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安倍外交”的梦想与现实

孙兴杰 《 青年参考 》( 2015年04月29日   02 版)

    尽管得到了华盛顿的礼遇,安倍政府不可能将美国与日本的安全诉求100%绑定在一起,以美国为筹码,与中国、俄罗斯、韩国等邻国进行无限度博弈。


  

    安倍晋三以“国宾”身份访美,并获邀在参众两院发表演说,足见美国对安倍的礼遇——毕竟,后者有长期执政的可能,且配合美方的战略需求。

    自日本前首相小泉之后,白宫总算找到了一位可以打交道的日本领导人,这就是华盛顿给安倍高规格接待的原因所在。安倍也珍视这次访美,欲藉此重塑日本的国际形象,在世界秩序大调整中,占据一席之地。

    安倍上台不久就推出了“安倍经济学”,力图将日本经济从泥潭中拉出来,在外交和安全领域更是不断发力,“地球仪外交”让他出现在世界各地,彰显日本的存在感。

    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战略再平衡”是日本新一波外交活动的大背景,因此,“安倍外交”的实际成效取决于他在大国间起舞的本领。

    二战后,日本奉行“经济立国”,在外交与安保方面依赖美国,“半主权国家”地位让日本免除了很多义务,但也损害了它的外交能力。上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试图革新日本外交,但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磨灭,首相频频换马,外交大国的形象并未树立起来。

    安倍政府在安保领域的步子迈得更大:设立国家安全保障局,以阁议的方式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极大扩展了日本的主动性。今后,日本会更多介入地区乃至全球安全事务,分担美国的安全成本,这也是美方一直希望日本做的。

    不过,安倍的最终目的并非更好地给美国当小弟,而是让日本迈向“正常国家”,在外交和安保领域更加“任性”。其实,日本右翼一直想平衡美日关系,上世纪50年代,鸠山一郎等战前一代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后,就要求减少美国对日本的占领色彩。但是,日本的战败国地位是维持日美关系的前提,如果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走得太远,华盛顿会不安心。

    日美如今是同盟关系,但在历史上“不打不相识”。70多年过去,太平洋战争在日美间留下的隔阂依旧存在。于美国而言,战胜国的地位不仅保证了其自身的主导权,也让美国具有强烈的道德正义感,现在,还有56%的美国人认为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是合理的,而日本只有14%的人如此认为。此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兹就向安倍喊话,建议他采取与前几任领导人战败谈话一致的形式,拿出建设性举措,缓和地区紧张局势。

    这也是对安倍在历史问题上暧昧不明的态度的回应。最近,安倍在印尼万隆的演讲中并没对战争性质做出界定,也没说出“深刻反思”、“由衷道歉”的字眼,只是强调日本在战后做出的贡献。即将发表的“安倍谈话”或许也贯穿着这种思路,由此令担忧不断扩散:如果他不对战争定性,不做出道歉,将会引起东亚关系的波动,美国对此心知肚明。

    安倍曾“成功地”让奥巴马就钓鱼岛问题做出表态,即钓鱼岛在日美安保范围之内,但美国并不愿卷入中日冲突。也就是说,安倍不可能将美国与日本的安全诉求100%绑定在一起,以美国为筹码,与中国、俄罗斯、韩国等邻国进行无限度博弈。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思潮依然强大,多数民众并不同意改变和平宪法,只有23%的人相信应加强日本的军事外交。内外两方面因素牵制下,要想在大国之间纵横捭阖,安倍政府难免受到各方掣肘。何况,美国鼓励日本在安保领域积极作为,可又要求后者在TPP谈判上做出让步,日美之间的分歧已成TPP面临的主要难题。考虑到安倍在汽车、农产品等项目上做出妥协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和安全议题已经绊住了彼此的手脚。

    世界秩序正在经历巨大变革,日本作为G7集团中的惟一亚洲国家,一再宣称希望发挥“桥梁国家”的作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与美国的关系仍是阻碍日本实现独立外交的障碍。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安倍外交”的梦想与现实
中国公司爱上跨国体育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