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极端分子排外情绪加剧
德国:几乎每天都有难民遭袭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04日
07
版)
|
德国极端右翼人士打着“滚出德国”字样的标语进行游行。 |
|
今年上半年,德国已发生多起难民居住房屋遭纵火的案件。 |
随着大量难民涌入,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排外攻击日益频繁。今年上半年,几乎每天都有德国右翼极端分子攻击难民收容所,许多难民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对寻求庇护者而言,在这个收容难民最多的欧盟国家开始新生活,仍然只是梦想。
--------------------------------------------------------------------------
“丑陋的德国人”回来了?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两个喝得醉醺醺的新纳粹分子,骂骂咧咧地冲进德国东部格赖夫斯瓦尔德郊区的一栋公寓楼,把在德国寻求庇护的加纳难民塞缪尔·奥塞吓了个半死。
奥塞走出阳台高喊“对不起”,试图安抚他们,但对方变得更咄咄逼人,开始大喊大叫。其中一人脱掉衬衫,胸口上文着纳粹标志,冲进大楼,开始猛砸奥塞公寓的大门,然后跑到地下室切断了电源。奥塞蜷缩在黑暗的房间里,打电话给朋友并报警,但警察赶到时,袭击者已经离开。
看着门上的凹痕和被砸碎的门镜,奥塞哽咽难言。“这是精神折磨。”他告诉德国《明镜》周刊。
奥塞并非遭受德国排外者攻击的唯一受害者。今年前6个月,德国内政部登记了173起针对难民的右翼刑事犯罪,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这意味着,种族主义者几乎每天都会攻击难民住所。实际发生的此类案件可能更多,因为许多难民不敢报案。
据英国《卫报》报道,不久前,24岁的玛蒂娜半夜突然被刺鼻的烟雾惊醒,身边只有两个年幼的孩子。27岁的伊布雷恩接到妻子的电话立刻赶回家,发现门口有一大堆报纸正在燃烧。这个从印古什共和国来德国避难的家庭,显然是新一波攻击的受害者。
曾被一群年轻人在火车站围殴的马里移民哈玛拉·法迪加,总结了一套在德国东部城市哈雷生活的“日常规则”。他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警惕,但不能让别人看出他的恐惧。
7月上旬,萨克森州麦森一座难民居住的三层小楼遭纵火犯攻击,整栋楼陷入火海,造成超过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36万元)的损失。早在难民入住这里的3个星期前,就有人匿名在门口用德语和英语留言,要求新移民“滚出德国”。
纵火案后,约400名当地民众聚集在麦森市政厅前,挥舞着国旗,举着“麦森拒绝庇护骗子和政治犯”字样的横幅。来自莱比锡的史蒂芬·西蒙称:“让难民营着火的不是纵火者,而是修建起难民营的政客。”
这些场景唤起了人们对移民大屠杀的回忆。德国统一初期的1991~1993年,几乎每天都会发生针对外国人的凶残袭击。对此,《明镜》周刊不禁发问:“丑陋的德国人”回来了?
难民潮分裂德国
29岁的奥塞已经在德国生活了8个月,他正在上德语课,通过帮助其他难民赚钱。他喜欢这个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尤其喜欢大海和古城。这座城市的大多数人对他很友好,但他在街上被陌生人辱骂过,公寓的邮箱也被破坏了好几次。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送报工马雷克在难民营发现一只被大卸八块的猪,一旁的墙上用红色油漆书写的“滚回去”赫然在目。社交媒体上,侮辱性的种族歧视言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常态。“我为自己是德国人感到羞耻。”马雷克告诉《明镜》周刊。
据《卫报》报道,大多数德国民众对难民态度友好,并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市长爬梯子为难民安装卫星天线,社区募集衣服和食物资助难民,退休教师免费为难民开设语言课,甚至有人打开家门邀请难民入住。一位叙利亚难民告诉《卫报》,“这里有鲜花、蜡烛和咖啡等着我们”。
正如《明镜》周刊所说,难民潮的涌入让德国成了分裂的国家,一面是对难民更为包容的普通民众,另一面是不断升级的种族主义暴力。比勒费尔德大学冲突与暴力专家安德里亚斯·基克认为,德国种族主义者比过去少了,但他们的行为更加激进。
居住在德国西南部山清水秀的泰根塞地区的,大多数是商人、律师、医生等上层中产阶级,在附近的瓦基兴体育馆承租保龄球馆的斯蒂芬因此收入颇丰。但自从当局在今年4月底将21名难民安置在体育馆地下室后,这些富裕的客人就再也没来过。
斯蒂芬不止一次接到顾客愤怒的电话,他们不愿和黑人共用洗手间,害怕在休息时与他们偶遇,关于难民带来瘟疫的谣言四处散播。瓦基兴市长泽普·哈特尔试图通过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平息愤怒,称“难民可能肤色不同,但他们也是人”,因此收到不止一封恐吓信。
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谴责纵火袭击“令人作呕”,并警告称,该国的排外态度正越来越明显。德国司法部长海科·马斯认为,这是“对我们社会的攻击”。
但比勒费尔德的冲突研究专家安德里亚斯·齐克认为,德国政治家和社会对反移民的情绪过于宽容,因为政府没有用心去改变人们对难民的刻板印象,而是放任排外分子在无知的民众中妖魔化难民。
德国宪法保护局负责人汉斯乔治·马森也向德新社分析称,排外分子通过破坏难民收容所制造“恐怖氛围”,引发社会的不安情绪,从而让人们对难民避而远之,产生厌恶心理。
默克尔:德国无法帮助所有人
除了天性害羞、没什么朋友外,14岁的巴勒斯坦女孩雷姆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她用脸谱网,会发短信,使用各种手机应用,最爱的明星是南希·阿吉拉姆——一位唱阿拉伯流行歌曲的黎巴嫩女歌手。
她的卧室里挂着一张巴勒斯坦历史地图,每周她都会和生活在黎巴嫩难民区的祖父母通电话。雷姆出生在黎巴嫩,4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德国,从来没到过巴基斯坦。这个天生有些残疾的女孩2006年在一次车祸中严重受伤。坐着轮椅出现在街头时,她会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
“这里很美,我感觉很好。”她告诉《纽约时报》,“我想在德国好好生活。”然而,这个每6个月就得延长一次“容忍居留”期限的难民家庭,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
7月15日,雷姆终于有机会在“德国好生活”活动现场,用流利的德语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倾诉自己的困境:“我和其他人一样有目标,我想像他们一样上大学。看着别人享受生活而我不能,我感到难过。”
“我明白你的感受。你现在就在我面前,你是个非常好的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的默克尔犹豫了一会儿才回答道,“但政治有时很残酷。你也知道黎巴嫩的难民营有无数巴勒斯坦人,如果你们都可以来德国,那我们根本应付不过来。德国没办法帮助每一个人。”
话说到一半,看到雷姆哭泣的默克尔停了下来。她走到女孩身边,轻抚着她的肩膀说:“你很伟大。我知道这对你来说非常艰难。”她告诉“德国之声”,这种处境的确很无奈,但“现在我只能给她一个拥抱”。
在德国开始新生活只是个梦想
雷姆用微笑和眼泪换来了格外的宽容。罗斯托克市长罗兰·梅特林“法外开恩”,允许雷姆一家五口在德国永久停留,德国当局也在随后宣布,雷姆与家人可以留下。雷姆打算在文理高中读书,将来考大学读英文系,为难民做翻译。
但对冒着生命危险从叙利亚逃难到德国的阿拉·霍德而言,开始新生活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28岁的年轻人迫切希望赚点钱,做技术员、汽车推销员或私人健身教练都可以。
“许多难民有非同一般的上进心,他们想要参与,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在难民工作中心的拉尔夫·谢弗告诉“德国之声”,但他们即使想找“卑微”的工作也很难。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抵达德国的难民数量与日俱增,预计今年将达到45~50万人,是2014年的两倍多,士兵营房、空校舍、露营地点、集装箱和体育馆等都被用于容纳难民。对难民而言,找个地方落脚比找工作更迫切。
今年7月,3400多名难民涌入柏林,是去年同期的3倍。柏林社会事务部门称,收容这些人是柏林面临的巨大挑战,该部门正在尽一切努力确保所有新来的人不至于流落街头。德国红十字会建了21个紧急住宿中心,包括可容纳4600名难民的8个“帐篷城”。但随着气温下降,这些收容点将不得不在10月关闭。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7月27日报道称,该国2015年收容难民产生的费用将高达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9亿元),比去年至少多出1倍。为了限制难民潮,德国政府不得不执行更为严格的难民政策。
7月初,德国联邦议会同意加强对难民的管理。在偷渡组织帮助下跨越边境来到德国的难民可能被遣返,对当局作出虚假陈述的寻求庇护者可能被逮捕。
随着大量难民涌入,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排外攻击日益频繁。今年上半年,几乎每天都有德国右翼极端分子攻击难民收容所,许多难民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对寻求庇护者而言,在这个收容难民最多的欧盟国家开始新生活,仍然只是梦想。
--------------------------------------------------------------------------
“丑陋的德国人”回来了?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两个喝得醉醺醺的新纳粹分子,骂骂咧咧地冲进德国东部格赖夫斯瓦尔德郊区的一栋公寓楼,把在德国寻求庇护的加纳难民塞缪尔·奥塞吓了个半死。
奥塞走出阳台高喊“对不起”,试图安抚他们,但对方变得更咄咄逼人,开始大喊大叫。其中一人脱掉衬衫,胸口上文着纳粹标志,冲进大楼,开始猛砸奥塞公寓的大门,然后跑到地下室切断了电源。奥塞蜷缩在黑暗的房间里,打电话给朋友并报警,但警察赶到时,袭击者已经离开。
看着门上的凹痕和被砸碎的门镜,奥塞哽咽难言。“这是精神折磨。”他告诉德国《明镜》周刊。
奥塞并非遭受德国排外者攻击的唯一受害者。今年前6个月,德国内政部登记了173起针对难民的右翼刑事犯罪,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这意味着,种族主义者几乎每天都会攻击难民住所。实际发生的此类案件可能更多,因为许多难民不敢报案。
据英国《卫报》报道,不久前,24岁的玛蒂娜半夜突然被刺鼻的烟雾惊醒,身边只有两个年幼的孩子。27岁的伊布雷恩接到妻子的电话立刻赶回家,发现门口有一大堆报纸正在燃烧。这个从印古什共和国来德国避难的家庭,显然是新一波攻击的受害者。
曾被一群年轻人在火车站围殴的马里移民哈玛拉·法迪加,总结了一套在德国东部城市哈雷生活的“日常规则”。他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警惕,但不能让别人看出他的恐惧。
7月上旬,萨克森州麦森一座难民居住的三层小楼遭纵火犯攻击,整栋楼陷入火海,造成超过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36万元)的损失。早在难民入住这里的3个星期前,就有人匿名在门口用德语和英语留言,要求新移民“滚出德国”。
纵火案后,约400名当地民众聚集在麦森市政厅前,挥舞着国旗,举着“麦森拒绝庇护骗子和政治犯”字样的横幅。来自莱比锡的史蒂芬·西蒙称:“让难民营着火的不是纵火者,而是修建起难民营的政客。”
这些场景唤起了人们对移民大屠杀的回忆。德国统一初期的1991~1993年,几乎每天都会发生针对外国人的凶残袭击。对此,《明镜》周刊不禁发问:“丑陋的德国人”回来了?
难民潮分裂德国
29岁的奥塞已经在德国生活了8个月,他正在上德语课,通过帮助其他难民赚钱。他喜欢这个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尤其喜欢大海和古城。这座城市的大多数人对他很友好,但他在街上被陌生人辱骂过,公寓的邮箱也被破坏了好几次。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送报工马雷克在难民营发现一只被大卸八块的猪,一旁的墙上用红色油漆书写的“滚回去”赫然在目。社交媒体上,侮辱性的种族歧视言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常态。“我为自己是德国人感到羞耻。”马雷克告诉《明镜》周刊。
据《卫报》报道,大多数德国民众对难民态度友好,并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市长爬梯子为难民安装卫星天线,社区募集衣服和食物资助难民,退休教师免费为难民开设语言课,甚至有人打开家门邀请难民入住。一位叙利亚难民告诉《卫报》,“这里有鲜花、蜡烛和咖啡等着我们”。
正如《明镜》周刊所说,难民潮的涌入让德国成了分裂的国家,一面是对难民更为包容的普通民众,另一面是不断升级的种族主义暴力。比勒费尔德大学冲突与暴力专家安德里亚斯·基克认为,德国种族主义者比过去少了,但他们的行为更加激进。
居住在德国西南部山清水秀的泰根塞地区的,大多数是商人、律师、医生等上层中产阶级,在附近的瓦基兴体育馆承租保龄球馆的斯蒂芬因此收入颇丰。但自从当局在今年4月底将21名难民安置在体育馆地下室后,这些富裕的客人就再也没来过。
斯蒂芬不止一次接到顾客愤怒的电话,他们不愿和黑人共用洗手间,害怕在休息时与他们偶遇,关于难民带来瘟疫的谣言四处散播。瓦基兴市长泽普·哈特尔试图通过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平息愤怒,称“难民可能肤色不同,但他们也是人”,因此收到不止一封恐吓信。
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谴责纵火袭击“令人作呕”,并警告称,该国的排外态度正越来越明显。德国司法部长海科·马斯认为,这是“对我们社会的攻击”。
但比勒费尔德的冲突研究专家安德里亚斯·齐克认为,德国政治家和社会对反移民的情绪过于宽容,因为政府没有用心去改变人们对难民的刻板印象,而是放任排外分子在无知的民众中妖魔化难民。
德国宪法保护局负责人汉斯乔治·马森也向德新社分析称,排外分子通过破坏难民收容所制造“恐怖氛围”,引发社会的不安情绪,从而让人们对难民避而远之,产生厌恶心理。
默克尔:德国无法帮助所有人
除了天性害羞、没什么朋友外,14岁的巴勒斯坦女孩雷姆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她用脸谱网,会发短信,使用各种手机应用,最爱的明星是南希·阿吉拉姆——一位唱阿拉伯流行歌曲的黎巴嫩女歌手。
她的卧室里挂着一张巴勒斯坦历史地图,每周她都会和生活在黎巴嫩难民区的祖父母通电话。雷姆出生在黎巴嫩,4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德国,从来没到过巴基斯坦。这个天生有些残疾的女孩2006年在一次车祸中严重受伤。坐着轮椅出现在街头时,她会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
“这里很美,我感觉很好。”她告诉《纽约时报》,“我想在德国好好生活。”然而,这个每6个月就得延长一次“容忍居留”期限的难民家庭,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
7月15日,雷姆终于有机会在“德国好生活”活动现场,用流利的德语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倾诉自己的困境:“我和其他人一样有目标,我想像他们一样上大学。看着别人享受生活而我不能,我感到难过。”
“我明白你的感受。你现在就在我面前,你是个非常好的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的默克尔犹豫了一会儿才回答道,“但政治有时很残酷。你也知道黎巴嫩的难民营有无数巴勒斯坦人,如果你们都可以来德国,那我们根本应付不过来。德国没办法帮助每一个人。”
话说到一半,看到雷姆哭泣的默克尔停了下来。她走到女孩身边,轻抚着她的肩膀说:“你很伟大。我知道这对你来说非常艰难。”她告诉“德国之声”,这种处境的确很无奈,但“现在我只能给她一个拥抱”。
在德国开始新生活只是个梦想
雷姆用微笑和眼泪换来了格外的宽容。罗斯托克市长罗兰·梅特林“法外开恩”,允许雷姆一家五口在德国永久停留,德国当局也在随后宣布,雷姆与家人可以留下。雷姆打算在文理高中读书,将来考大学读英文系,为难民做翻译。
但对冒着生命危险从叙利亚逃难到德国的阿拉·霍德而言,开始新生活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28岁的年轻人迫切希望赚点钱,做技术员、汽车推销员或私人健身教练都可以。
“许多难民有非同一般的上进心,他们想要参与,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在难民工作中心的拉尔夫·谢弗告诉“德国之声”,但他们即使想找“卑微”的工作也很难。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抵达德国的难民数量与日俱增,预计今年将达到45~50万人,是2014年的两倍多,士兵营房、空校舍、露营地点、集装箱和体育馆等都被用于容纳难民。对难民而言,找个地方落脚比找工作更迫切。
今年7月,3400多名难民涌入柏林,是去年同期的3倍。柏林社会事务部门称,收容这些人是柏林面临的巨大挑战,该部门正在尽一切努力确保所有新来的人不至于流落街头。德国红十字会建了21个紧急住宿中心,包括可容纳4600名难民的8个“帐篷城”。但随着气温下降,这些收容点将不得不在10月关闭。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7月27日报道称,该国2015年收容难民产生的费用将高达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9亿元),比去年至少多出1倍。为了限制难民潮,德国政府不得不执行更为严格的难民政策。
7月初,德国联邦议会同意加强对难民的管理。在偷渡组织帮助下跨越边境来到德国的难民可能被遣返,对当局作出虚假陈述的寻求庇护者可能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