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曾是被希特勒看中的理想代理人

爱德华八世:风流外衣下的“纳粹之友”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4月01日   28 版)

    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

    辛普森夫人与希特勒

    如果英国在二战中失败,此前退位的爱德华八世将成为希特勒的代理人——在英国当局全力掩盖下,这一原本可能发生的历史图景,被公众忽略了半个多世纪。


    79年前,即位不到一年的英王爱德华八世突然退位。这一惊人之举,究竟只是因为他想迎娶情人沃利斯·辛普森,还是与他亲近纳粹德国的政治倾向有关,没有谁能说清。

    今年3月,戴安娜王妃的传记作者安德鲁·莫顿推出新作《17支康乃馨:王室、纳粹和史上最大的隐秘》,重新梳理了这个有关阴谋、背叛、欺骗,却又不乏浪漫的故事。

    更令人感叹的是,白金汉宫曾不惜一切代价,掩盖与爱德华八世有关的负面信息,为他的退位披上了一层“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玫瑰色外衣。然而,英国《观察家报》称,时隔多年,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预想中的海啸并未如期而至,反而更像王室池塘中的温柔涟漪。

    一直被希特勒大献殷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天,美国陆军上尉大卫·希尔弗伯格在德国小镇Meisdorf附近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金属筒,其中装有揭示纳粹政权最顶层运作情况的胶片。面对这些本该湮没无踪的第三帝国的顶级机密,盟军士兵得意洋洋地称之为“海盗的黄金”。

    几天后,参与解读文件的人惊出了一身冷汗——数以千计的机密档案,详细记载了爱德华八世夫妇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密切往来,信件、谈话记录等无所不包。

    这些文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彼时,初掌大权的希特勒沉迷于好莱坞的奇幻世界,常因为观看迪士尼动画而耽误政事。然而,只要爱德华和情人出现在新闻中,希特勒就会将万事丢到脑后,还饶有兴致地评论说,“辛普森女士的泳衣看上去不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希特勒曾委派心腹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作为媒人,为年近四十的英国王储牵线搭桥,未能成功。心有不甘的希特勒派出一群德国贵族收集情报,发现了爱德华的秘密情事;他还试图让后者相信,自己是个值得交往的人。

    有一段时间,时任德国驻英大使的里宾特洛甫每天都会向辛普森夫人送上17支康乃馨,据说,花朵的数量暗示着两人私下偷欢的次数。这方面的传言在柏林、华盛顿和伦敦的外交圈内像野火般蔓延,严肃的希特勒也专门过问,为两人的暧昧关系开起了玩笑。

    里宾特洛甫接近辛普森夫人的目的,除了利用后者打探消息,更是为了笼络未来的英国国王,让他成为纳粹的同盟者。之后的事实表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儿女私情令他不堪重负

    1936年3月,纳粹德国撕毁《洛迦诺公约》,命令军队闯入非军事化的莱茵州。消息传到英国,已经登上王位的爱德华八世要求首相鲍德温不得采取军事措施。

    很大程度上,爱德华是心甘情愿地成为希特勒的盟友的。此前十余年间,他亲眼目睹了德国魏玛政府的崩溃、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失业、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左右翼混战,认为只有强有力的领导者才能让德国恢复稳定和繁荣。自然而然地,他成了希特勒的“粉丝”。

    不仅如此,对于被柏林视为眼中钉的苏联,爱德华同样怀有极其强烈的嫌恶。他坦言,自己终生无法原谅那些处决了自己的教父——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布尔什维克。

    此时,在白金汉宫和唐宁街,辛普森夫人已被视为“女巫、吸血鬼和一流的敲诈者”,关于她为纳粹从事间谍活动的密报数不胜数。新国王却将来自政府的警告视若无物。难怪在安德鲁·莫顿看来,爱德华八世是个“德不配位、不孝不忠”的昏君。

    国王愈发乖张的政治倾向让英国朝野不安,担心他迟早会投靠希特勒。终于,在鲍德温携内阁集体辞职的威胁下,爱德华八世选择了与辛普森夫人成婚,主动退位。按照他的说法,“没有心爱女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无法扛起王权的沉重负担”。

    莫顿认为,这并非全是虚言。藏身于迷人的皇家面具背后,爱德华本质上是一个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放纵之辈,他深深厌恶自己的地位,甚至数次尝试自杀。

    愿为纳粹充当马前卒

    得悉爱德华挂冠而去,希特勒大为震惊,但他并没有放弃这张牌。许多迹象显示,纳粹德国曾谋划在击败英国后扶植这位前国王重新上台,让他替希特勒统治英国。

    1937年10月,已是温莎公爵的爱德华和妻子访问德国,在12天的行程中被奉为上宾,享受到了乐队伴奏、人群欢呼和屈膝礼的待遇,辛普森夫人也被尊称为“王妃殿下”。

    在希特勒的山庄里,公爵夫妇与“元首”进行了长达50分钟的私人谈话。会晤结束,希特勒亲自将客人送到汽车旁,双方依依不舍地道别,还不忘互致举手礼。

    这次促膝密谈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无人知晓。可以确定的是,温莎公爵此后愈发频繁地和纳粹高层接触,很可能在此过程中提供了便于希特勒入侵西欧的情报。

    法国陷落后,公爵夫妇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短暂逗留,公爵口无遮拦的言论被德国外交官和西班牙贵族记录下来,送到希特勒手中。据信,他在退位后觉得“被排斥和羞辱”,曾批评丘吉尔是“战争贩子”,弟弟乔治六世“非常愚蠢”,称如果自己继续当权,就可以避免打仗。

    他还告诉一名美国记者:“希特勒是正确而合乎逻辑的德国人,如果他被推翻,将是整个世界的悲剧。他是个非常伟大的人。”历史学家迈克尔·布洛赫指出,温莎公爵似乎相信英国将遭受灾难性的失败,只有他才能与希特勒进行和平谈判,“主宰战后英国的命运”。

    “战争只是一点小麻烦”

    辛普森夫人的朋友克莱尔·鲁斯曾向英国《每日邮报》回忆道,1940年5月的一个晚上,公爵夫妇在位于巴黎的宅邸里玩牌。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德国空军对英国城镇狂轰滥炸的消息,鲁斯心中颇为不忍,公爵夫人却连眼睛都不愿从牌桌上移开,只是喃喃自语:“整个国家都在欺负一个独身女人。他们(英国人)那样对待我,我无法为他们感到难过。”

    相比挣扎在战乱中的民众,辛普森夫人对自己留在法国的私人财产更上心,其中包括一件“尼罗河绿色泳衣”。为找回泳衣,她甚至劳动了驻西班牙和法国的美国外交官。

    这件事被莫顿斥为“埃及艳后式的心血来潮”。他认为,这对远离王室、却深深卷入政治漩涡的夫妇“自我放纵,没有止境”,仿佛“二战只是生活中的一点小麻烦”。

    英国对德宣战很久之后,温莎公爵夫妇仍在定期与纳粹官员接触,恳请对方小心照看他们在巴黎和法国南部的豪华别墅,因为“辛普森夫人担心床上用品被损坏”。就连西班牙军事统治者佛朗哥派出的外交特使,都曾被这样的“任性”举动惊得不轻。

    1940年夏,在忙于抵御纳粹入侵的同时,温斯顿·丘吉尔还得抽空充当公爵夫妇的“旅行主管”。为了不让他们生事,丘吉尔委派两人远赴巴哈马群岛当差。爱德华为此大吵大闹了几个月,就任前夕,他还提出,打算去纽约麦迪逊大道来一次购物之旅。

    为了说服温莎公爵留在欧洲,以便在德军占领英国后迅速扶植其登上王位,希特勒抛出了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城堡和超过1亿美元现金,作为“诱饵”。

    公爵对财富的迷恋尽人皆知,为了得到这笔钱,他向丘吉尔软磨硬泡,要求晚些离开英国。一来二去,丘吉尔忍无可忍,放言:“温莎公爵对战争的看法,证明了对他的放逐是明智之举。”最后,公爵夫妇听信了“丘吉尔可能要下杀手”的流言,才急急忙忙地上任去了。

    英国政府为遮掩买单

    纳粹政权的覆灭,掀开了它与英国前国王不光彩的秘密。美军士兵从密林中起获的资料,对白金汉宫而言不啻为一枚重磅炸弹。对此中奥秘心知肚明的丘吉尔立刻要求毁灭所有证据,时任同盟国军队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持同样观点。然而,以斯坦福大学教授大卫·哈里斯为首的美国学者警告,这么做将触犯法律,这批文件中的重要部分才得以幸存。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联合王国的政治精英们始终对此心怀芥蒂,用尽一切手段,遮掩有关温莎公爵的“黑色档案”,掩盖他与纳粹分子的友谊。《每日邮报》称,英美之间围绕这些秘密文件的角力并非没有代价,它在两国关系中制造了怀疑和不信任。

    花费如此巨大的外交和政治资本去保护一介“叛国者”,是否合算?英国《独立报》认为,这是威斯敏斯特为维护王室成员“胸怀荣誉、责任和忠诚”的形象,必须付出的代价。

    战火刚在欧陆熄灭,温莎公爵夫妇就迫不及待地希望回到法国故居。法国政府恳求丘吉尔出手阻止,毕竟,他们曾与法国一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过从甚密,其中很多都是纳粹的同情者,包括汽车巨头路易斯·雷诺、电影明星科琳·吕歇尔和时尚大师可可·香奈儿。

    当然,温莎公爵——或者说爱德华八世——始终否认自己是纳粹分子,高层的涂脂抹粉更令他有恃无恐,从而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在上流社会的地位,还过上了漫游世界的自在日子。直到1972年5月28日在巴黎去世,这个曾被同胞排斥、为敌人垂青的男人,依然位列温莎王朝的花名册中;相比同辛普森夫人的风流韵事,他与纳粹纠缠不清的历史,已然鲜有人知。

 

爱德华八世:风流外衣下的“纳粹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