暗了。”居尔肯告诉美联社。她不知道的是,侥幸爬上岸并不意味着幸福生活的开始,她梦想中的福地德国已不再张开双臂欢迎难民了。
就在此前一天,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基民盟(CDU)地区会议时一改以往欢迎难民的态度,宣布一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事结束,这两国涌入欧洲的难民就必须返回。“这里只是你们的临时居所。”她说。
“我们期待着在消灭‘伊斯兰国’(IS)、恢复叙利亚和平后,难民能带着从我们这里学到的东西,回到自己的国家。”默克尔告诉德新社,上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期间,德国曾收容大批来自前南斯拉夫的难民,后来70%的人回到了故土。
默克尔指出,眼下大多数难民根据《日内瓦公约》享有限时3年的临时庇护,但这只是暂时居留的身份。她再次强调,申请避难被拒绝者必须离开德国,“拒绝就是拒绝”。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为了安抚难民政策的批评者和遏制难民涌入,德国近日采取了不少收紧庇护规则的措施。
1月28日,默克尔的执政联盟经数月内部争端后达成新的立法计划,禁止申请避难成功的难民在两年内接近亲来德,同时计划对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被列为“安全国家”的难民“下狠手”。1月27日,德国政府支持了一项新的法律,让犯罪的外国人更容易被驱逐出境。
绿党政治家罗斯(Claudia Roth)告诉德国ZDF电视台,这“令人遗憾”。CDU的施特罗布尔(Thomas Strobl)则支持这一决定,认为难民固然有权全家团聚,但也应给德国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
默克尔的支持率岌岌可危
一周前,27岁的伊拉克人阿比德(Jasim Abed)被希腊海岸警卫队救起,如今他迫切希望难民申请被尽快批准,开始在德国的新生活。“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他告诉《华盛顿邮报》,“德国是最好的国家。”
至少在过去一年里,作为110万难民寻求庇护的目的地,德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大国担当,成为安置难民最积极主动的国家。正如《每日快报》所说,当整个欧洲面临人道主义危机时,默克尔开放怀抱的决定展示了德国对世界“友好的面孔”。
然而,接下来几个月里,人道主义热情逐渐褪去,难民危机不断恶化,救助资源达到极限。新年前夜的科隆骚乱成为德国民众对难民态度的转折点。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德国《焦点》杂志1月29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开放的难民政策面临越来越多的怀疑:39.9%的受访德国人希望默克尔下台,45.2%的人认为她罪不至此,15%持观望态度。
同一天,德国电视二台的“政治晴雨表”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不相信能很快找到限制难民涌入的欧洲层面解决方案,57%不相信德国能承受如此之多的难民,55%希望收紧边界、限制移民涌入。
《每日电讯报》称,默克尔所在的保守阵营的支持率降至3年来最低,如果立刻举行选举,只有34%的德国人愿意投票给CDU及其姐妹党基社盟(CSU),默克尔的联盟伙伴社会民主党支持率为24%。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却首次以12%的支持率跃居第三。
更令人不安的是,执政联盟内部开始出现巨大分歧。CSU成员呼吁默克尔将今年的新移民限制在20万内,但总理强烈反对。CSU主席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向“德国之声”电台警告称,德国的承受能力已达极限,“必须立刻找到解决方案”。他甚至威胁,若不减少难民流动,就把政府告上法庭。
德国大选定于2017年举行,但今年3月,3个地区将迎来地区选举。届时,默克尔的声望将真正受到考验。
路透社称,越来越孤立的默克尔顶住了巨大压力,以相对温和的政策代替限流或关闭边境,给无助的难民留下了一线生机。
“我们可以伸出援手”
面对一个双腿严重烧伤的女人,德国医生林德曼(Raphaele Lindemann)花了足足半个小时,才把又脏又臭的绷带从她早已化脓的伤口取出,剧痛中的她一声没吭。“这位难民只是在感激,因为她终于安全了,有人照顾她了。”他告诉“德国之声”。
当激烈的政治争论让总理陷入困境时,林德曼是为数不多的曾亲眼目睹紧急避难所困境的德国人。在成为合法难民前,人们没有捐赠的衣服可穿,没机会洗澡,很多人在寒冬中穿着破鞋子和湿袜子,拖着冻伤的脚行走500多公里。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痛苦和绝望。”林德曼告诉“德国之声”,“至少40%的难民是老人、孩子或拖家带口的年轻人,他们早已精疲力尽。”赤裸裸的苦难现实让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戴着天真的玫瑰色眼镜”去看待难民问题了。他确信,德国继续向难民开放边境是正确的。
“当默克尔说我们能做到时,我第一次由衷地对这位总理感到尊重和钦佩。她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来换取难民的生存。她自己默默扛起了所有挑战。”林德曼在脸谱网(Facebook)上写道,“难民正在遭受痛苦和死亡,而我们可以伸出援手。我们做得到。”
像林德曼一样对难民心存怜悯的德国人为数不少。短短几天内,他的推文被分享超过24.5万次,获得了压倒性的积极评价。巴登符腾堡州州长克瑞特许曼(Winfried Kretschmann)也告诉德国《每日镜报》,总理“一步一步解决难民危机是正确的道路”,“我每天都祈祷总理健康”。
在内卡河畔风景如画的海德堡,难民登记中心已被避难申请淹没。为了让难民尽早享受到社会福利,这个城市决定引入美国军事基地曾使用的快速反应系统,最快在48小时内决定谁走谁留。
根据德国内政部的数据,2015年有44万多难民在德获得庇护,但越来越多人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将移民和难民办公室告上法庭。如果这一项目成功,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广至德国各州。
对那些来自巴尔干国家的难民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更快速的拒绝和驱逐,但毕竟能有效提高应对难民危机的效率。“数月甚至数年的漫长处理过程是个大问题。这是件好事。”德国难民律师伯恩瓦德(Bernward Ostrop)告诉《华盛顿邮报》。
1月30日,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支持率和应对愈来愈严重的难民危机,一直秉持欢迎难民政策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战争结束后这些难民必须回到自己的国家。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褪去了人道主义光环的默克尔似乎不得不承认,身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对这场难民危机束手无策。
给德国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
1月31日,死里逃生的居尔肯(Gulcan Durdu)惊魂未定地哭泣着,语无伦次地向美国广播公司讲述当天黎明发生的悲剧。一艘土耳其难民船在希腊海岸附近撞上礁石并当场倾覆,37人溺亡。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尖叫和哭泣,太可怕、太黑暗了。”居尔肯告诉美联社。她不知道的是,侥幸爬上岸并不意味着幸福生活的开始,她梦想中的福地德国已不再张开双臂欢迎难民了。
就在此前一天,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基民盟(CDU)地区会议时一改以往欢迎难民的态度,宣布一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事结束,这两国涌入欧洲的难民就必须返回。“这里只是你们的临时居所。”她说。
“我们期待着在消灭‘伊斯兰国’(IS)、恢复叙利亚和平后,难民能带着从我们这里学到的东西,回到自己的国家。”默克尔告诉德新社,上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期间,德国曾收容大批来自前南斯拉夫的难民,后来70%的人回到了故土。
默克尔指出,眼下大多数难民根据《日内瓦公约》享有限时3年的临时庇护,但这只是暂时居留的身份。她再次强调,申请避难被拒绝者必须离开德国,“拒绝就是拒绝”。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为了安抚难民政策的批评者和遏制难民涌入,德国近日采取了不少收紧庇护规则的措施。
1月28日,默克尔的执政联盟经数月内部争端后达成新的立法计划,禁止申请避难成功的难民在两年内接近亲来德,同时计划对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被列为“安全国家”的难民“下狠手”。1月27日,德国政府支持了一项新的法律,让犯罪的外国人更容易被驱逐出境。
绿党政治家罗斯(Claudia Roth)告诉德国ZDF电视台,这“令人遗憾”。CDU的施特罗布尔(Thomas Strobl)则支持这一决定,认为难民固然有权全家团聚,但也应给德国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
默克尔的支持率岌岌可危
一周前,27岁的伊拉克人阿比德(Jasim Abed)被希腊海岸警卫队救起,如今他迫切希望难民申请被尽快批准,开始在德国的新生活。“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他告诉《华盛顿邮报》,“德国是最好的国家。”
至少在过去一年里,作为110万难民寻求庇护的目的地,德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大国担当,成为安置难民最积极主动的国家。正如《每日快报》所说,当整个欧洲面临人道主义危机时,默克尔开放怀抱的决定展示了德国对世界“友好的面孔”。
然而,接下来几个月里,人道主义热情逐渐褪去,难民危机不断恶化,救助资源达到极限。新年前夜的科隆骚乱成为德国民众对难民态度的转折点。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德国《焦点》杂志1月29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开放的难民政策面临越来越多的怀疑:39.9%的受访德国人希望默克尔下台,45.2%的人认为她罪不至此,15%持观望态度。
同一天,德国电视二台的“政治晴雨表”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不相信能很快找到限制难民涌入的欧洲层面解决方案,57%不相信德国能承受如此之多的难民,55%希望收紧边界、限制移民涌入。
《每日电讯报》称,默克尔所在的保守阵营的支持率降至3年来最低,如果立刻举行选举,只有34%的德国人愿意投票给CDU及其姐妹党基社盟(CSU),默克尔的联盟伙伴社会民主党支持率为24%。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却首次以12%的支持率跃居第三。
更令人不安的是,执政联盟内部开始出现巨大分歧。CSU成员呼吁默克尔将今年的新移民限制在20万内,但总理强烈反对。CSU主席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向“德国之声”电台警告称,德国的承受能力已达极限,“必须立刻找到解决方案”。他甚至威胁,若不减少难民流动,就把政府告上法庭。
德国大选定于2017年举行,但今年3月,3个地区将迎来地区选举。届时,默克尔的声望将真正受到考验。
路透社称,越来越孤立的默克尔顶住了巨大压力,以相对温和的政策代替限流或关闭边境,给无助的难民留下了一线生机。
“我们可以伸出援手”
面对一个双腿严重烧伤的女人,德国医生林德曼(Raphaele Lindemann)花了足足半个小时,才把又脏又臭的绷带从她早已化脓的伤口取出,剧痛中的她一声没吭。“这位难民只是在感激,因为她终于安全了,有人照顾她了。”他告诉“德国之声”。
当激烈的政治争论让总理陷入困境时,林德曼是为数不多的曾亲眼目睹紧急避难所困境的德国人。在成为合法难民前,人们没有捐赠的衣服可穿,没机会洗澡,很多人在寒冬中穿着破鞋子和湿袜子,拖着冻伤的脚行走500多公里。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痛苦和绝望。”林德曼告诉“德国之声”,“至少40%的难民是老人、孩子或拖家带口的年轻人,他们早已精疲力尽。”赤裸裸的苦难现实让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戴着天真的玫瑰色眼镜”去看待难民问题了。他确信,德国继续向难民开放边境是正确的。
“当默克尔说我们能做到时,我第一次由衷地对这位总理感到尊重和钦佩。她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来换取难民的生存。她自己默默扛起了所有挑战。”林德曼在脸谱网(Facebook)上写道,“难民正在遭受痛苦和死亡,而我们可以伸出援手。我们做得到。”
像林德曼一样对难民心存怜悯的德国人为数不少。短短几天内,他的推文被分享超过24.5万次,获得了压倒性的积极评价。巴登符腾堡州州长克瑞特许曼(Winfried Kretschmann)也告诉德国《每日镜报》,总理“一步一步解决难民危机是正确的道路”,“我每天都祈祷总理健康”。
在内卡河畔风景如画的海德堡,难民登记中心已被避难申请淹没。为了让难民尽早享受到社会福利,这个城市决定引入美国军事基地曾使用的快速反应系统,最快在48小时内决定谁走谁留。
根据德国内政部的数据,2015年有44万多难民在德获得庇护,但越来越多人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将移民和难民办公室告上法庭。如果这一项目成功,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广至德国各州。
对那些来自巴尔干国家的难民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更快速的拒绝和驱逐,但毕竟能有效提高应对难民危机的效率。“数月甚至数年的漫长处理过程是个大问题。这是件好事。”德国难民律师伯恩瓦德(Bernward Ostrop)告诉《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