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倪克:迷恋快板的德国大男孩

本报特约撰稿 苏仲怡 《 青年参考 》( 2015年06月24日   10 版)

    倪克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握手。

    倪克在“汉语桥”比赛中表演快板书。

    清华大学曲艺队颁发给倪克的获奖证书。

    “德国小伙,远赴他乡,只为追逐心中的梦想。不远万里,来到清华,只因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才华横溢,语惊四座,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人刮目相看。相声快板,说学逗唱,在曲艺队的大家庭中才华尽展……”

    这是清华大学曲艺队颁给倪克的获奖证书中的一段话。

    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这个来过中国4次、学习中文3年的25岁德国大男孩,周身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拿着红米手机,穿着绣有“清华大学”字样的衣服,手腕上戴着两串珠子手串。

    “我愿意成为一座桥梁,架起中德两国人民间的友谊,给更多外国人讲中国的故事。”倪克表示,他希望通过一己之力,让更多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

    因曲艺来到中国

    2013年4月,正在德国读大二的倪克接到老师通知,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的赛程即将启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倪克一路过关斩将,但最后才艺表演的环节把他难住了。

    倪克不知道用有限的中文水平能表演什么,中国女友潘悦建议:“不如学段相声吧,马三立的《逗你玩儿》可有意思了!”在女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倪克每天对着电脑上的视频背台词、练发音。

    “最初根本不懂曲艺,就是觉得好玩。后来发现,中国曲艺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比如有的传统快板段子是在讲中国的历史故事,像《西游记》、《水浒传》等,可以一边学快板一边了解中国历史。”倪克回忆道。

    最终,一段从德国小伙嘴里讲出的带着浓郁天津味儿的《逗你玩儿》征服了评委和观众,倪克赢得了“汉语桥”德国赛区的一等奖。2014年6月,拿着孔子学院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他来到中国交换学习一个学期。

    在选择学校时,倪克得知清华大学有个赫赫有名的学生艺术团——曲艺队。早已深深爱上曲艺的倪克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选择了清华大学。报到后,倪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人人网联系曲艺队的负责人,申请加入。

    凭借极棒的中文发音和扎实的曲艺基础, 倪克成为清华大学曲艺队招收的第一个外国人。

    在短短一学期的学习中,倪克慢慢地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德国也拥有很多历史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东西渐渐消失。中国同样发展迅猛,却能保留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倪克表示,自己对此很是佩服。

    德国小伙在中国拜师

    出于对相声和快板的热爱,2013年9月,他再次回到中国,并在女友父亲的推荐下,跟随李派快板书第三代传人王宏学习。

    第一次见面时,王宏送了倪克一副快板作为礼物,并从基本打法开始教他。“也许是受师父的鼓励吧,我觉得很有干劲儿。”倪克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很兴奋。

    之后的他就沉浸在快板的世界里,每天不厌其烦地练习基本功,也常和师父沟通。王宏每次都耐心指点,鼓励他坚持。倪克把开场板练得很熟练后,王宏主动提出教他一些简单的段子,例如《糊涂县官》。倪克欣喜地用摄像机把师父的示范过程录了下来。

    对于倪克在短短一个月内的进步,师父王宏表示没有料到:“一个外国人居然如此刻苦,能把中国传统技艺学得这么好!”

    开心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倪克因为学业不得不回到德国,但他没有放弃曲艺。除了经常对着师父的视频练习,好学的他还开始在网上查起了快板书的历史。这一查才知道,原来在曲艺界讲究辈分,跟着前辈学习需要拜师,而拜师仪式的重要环节,就是给师父磕头。

    倪克坦言:“刚开始我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磕头。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人是不可以随便下跪的,那是一种屈辱、没有尊严的动作。”然而,随着对曲艺和中国社会习俗了解的不断加深,倪克的想法慢慢转变。

    “原来中国拜师时的磕头,是在显示对恩师的感谢以及尊重。师父给了我太多教诲,在我回德国后也经常通过微信指导我。我很感激他,觉得应该拜他为师。”

    大丈夫言出必行。倪克马上给师父打电话:“师父,再回中国时我要给您磕个头!”

    2014年12月27日,在许多曲艺家的共同见证下,王宏与倪克互换了收徒帖与拜师帖,在倪克三叩首后,两人正式成为师徒。倪克荣幸地成为河南省新乡市曲艺家协会中的第一位外国人。

    中国女友让倪克更了解中国

    2011年,倪克考入德国波鸿大学学习东亚经济学,该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一门亚洲语言作为第二外语,倪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我本来就对东方文化感兴趣,中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中德两国之间未来的合作机会会有很多,也算是为来中国找工作提前考虑吧。”倪克说。

    在波鸿大学学了两周中文拼音后,倪克遇到了留学德国的中国姑娘潘悦。提到女友,倪克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她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相识相知是缘分。”倪克告诉《青年参考》,女友不仅纠正他的发音、教他中文,还带他认识中国。

    2012年8月,倪克在潘悦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度过的几天里,他参观了故宫,爬了长城,逛了胡同,吃了炸酱面。

    倪克玩儿得很开心。“北京”这个词从此在他心里扎了根。“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也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来北京学习!”不光是美景美食吸引了倪克,中国与德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让他很感兴趣。

    德国人吃饭通常使用长条桌子,但倪克在女友家第一次见识了圆桌。“中国人喝酒时用酒杯碰桌上的转盘就表示碰杯了,可在我们那儿,都是一个一个挨着碰的。”

    提到中国的餐桌文化,倪克表示,中国人在酒桌上的热情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在德国,一旦觉得自己喝多了,就可以直说不喝,可这招儿在中国行不通。”倪克苦笑道。后来在潘悦的讲解下,倪克才慢慢明白,在中国,敬酒不喝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和德国简直太不一样了!”倪克感慨道。

    与习主席握手的经历令他难忘

    2014年3月,倪克在德国中国商会实习时,接到了来自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修春民老师的电话。修老师曾在“汉语桥”比赛中担任评委,从那时起,他就记住了这个“中文说的很溜”的德国年轻人。

    “倪克,有个座谈会,我想邀请你来表演节目。”修老师说。出于对中国的热爱,倪克一口应了下来。直到会议举办的两天前,他才得知,座谈会将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当时紧张坏了!”

    3月29日早上,倪克和与会者集合后,一起前往习主席下榻的宾馆。进入会议厅后,习主席与他们一一握手。

    座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展开,到场的人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由于时间关系,倪克没能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但他还是激动不已。

    “我亲眼见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他那么热情,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倪克表示,这是段宝贵的经历。会议结束时,习主席握着倪克的手说:“年轻人,我们的未来啊!”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多看,多跟一个国家的百姓说话,然后再去谈如何了解这个国家。”在倪克心中,中国很美,中国人民很善良,中国社会很和谐。

    他认为,有些外国人对中国有偏见,因为他们不够了解中国,有隔阂就会陌生。“我觉得要想了解现在的中国,就必须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学了两年中文、多次前往中国后,倪克发现,中国和他过去想象的并不一样。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倪克很激动。“我回到德国后再读一个学期,就能拿到本科毕业证了。我先在欧洲工作两年,积攒经验和见识,然后一定会回到北京!”倪克的目标是在北京继续他热爱的曲艺事业,继续研究中国文化。

 

倪克:迷恋快板的德国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