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化繁为简,让大自然自我修复
[新加坡] 陈宇昕
《
青年参考
》(
2016年01月13日
03
版)
人类文明昌盛以来,我们已习惯了对自然界过度剥削,忘记了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大自然有能力复原,但它需要时间。这时,人类就需要改变,为前者争取时间。
我们的生活建立在如此奇怪的基础之上:
需要一件衣服,生产商便制造上千种服饰,每种数以万计;
需要一餐饭食,生产商便制造上千种食品,每种数以万计……
为了“预防”我们有所“需要”,商品被大量生产。于是,我们有了消费的自由,但在这种便利的背后,是商品的数量永远大于需求。
浪费变得像新鲜烘培的面包,当天卖不完就得丢掉。当然,商家有各自的基本收益底线,他们会为了卖出100个产品得到盈利而制造出1万个产品,第101个就算花红了。
市场亦有其规则,大量生产以压低单价,消费者才能买到便宜货,进而刺激消费,一环扣一环,活络整个经济体系,这也包括垃圾处理和环保工业,形成庞大的经济巨轮。
我们似乎避无可避。
最近晚上回家收看BBC Earth频道播放的纪录片,听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经典的声音,解读动物世界的奇观,以及那些乌托邦式的画面。其中一集讲述的是“大型捕食动物的困境”:蓝鲸、老虎、狮子、老鹰、北极熊……这些一度处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灵,正面临灭绝危机。人类贪婪扩张,导致这些动物失去栖息地,失去猎场,失去生存的希望。
不久前,我访问了博物学家李家维教授,他指出,20万年前人类崛起后,地球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其他物种的大规模杀戮,许多巨型哺乳动物在人类的竞争下灭绝,而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临。
这位曾发现最古老动物化石的学者,正致力于热带雨林植物物种的保育工作。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是对自然的破坏,我们先要有这层认知,再思考应该怎么补偿自然。
的确,人不一样。我们不是逐水草而居的非洲草食动物。那些草食动物以数量确保物种不致灭绝,被捕食者围捕时,大家竭力逃跑;当捕食者成功逮住一个大快朵颐的时候,其他草食动物就恢复平静,吃起草来,庆幸被吃掉的不是自己。
人若是被狮虎捕食,之后考虑的,却是如何集合力量把猎食者全部杀光。非洲一些部族现在仍会报复吃掉他们牲畜的狮子。中国古代的打虎故事,古埃及、希腊、亚述的猎狮传统都表明,历史上人类如何与这些捕食者交换地位。
至于弱肉强食的规律,则被转喻、内化成人类社会的潜规则。
艾登堡在纪录片尾声说:“大自然有复原的能力,人类则有改变的能力。”
一如化石能源的使用。我们并不自觉:自己每天消耗的能源,竟来自五六百万年才能生成的化石原料。我们每一秒都在销毁几百万年的地球历史,这样的隐喻实在令人不安。
大自然有能力复原,但它需要时间。这时,人类就需要改变,为自然界争取时间。
老子说:“为道日损。”或许,我们能做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把生活化繁为简。
(作者是《联合早报》记者、专栏作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
人类文明昌盛以来,我们已习惯了对自然界过度剥削,忘记了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大自然有能力复原,但它需要时间。这时,人类就需要改变,为前者争取时间。
我们的生活建立在如此奇怪的基础之上:
需要一件衣服,生产商便制造上千种服饰,每种数以万计;
需要一餐饭食,生产商便制造上千种食品,每种数以万计……
为了“预防”我们有所“需要”,商品被大量生产。于是,我们有了消费的自由,但在这种便利的背后,是商品的数量永远大于需求。
浪费变得像新鲜烘培的面包,当天卖不完就得丢掉。当然,商家有各自的基本收益底线,他们会为了卖出100个产品得到盈利而制造出1万个产品,第101个就算花红了。
市场亦有其规则,大量生产以压低单价,消费者才能买到便宜货,进而刺激消费,一环扣一环,活络整个经济体系,这也包括垃圾处理和环保工业,形成庞大的经济巨轮。
我们似乎避无可避。
最近晚上回家收看BBC Earth频道播放的纪录片,听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经典的声音,解读动物世界的奇观,以及那些乌托邦式的画面。其中一集讲述的是“大型捕食动物的困境”:蓝鲸、老虎、狮子、老鹰、北极熊……这些一度处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灵,正面临灭绝危机。人类贪婪扩张,导致这些动物失去栖息地,失去猎场,失去生存的希望。
不久前,我访问了博物学家李家维教授,他指出,20万年前人类崛起后,地球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其他物种的大规模杀戮,许多巨型哺乳动物在人类的竞争下灭绝,而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临。
这位曾发现最古老动物化石的学者,正致力于热带雨林植物物种的保育工作。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是对自然的破坏,我们先要有这层认知,再思考应该怎么补偿自然。
的确,人不一样。我们不是逐水草而居的非洲草食动物。那些草食动物以数量确保物种不致灭绝,被捕食者围捕时,大家竭力逃跑;当捕食者成功逮住一个大快朵颐的时候,其他草食动物就恢复平静,吃起草来,庆幸被吃掉的不是自己。
人若是被狮虎捕食,之后考虑的,却是如何集合力量把猎食者全部杀光。非洲一些部族现在仍会报复吃掉他们牲畜的狮子。中国古代的打虎故事,古埃及、希腊、亚述的猎狮传统都表明,历史上人类如何与这些捕食者交换地位。
至于弱肉强食的规律,则被转喻、内化成人类社会的潜规则。
艾登堡在纪录片尾声说:“大自然有复原的能力,人类则有改变的能力。”
一如化石能源的使用。我们并不自觉:自己每天消耗的能源,竟来自五六百万年才能生成的化石原料。我们每一秒都在销毁几百万年的地球历史,这样的隐喻实在令人不安。
大自然有能力复原,但它需要时间。这时,人类就需要改变,为自然界争取时间。
老子说:“为道日损。”或许,我们能做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把生活化繁为简。
(作者是《联合早报》记者、专栏作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