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善用嫉妒,赶走“职场红眼病”

刘艳 《 青年参考 》( 2016年01月13日   03 版)

    嫉妒是现代职场文化的副产品,但它并非一无是处。有的人,让嫉妒为自己服务,获得成长;有的人,选择成为生活的受害者,染上“职场红眼病”。


    打拼多年、身经百战的你,多半遭遇过“职场红眼病”的侵扰。

    隐藏在它后面的是个敏感词汇:嫉妒。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你一定嫉妒过别人,也被别人嫉妒过。上班族中,在年终奖、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更是大有飞速蔓延之势。

    提到“嫉妒”,人们往往想到“放暗箭”、“中伤”等不好的词汇。但细想一想,只要你身在职场,嫉妒似乎就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几个人同时进公司,你早早地得到上司信赖,被委以重任;在团队合作时,你积极进取,不断努力提出新的方案;年终岁末,你拿到比他人更多的奖金……这些时候,你经常会发现,身边有几双充满敌意的眼睛。

    然而换个角度看,身在职场,谁又没嫉妒过?当你发现,自己一直努力争取的升职机会给了一位经验不如自己、入职时间比你短的同事;当你得知某位新人的薪水只比你略低一点,而这是你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才得到的……你心里会不会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满满的不甘中带着一丝恨意?

    我始终相信,嫉妒虽然是人的一种本能情感,但不是每个人都非常容易产生嫉妒心。实事求是地讲,嫉妒心理的产生与人的性格特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由于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往往敏感,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也很容易因为“妄自菲薄”,对自己能否达到同样的水平感到怀疑,并因此产生嫉妒心。

    由于缺失安全感,焦虑型的人会对当下和即将发生的事表现得过分担忧,有时也会对自身利益过分关注,感觉环境对自己不公平时,极易产生嫉妒。

    此外,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人,受自我防护意识的影响,没有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利益面前会变得很“自私”。

    研究表明,女性的嫉妒多来自不安全感,男性则多来自自尊心受损。

    在职场中,面对一番角力后的优胜者,能真心与之握手祝贺固然很好,但极少有人能这般洒脱大度。之所以会这样,根源就在于“绝对平均主义”,即当感觉他人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或能力水平相当、同样努力时,应得到同样的认可与奖赏。因此,当那些曾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人“爬到自己头上”,人们就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

    嫉妒心往往是隐晦的,是经过伪装的。由于社会道德约束,人们通常不愿也不会将其直接表露出来。但显然,作为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刻意的隐匿并不会使嫉妒消失,反而可能让它不断累积,变得更加强大。这时,人们的道德天平就很容易倾斜,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理智”,好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看不到他人的优点、长处。

    如果将其细分,具体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二是行为上的冷淡与疏远;三是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的比例最高,达到84%。问题似乎变得明了:当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被“大材小用”的时候,其他人的成功无疑更会挑动我们的敏感神经:太不公平了!他还不如我呢,为什么他能得到这个机会?

    嫉妒真的一无是处吗?倒也不是。

    对此,荷兰心理学家范德温(Niels Van de Ven)指出,恶意的嫉妒会导致谴责、排斥;善意的嫉妒则会激发效仿和竞争。因此,只要疏导得当,嫉妒就可以激活人的潜力,促进能力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善用嫉妒,让它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动力,无疑是每个职业经理人都应该掌握的功课。

    若你身为资深职场人,能走到今天,想必是很优秀的。现在,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接纳嫉妒。面对嫉妒心,请不要指责自己。作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一味地否定它,并不能帮你消解它,反而会让你陷入自卑、愤怒、焦虑的大漩涡。

    第二步便是转化你的嫉妒。当嫉妒产生的时候,我们的整个机体其实已经充满了能量。能量对外释放就表现为攻击,对内释放就是巨大的动力和不竭的创造力。与其将能量放在别人身上,不如让它为自己服务,转化成助你获得更大成功的动力。

    第三步,学会疏导你的嫉妒。如果你发现一时之间很难将嫉妒情绪转化,不妨试着将它疏导出去。跟好朋友聊聊,跟家人说说,抑或去打场球,跑跑步,对着空旷的地方大喊一通,选择你喜欢并适合的方式,都可以帮你把情绪发泄掉。

    面对下属间的冲突与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嫉妒,管理者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进行奖励时,要尽可能地秉承公平的原则,从而最大化地降低员工的不平衡感,减少嫉妒心理。其次,即使这样,由于受个人想法、观念的影响,个别员工仍会感到内心不平衡,这时,你要接纳他的情绪,还要通过及时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并对自己的奖励决定做出解释。再次,给予员工他们最需要的认可与鼓励。在你与他们分析不足的时候,也要承认其努力和成果,并提出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我们要始终相信,上帝创造了嫉妒,但他并没有给予任何评判。会用的人,让嫉妒为自己服务,获得成长;不会用的人,会选择成为生活的受害者,染上“职场红眼病”。

    身在职场中,你愿意成为哪一种人呢?

    (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易普斯咨询促进部副总监)

    ▋财富中文网

 

善用嫉妒,赶走“职场红眼病”
把生活化繁为简,让大自然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