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乌克兰变局未必是中国的机遇

步少华 《 青年参考 》( 2015年09月02日   02 版)

    乌克兰危机加速了美欧联手,给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带来更多地缘政治风险,更有可能打破长久以来的全球化秩序。这三大变数,都应该引起中国的警惕。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伊始,学界便弥漫着一种乐观的认知,将这场危机视为中国的战略宽松期乃至战略机遇期。支撑这种观点的论据包括:危机能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赋予中国外交超脱地位等。近来,此种乐观情绪虽未再见诸报端,但由于乌克兰地缘上的遥远,许多国人对其仍抱有一种“坐山观虎斗”的心态:你们尽管斗你们的,我只管闷声发财。

    然而在我看来,乌克兰危机非但构不成中国的战略机遇,反倒可能令中国的战略环境恶化。至于危机迟滞了美国亚太再平衡速度的论断,我倾向于认为,这只是臆测,难以量化,且美国近期在亚太的频繁活动(如并未放松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也反映出,其无论在能力上还是意愿上,对亚太再平衡的投入并无实质性减少。

    另一方面,该论断低估了美方的战略谋划能力,其通过这场危机所下的一盘“战略大棋”对中国的影响,甚至超过亚太再平衡本身。这盘“棋局”的核心意义并不在于摧毁俄罗斯,而在于通过协调运作,将欧洲重新拉入美国“麾下”,重新焕发跨大西洋体系的生机。

    当代国际政治结构中,作为一个制度行为体而存在的欧盟,迥异于美俄中等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行为体,构成了世界政治网络“柔软的下腹部”,是各国争夺的对象。

    在中国外交布局中,鉴于中欧同属国际权力格局第二等级序列,双方又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欧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中的“平衡点”。良好的中欧关系对中国与美与俄关系均可发挥促动作用。因此,虽然目前人们普遍承认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超过欧洲,但在现实的国际政治博弈中,“老欧洲”的地位仍无人能够替代。

    乌克兰危机演进至今,欧美接近的态势难以逆转。欧盟在今夏完成的最新世界形势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欧盟不仅要在安全上巩固并扩大与美国的合作,在经济上也要更加重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在这一背景下,欧美跨大西洋体系与以中俄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体系间的地缘撕裂呈加速扩大之势,“世界岛”已陷于分裂境地。

    对中国而言,欧盟的转向削弱了其牵制美国的意义;另一方面,美欧对达成TTIP政治意愿的表述将实质性推动其谈判进程。在俄罗斯看来,欧向美“投怀送抱”表明俄欧和解梦想的破灭,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型自由贸易区的宏大愿景也就此落空。

    在这种情势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欧俄三边协调变得更难实现,中方提出的建设亚欧大市场的构想也会因此而蒙上阴影。其中的“旗舰”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未来中东欧地区地缘撕裂或将继续扩大的情况下,面临的地缘风险不可不察。

    除此之外,乌克兰危机还具有更深刻的全球性影响。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终结了冷战后持续20多年的国际政治结构,表明欧盟东扩遭遇即将熄火的危险。如果说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是俄在向西方发出预警信号,那么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升级则是俄罗斯忍无可忍的产物——这从普京去年以来的一系列“愤怒讲话”中可看出端倪。

    在我看来,乌克兰变局开启了新的国际政治结构:西方“民主化”的扩张与非西方地缘政治崛起的对抗将成为“新常态”。但西方外交的民主化色彩将有所褪色,并将具有更多地缘色彩,美近期与古巴、伊朗改善关系或已构成开端。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后冷战时期主导的自由主义全球化秩序,被地缘及集团化色彩更浓厚的全球化秩序取代。

    这无疑将对中国构成新的挑战:西方通过TTIP等机制“抱团”,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的“融入式发展”战略将面临更大压力。在国际秩序面临重大转型的背景下,乌克兰危机与10年前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对中国的意义完全不同,切不可相提并论。

    ▋共识网

    (作者任职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抗战胜利日,向老兵敬礼
乌克兰变局未必是中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