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如今,流浪也要 “数字化”

史蒂文·梅伦德斯 译者 王微 《 青年参考 》( 2015年06月24日   24 版)

    旅行摄影师莫莉·斯蒂尔和她的伙伴扒在火车车顶上。

    对“流浪者2.0”来说,数码设备不可或缺。

    对“流浪者2.0”来说,数码设备不可或缺。

    他们将翻盖手机换成了iPhone,注册了Instagram账户,建立了“流浪者”论坛,从一辆火车跳上另一辆——如今,连四处漂泊的流浪者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有限的行李里,“数码”不能少

    旅行摄影师莫莉·斯蒂尔和伙伴因蹭货运火车,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埃尔多拉多被警方拘留了。“我们被扣了几乎一天,不过出来后还是决定回到火车上。”26岁的斯蒂尔感慨道,“我们已经把那里混熟了,就好像只离开了30分钟一样。”

    得益于当地政客团体的同情,警方同意放了斯蒂尔他们,只要他们保证3个月内不惹上任何麻烦。“我们从罪犯摇身一变成了镇子里捣蛋的熊孩子。”斯蒂尔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和她的3万名粉丝分享道。

    扒火车意味着她能带的东西非常有限,但iPhone手机不可或缺。手机的GPS功能不仅告诉他们何时将脑袋探出火车是安全的,还能打发无聊的时间。

    在美国社会,有一群人靠着稀奇古怪的工作或手艺来生活。他们在街头卖艺,然后开着破旧的老爷车到处旅行,又或是偷偷躲进货运火车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然而,这些流浪者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热衷于互联网、手机和其他一切负担得起的便携式数码设备,借以找短工、寻路,以及与亲友保持联系。

    我们姑且将这些人称为流浪者的2.0版本吧。

    用最少的电量分享最新的消息

    “我开始过这种生活是在11年前,当时我们做的事和125年来的其他流浪者没什么区别——拿着纸制地图,在墙上留下名字和记号。”经常蹭火车和搭便车的流浪者哈克说,“来到一座新城市,就意味着新的开始,需要挨家挨户地找体力工作。但现在,我们会从网上找机会。过去,我们不在乎电,因为啥电器也没有。如今我们也需要用电,数码设备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33岁的哈克不愿透露真实姓名,尽管流浪的生活自由自在,他还是担心被起诉。“我的生活方式是非法的。”这是指白蹭火车的行为。

    哈克还有另一个身份:著名社交新闻网站“Reddit”中“流浪者社区”的创建者。这个社区的1万名注册用户包括背包客、流浪汉和棚户区居民,论坛成员可以提出和解答任何问题,范围从“阿拉斯加的罐头工厂有什么活”到“哪款充电宝续电时间最长”。

    “对流浪者而言,电池的续航能力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是总有机会充电。”哈克说,在流浪时,他会带一部待机时间长的手机、分量很轻的Kindle(储存着地图)、太阳能充电器和充电宝。就像大多数旅游者花很多时间计划行程一样,他清楚自己身上每件物品的重量和所需空间,也了解每种设备的电池能支持多久。

    在像Reddit一样的网络社区中,哈克和其他无数流浪者用最少的电量分享着最新的消息。哈克创立的流浪者论坛火了以后,类似的网站陆续出现,例如HitchWiki和TrashWiki网站就为各地流浪者提供搭便车的信息和生活指南。另一个号称全球最大的另类旅行者论坛“偷住地球(Squat the Planet)”,由马特·德里克在2001年创办。

    “最初,这是个分享如何蹭火车的网站。”德里克表示,自己最初创办的更像是博客,后来逐渐扩大为流浪者留言板。现在,该网站为人们提供交通信息、以物易物的咨讯、住宿信息以及搭便车的资源。

    分享让流浪生活更充实

    “对我而言,这些论坛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某条具体的建议,而是给予我‘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心。”开着面包车到处旅行的英国人莎莉·兰德尔说,“偷住地球”网站让她大开眼界。“作为独自流浪的女性,听到别人分享经历,让我觉得并非只有我一人在做这种事。”

    “偷住地球”创始人德里克也是流浪者,开启他流浪生活的是一场“意外”。当时,他为自己计划了一趟到洛杉矶的公路旅行,但车子坏在了俄勒冈州。“没了交通工具,但我碰到了意外之喜:一群摇滚青年。他们一路搭便车、蹭火车,我很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对他们说,‘带我走吧’。”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流浪的日子过得飞快,闲暇之余,德里克做些修电脑和设计网页的工作来糊口。这种赚钱营生没什么成本——电脑用旧货店淘来的配件组装,工作技能则靠自己在网上摸索。

    过去几年中,德雷克已经富裕到能乘公共交通出行,偶尔甚至能坐趟飞机,但他还是每年都特意扒几次火车。他说,他喜欢在路上的日子。

    德里克见证了“偷住地球”用户的增长,和它在流浪者之间越来越受欢迎的过程。尤其是2012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流浪者中普及后,网站的注册用户大幅增加。

    “可惜年轻一代并不熟悉互联网。”德里克解释道,“他们只是偶尔上网寻找信息,认为这就是互联网的作用了。他们不明白,网站其实更像是社区,你能从中获得难以想象的信息,前提是你要参与进来。”

    德里克欣喜地发现人们开始转变,许多用户不再坐享其成,而是积极上网站发帖,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分享经历。

    流浪者的“数字生活”

    28岁的网友“海盗冒险者”在2013年离了婚,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流浪。“我一直喜欢到处旅行,离婚后,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离开了为和妻子组建家庭而居住的小镇子,搭便车一路从加州去往奥尔良,曾在一间被卡特里娜飓风摧毁的破房子里栖身。在亚利桑那州和得州他短暂停留,并在西雅图住了几个月,哥哥帮他在旅店找了份差事。

    朋友介绍了“偷住地球”网站后,“海盗冒险者”在网友帮助下学会了寻找流浪目的地,包括“哪条街道需要留心提防”,“哪间餐厅对一周没洗澡还背着大包的流浪者很友好”,以及如何用电子邮件向别人预约顺风车。

    凯文·奥沙利文也在“偷住地球”上寻找顺风车,他还用沙发客网站Couchsurfing找能住宿的地方。“通常在搭顺风车到达前,我会用谷歌地图查查有没有能蹭的火车,或是用公共交通APP查询是否有便宜的公交前往下一站。”他说,“我现在的流浪方式,就是一次次地在网上寻找信息,然后启程。”

    他还用在线地图寻找露营地和公共洗手间,以及能暂时休息的卡车租赁仓库,那里不仅可以洗澡,还能充电。如果手机没电或没信号,他会用纸质地图或寻找公共图书馆。

    奥沙利文并非无家可归——他有一间公寓,也和家庭保持着联系。“如果没有妻子和孩子,我可能是天主教的僧侣,没有任何财产。”他自称是信奉天主教的“无政府主义者”,会去宗教圣地朝圣,也会观看摇滚演出,还会在非营利性组织当志愿者。

    随心所欲的流浪中存在风险

    看似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中,也有危险蛰伏。为此,论坛的建立者希望在信息提供上达到平衡,让幻想流浪的青少年知晓这种生活方式的风险。

    “刚开始,我们都是搭上车,或是跳上火车就出发。我们不会去视频网站寻找流浪纪录片,看看真实的流浪生活是什么样。”奥沙利文说,“这会让新手遇上小麻烦,比如在空荡荡的公路上站一天都搭不到车,又或是跳火车时找错了方向。有人因火车速度过快而受伤,有些孩子甚至因此丧命,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奥沙利文很高兴看到流浪者论坛的出现,那里不仅展示了流浪生活自由不羁的一面,也道出了其中的危险。

    网上的“跳火车攻略”是经验丰富者精心撰写的,只传授给他们信任的人,因为撰写者担心给新手留下“跳火车很简单”的印象。这不但危险,而且始终是非法行为,蹭火车的人数不断攀升,很可能带来严厉查处。

    社交网络为流浪者提供了一种与家人、朋友以及感兴趣的人分享的方式。斯蒂尔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包括被捕的经历。“我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分享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她说,“这就是我所在的时代。”

    分享照片对她而言,已从单纯的爱好转向赚钱的营生,有人通过网站向她购买或委托她拍摄照片。“如果没有Instagram,我可能过不上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斯蒂尔经常开着车流浪,车上装着露营设备。“我曾经只为买辆新车而努力工作。”她说,“后来发现,相比汽车,我更想要随心所欲的生活。”

    ▋青年文化平台VICE美国站

 

如今,流浪也要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