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追求平等=否定个人奋斗?

作者 徐剑梅 《 青年参考 》( 2015年04月08日   03 版)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片面强调结果平等,会让基于自身禀赋的个人奋斗失去价值。只有机会和制度层面的平等,才可以同公正或正义挂钩。

    若干年前,看过一部明明是德国、爱尔兰和英国合拍,却被当成好莱坞大片的电影,名叫《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又译《决战中的较量》)。影片取材于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之战中苏联神枪手扎依采夫的故事——真人真事只留下点影子,情节基本演绎。

    接近片尾时,饱读歌德和普希金的苏军政委(标准小资男配,没能得到同样热爱歌德和普希金的小资女主的爱情),愤懑而又颓唐地对山沟里长大的狙击手男主说出这样一段话:

    “我真傻,瓦西里,人就是人,永远造不出新样子。我们如此拼命去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嫉妒邻居。但是,这世上总有事情让人嫉妒,一个微笑、一段友谊、求而不得的某样东西……贫富差别永远都存在:有人富于天赋,有人贫于天赋;有人富于爱情,有人贫于爱情……”

    一时如醍醐灌顶,颇有惊醒梦中人之感慨。地平线不可即而可望,但“邻居有的我都有”,这样的平等社会既不可望也不可即,因为,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我有的邻居同样都有,邻居也没有任何事儿需要嫉妒我。硬币的两个面同时着地,以笔者的脑洞,可能性为零。

    那么,当我们在谈平等时,到底在谈什么,应该谈什么?人类难道不是一直都渴望平等,渴望大同?地球难道不是越来越平,难道不应该越来越平?这些,难道不是至少在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无比正确的吗?不仅如此,古今中外,多少战争、动荡、起义、革命,不都和国与国、阶层与阶层、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息息相关?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被代代相传,奉为治国圭臬,难道不正是因为一语说破了多少世道人心?

    百度之后查阅《辞源》,惊讶地发现,汉语中的“平等”竟是个舶来词、佛门语,源自梵文Sama,与“差别”相对称。正所谓“诸法体相、一切众生,本无高下,均平齐等”。佛经里关于“平等”的用语极多,想来与其发源地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很大关系。“平等”一词既是随佛法而来,就意味着它比庄子和孔子用过的“大同”一词,在中国晚出生几百年。

    仔细想来,我们可能经常在不知不觉间,把平等、公平、正义这些关系密切的词汇混淆在一起,把不平等直接等同于不公正、非正义。但如果回到这个词的语源,把平等和差别放在一起,那么可以说,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每一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与“邻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个人,智商情商财商不同,身高体重相貌秉性不同,机会、运气、努力程度乃至家庭、教育、工作、收入、爱好,都不可能一模一样。

    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是位著名的精英治国论者,他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真正平等,甚至公开说,新加坡人如果身为马来裔小孩,就不要指望比华裔小孩数学成绩更好,这实在太“政治不正确”了。顺理成章,李光耀也不相信社会应该追求或者能够实现结果平等,他看到的是追求结果平等与鼓励个人奋斗间的矛盾,而后者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李光耀的精英论还有另一面——力倡机会平等、法律平等。漫漫人生路途,各有各的走法,但基本的起点条件,邻居有的尽量保证你有,你有的尽量保证邻居也有,至于特权、关系、后门,坚决用法律用制度堵死,谁都不让有。新加坡不曾遇到“中等收入陷阱”,原因很多,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了均质发展和共同富裕,恐怕是个关键因素。

    “平等”实在吊诡得很。李光耀不相信人与人平等,尤其看重智商高低,但他病重时,入住的却是最讲平等的公立医院。医院里有个从中国大陆移民过去的女医生,在他逝世后上微博爆料,说他和没钱病人相邻,住同样的单间(医院ICU全部是单间),住院医轮转看护,无人因他耽误培训。看罢不禁想,能够这样做的人,真的需要有把自己和其他人平等看待的心态。

    说回《兵临城下》这部电影,同样很吊诡的是,真诚拥抱创造平等社会理想的政委,在片中绝大多数时间里,对狙击手男主甚至于他热烈钟情的姑娘,骨子里有种几乎不由自主的优越感。论学历、教养、地位,确实他要高出一头。但很可能,他败就败在为平等社会而奋斗,心里却没有装着平等二字。反观男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心存佛性,才是真平等。

    当然,假如没有战争,假如犹太血统的女主没尝过不平等的苦楚,还是个天真虚荣不知世事的小姑娘,恐怕就得另当别论了。

    原载共识网,本文有删节

 

追求平等=否定个人奋斗?
破解“PX困局”,关键不在PX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