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希腊,德国更应退出欧元区
作者[美]帕特里克·霍瓦内茨 译者 史春树
《
青年参考
》(
2015年07月15日
02
版)
|
|
欧洲各国本该分头采取自救措施,但在单一货币体制束缚下,它们只能以死板的姿态,步调一致地前行。结束这种反常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
如今,德国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仅次于中美两国。在主流舆论看来,这使得德国成为疲弱的欧元区中难得的亮点——用其财长朔伊布勒的话说,德国就是“增长引擎”。
但在我看来,德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主要是欧洲内部发展不平衡使然,这无助于提振全球经济,反倒是在拖后腿。结束这种反常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
与流行的神话相反,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与顺差并没有绝对联系。差不多两个世纪前,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就指出:最佳的贸易根基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换句话说,任何国家都应该出口最好的产品并进口稍差的产品;自己生产一切,未必能带来良好的效益。
没错,一个高顺差的国家,通常更倾向于将过剩资金转化为过剩储蓄,效率低的国家则可能更倾向于借款,而不是积攒所需的资金。然而从根本上讲,贸易失衡并非植根于国家间竞争力的高下,而是与对储蓄多少和将储蓄用在何处的判断有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
欧元区危机通常被称为债务危机。但事实上,作为整体的欧洲并没有外债问题,只有内债问题;德国的盈余和欧洲外围国家不断增加的债务,是硬币的两面。德国大量攒钱,进而借单一货币制度之便,将钱借给囊中羞涩的贸易伙伴,后者再用这笔钱购买德国商品。结果,早在8年前,德国的顺差就达到了近2000亿欧元,其中3/5来自欧元区内部。
它带来了繁荣的假象。许多人没意识到,这些巨额借款背后只是一堆可能永远无法偿还的借据。
德国政府应该明白这当中的问题,他们为何无所作为?因为以往,每个国家都可以依靠汇率手段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然而,当欧洲采取单一货币体制后,这条路被堵死了,其他国家的债务人只能通过财政紧缩削减需求。于是我们看到,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它们试图强行降低对德国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所谓“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与德国的贸易总额都在缩水,希腊和爱尔兰的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1/3。
欧元区由此落入了陷阱。面对危机,欧洲各国本该因地制宜地分头采取自救措施,但在单一货币体制束缚下,它们只能以死板的姿态,步调一致地前行。2012年以来,欧元区每年的GDP净增长几乎都来自净出口,进一步证明了欧洲内需作为“增长驱动力”的疲软。
那么,现在应该做什么?以笔者之见,最好——当然也最不可能被采用的方案,就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重新引入德国马克并促使其升值,以平抑顺差,拉动国内消费。
过去一年,德国政客尝试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降低退休年龄和增加养老金来刺激内需,收效不彰。不过,我还是希望习惯了勤俭持家的德国民众能够换一换思路:既然过剩储蓄早已存在,把它留在国内消化掉,难道不比再次将其扔给外国人,然后换来一堆欠条更好吗?
身处一个日益老龄化的国家,德国人喜欢存钱,这可以理解。但这不代表他们有理由将储蓄送往国外。这么多年来,通过资助不可持续的贸易失衡而产生的“增长”在欧元区内外营造了幻觉,人们忘记了,借来的增长终归不可持续,这对德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笔糟糕的生意。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
(作者曾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现为美国银冠资产管理集团首席策略师和常务董事。)
欧洲各国本该分头采取自救措施,但在单一货币体制束缚下,它们只能以死板的姿态,步调一致地前行。结束这种反常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
如今,德国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仅次于中美两国。在主流舆论看来,这使得德国成为疲弱的欧元区中难得的亮点——用其财长朔伊布勒的话说,德国就是“增长引擎”。
但在我看来,德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主要是欧洲内部发展不平衡使然,这无助于提振全球经济,反倒是在拖后腿。结束这种反常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
与流行的神话相反,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与顺差并没有绝对联系。差不多两个世纪前,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就指出:最佳的贸易根基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换句话说,任何国家都应该出口最好的产品并进口稍差的产品;自己生产一切,未必能带来良好的效益。
没错,一个高顺差的国家,通常更倾向于将过剩资金转化为过剩储蓄,效率低的国家则可能更倾向于借款,而不是积攒所需的资金。然而从根本上讲,贸易失衡并非植根于国家间竞争力的高下,而是与对储蓄多少和将储蓄用在何处的判断有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
欧元区危机通常被称为债务危机。但事实上,作为整体的欧洲并没有外债问题,只有内债问题;德国的盈余和欧洲外围国家不断增加的债务,是硬币的两面。德国大量攒钱,进而借单一货币制度之便,将钱借给囊中羞涩的贸易伙伴,后者再用这笔钱购买德国商品。结果,早在8年前,德国的顺差就达到了近2000亿欧元,其中3/5来自欧元区内部。
它带来了繁荣的假象。许多人没意识到,这些巨额借款背后只是一堆可能永远无法偿还的借据。
德国政府应该明白这当中的问题,他们为何无所作为?因为以往,每个国家都可以依靠汇率手段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然而,当欧洲采取单一货币体制后,这条路被堵死了,其他国家的债务人只能通过财政紧缩削减需求。于是我们看到,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它们试图强行降低对德国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所谓“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与德国的贸易总额都在缩水,希腊和爱尔兰的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1/3。
欧元区由此落入了陷阱。面对危机,欧洲各国本该因地制宜地分头采取自救措施,但在单一货币体制束缚下,它们只能以死板的姿态,步调一致地前行。2012年以来,欧元区每年的GDP净增长几乎都来自净出口,进一步证明了欧洲内需作为“增长驱动力”的疲软。
那么,现在应该做什么?以笔者之见,最好——当然也最不可能被采用的方案,就是让德国退出欧元区,重新引入德国马克并促使其升值,以平抑顺差,拉动国内消费。
过去一年,德国政客尝试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降低退休年龄和增加养老金来刺激内需,收效不彰。不过,我还是希望习惯了勤俭持家的德国民众能够换一换思路:既然过剩储蓄早已存在,把它留在国内消化掉,难道不比再次将其扔给外国人,然后换来一堆欠条更好吗?
身处一个日益老龄化的国家,德国人喜欢存钱,这可以理解。但这不代表他们有理由将储蓄送往国外。这么多年来,通过资助不可持续的贸易失衡而产生的“增长”在欧元区内外营造了幻觉,人们忘记了,借来的增长终归不可持续,这对德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笔糟糕的生意。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
(作者曾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现为美国银冠资产管理集团首席策略师和常务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