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交响乐团华裔音乐家:
“中国观众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 殷楠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28日
21
版)
悉尼交响乐团的音乐家来自世界各地,此次,《青年参考》记者见到了其中3位华裔小提琴手。他们都在中国出生、学习音乐,然后远渡重洋前往澳大利亚发展,离开祖国少则十几年,多则35年,他们眼中的中国有了什么变化?
对于这个问题,3位音乐家都认为祖国“变化很大”。1959年在北京出生、1988年赴澳的李斌告诉《青年参考》:“2009年,悉尼交响乐团第一次来华演出是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现在是在国家大剧院,(后者)相当漂亮。”
“每次回来都能感觉到变化,中国观众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欣赏音乐时也会有更多回应,这让我很兴奋。”身为乐团副首席的孙毅很高兴这两年能经常随乐团回国看看,他说,“每次乐团与中国音乐家合作,我都非常高兴。看到这些杰出音乐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演出,我感到很自豪。他们中有独奏家、指挥、室内乐演奏家等,类型越来越丰富,说明中国的音乐实力越来越强。”
“中国观众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观众有些不同,比如他们的举止、欣赏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特点。”1980年赴澳的黄抒提对《青年参考》记者说,“有的人因为好奇而来听交响乐,可能对曲目和音乐厅的环境并不很了解,不过听得多了,就会越来越理解交响乐,并融入音乐中。”他也认为,“近两年中国观众明显比以前更能接受交响乐”。
李斌对《青年参考》提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国内演出时的情况:“那时中国刚刚开放,我所在的中央交响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在当时很轰动。如今,西方音乐在中国已经很流行了,中国观众甚至接触到了很多现代派作品。去年我们在中国演奏了一些现代派音乐,它们在澳大利亚尚且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在中国,很多年轻人能够接受,让我很惊讶。上演现代派音乐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说明中国开放得很好。”
悉尼交响乐团的音乐家来自世界各地,此次,《青年参考》记者见到了其中3位华裔小提琴手。他们都在中国出生、学习音乐,然后远渡重洋前往澳大利亚发展,离开祖国少则十几年,多则35年,他们眼中的中国有了什么变化?
对于这个问题,3位音乐家都认为祖国“变化很大”。1959年在北京出生、1988年赴澳的李斌告诉《青年参考》:“2009年,悉尼交响乐团第一次来华演出是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现在是在国家大剧院,(后者)相当漂亮。”
“每次回来都能感觉到变化,中国观众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欣赏音乐时也会有更多回应,这让我很兴奋。”身为乐团副首席的孙毅很高兴这两年能经常随乐团回国看看,他说,“每次乐团与中国音乐家合作,我都非常高兴。看到这些杰出音乐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演出,我感到很自豪。他们中有独奏家、指挥、室内乐演奏家等,类型越来越丰富,说明中国的音乐实力越来越强。”
“中国观众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观众有些不同,比如他们的举止、欣赏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特点。”1980年赴澳的黄抒提对《青年参考》记者说,“有的人因为好奇而来听交响乐,可能对曲目和音乐厅的环境并不很了解,不过听得多了,就会越来越理解交响乐,并融入音乐中。”他也认为,“近两年中国观众明显比以前更能接受交响乐”。
李斌对《青年参考》提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国内演出时的情况:“那时中国刚刚开放,我所在的中央交响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在当时很轰动。如今,西方音乐在中国已经很流行了,中国观众甚至接触到了很多现代派作品。去年我们在中国演奏了一些现代派音乐,它们在澳大利亚尚且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在中国,很多年轻人能够接受,让我很惊讶。上演现代派音乐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说明中国开放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