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太平洋:通向未来的一扇窗

[美] 约翰·庞弗雷特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5年12月16日   20 版)

    《太平洋》(Pacific),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15年10月,492页

    地中海和大西洋是过去的入口,太平洋则是通向未来的一扇窗。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的命运,不应取决于一方的意志,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竞争息息相关。

    很多被忽视的事件和个人,有能力扭曲历史的轨迹;而在揭示它们的内在相关性时,西蒙·温切斯特配得上大师的称号。他非常擅长寻找不同研究对象的契合点,如在《热爱中国的人》(The Man Who Loved China)中剖析科学与政治间的逻辑,在《教授与疯子》(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中探究精神错乱与天才的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温切斯特的最新作品《太平洋》似乎未能将其副标题中的事件联系起来:“硅片与冲浪板、珊瑚礁与原子弹、独裁者、衰落的帝国与未来的超级大国。”其结果是,读者仅仅得到了好吃的开胃菜,而非一顿完整的大餐。

    温切斯特努力营造说书般的氛围。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讲故事者,前后花了几十年时间漫游太平洋——他曾在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湖中划皮艇,一直划到离湖中央沸水很近的地方,发现皮艇开始融化;他曾在朝鲜和韩国交界处的非军事区召开午餐会;他曾对国泰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出言不逊”,以致被后者踢进黑名单;更了不起的是,他还获得了一支船队——从货轮到救生艇——的乘坐许可,得以一次次横跨世上最宽广的大海。

    组成该书的12篇随笔,从内容上看更贴近游记。从根本上讲,这些故事均服务于一个核心论点:地中海和大西洋都是过去的入口,太平洋则是通向未来的一扇窗。总之,《太平洋》一书尽全力给读者留下一种“这片蓝色,浩瀚无边且充满挑战”的印象。

    温切斯特讲述了西方国家在南太平洋岛屿进行的核试验以及当地的原居民由此遭受的恐怖经历。他通过索尼公司和晶体管收音机的故事(后者是随身听和便携式个人音响等概念的鼻祖),重述了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神话。他通过美国军舰“普韦布洛”号于1968年被朝鲜俘虏的遭遇,捕捉弥漫于亚太的安全梦魇。他认为,1972年1月,香港维多利亚港发生大火后,西方从亚洲的退却成为历史宿命。另外,澳大利亚、全球变暖、对太平洋深海热液喷口的科学研究、以及太平洋珊瑚礁的令人不安的消亡,在书中也得到了一一呈现。

    温切斯特总是设置一种“假设并且尖锐对立”的立场,似乎就是为了引起争议。譬如,他认为,65年前,如果美国不去阻止金日成对南方的进攻,朝鲜半岛如今反倒更可能实现统一。问题是,他没有提到另一种历史的可能性——如果斯大林借助朝鲜半岛对日本发起攻击,会是什么结果?

    《中国与南海》同样是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温切斯特将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美军从菲律宾撤离与中国填补力量真空的行动联系了起来,指出:中国首先用立法来主张南海主权,然后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力量确保之,这是比较罕见的。之后,他表示自己支持中国官方一直以来的立场,称中国不像西方列强,即便在帝国时代也从未以扩张主义者的面目出现。

    温切斯特在全书将近收尾处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果中国舰艇开始在夏威夷周围或加州海岸附近巡逻,美国人会有什么感受?他接着指出,“这个星球正见证一轮突如其来的、世界权力的整体再分配,其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然后,他便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为什么不让亚洲人“来指引太平洋的未来,既然太平洋的东西方是如此明显的相同?”

    无论你是否支持这样的论调,《太平洋》一书的主题至此已完整地显现出来: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的命运,不应该取决于一方的意志,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竞争息息相关;毕竟,与这片大洋毗邻的几乎所有国家,都深知:这片水域对于未来,意义重大。

    ▋美国《华盛顿邮报》

 

时隔120年,火星人再度入侵地球
太平洋:通向未来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