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看球赛 写评论 开网站

美国小伙儿:爱北京,更爱国安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4月01日   11 版)

    从国安的“铁杆儿球迷”到英文足球网站“Wild East Football”,来自芝加哥的美国小伙儿布兰登·切默斯定居北京已经近10年,并渐渐熟悉了这座充满“人气儿”的城市。尽管可能离开北京,但他对国安队的热爱已融入骨髓,“一辈子也不会改变”。

    布兰登(左一)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最喜欢的国安球员朴成合影。

    北京是座“有人气儿”的城市

    耐克、嘉士伯、三星,熟悉的赞助商在电子广告牌闪过,狂热的球迷奋力欢呼,夜幕降临,附近灯红酒绿的酒吧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北京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工人体育场,几乎“场场不落”地来这里看足球赛的布兰登除了个子高一些,没什么特别之处。布兰登的生活范围,基本控制在以工体为中心的不大的圈子里。他在工体附近工作、居住,唯一的业余生活就是去工体看球。

    在北京定居近10年,这个来自芝加哥的大男孩儿似乎已经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只是一开口说中文还多少有些露怯。

    布兰登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上大学后选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学习,只不过他喜欢睡懒觉跷课,全靠来中国旅游练习口语。上学时学校放假期间,布兰登就来了中国好几次。2002年,第二次来到北京的布兰登已经确定自己爱上了这座城市。

    “具体哪里好说不上来,就是喜欢。北京有最多的乐队、表演、画廊,而且这里的人好,感觉很温暖。”他向《青年参考》记者总结道,“就是‘有人气儿’。”

    千禧年前后的北京变化巨大,布兰登每6个月来一趟,“回来就是个陌生的城市”。跟几乎一成不变的家乡芝加哥比起来,北京一直在发展、变化,地铁每年都有新线路,生活节奏快,让他觉得“很有劲儿,很有意思”。

    大学毕业后,布兰登来到深圳,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随后又义无反顾地辞职北上。那时是2007年,北京还没几个外国人,四处都能撞上熟人,倒也不觉得寂寞。

    “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一样”

    下午,身穿国安队羽绒服的布兰登匆匆推门走进工体附近的一家酒吧,坐定后熟练地点了杯啤酒,然后略显狐疑地看向对面等待的记者。“很少有女记者跑体育的啊。”他的语气里有点不太信任。

    布兰登不太愿意跟“圈外人”聊足球,因为他们总会提一些“很傻很天真”的问题,让他烦不胜烦。“总有人问,中国那么多人,还找不到11个会踢足球的人?这个问题太傻了!这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文化、教育、制度。”

    在他看来,中国孩子从小上课学习,下课就回家,根本没时间自己玩,如果八九岁还看不出来是个明星苗子,家长就不让在这上面花工夫了。另外,足球是一项需要动脑、需要配合的运动,训练方式很重要,很多中国球员控球水平特别好,但一传球就不行了。

    布兰登同样不喜欢的,还有“喜不喜欢中国菜”之类的“弱智问题”。由于经常接受媒体采访,中国记者还给他取了个很搞笑的名字“老钱”,让他感觉很尴尬。

    “中国人老觉得中国特不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认真地告诉记者,“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一样,年轻人也不会天天吃中国菜。”

    2003年,布兰登总是骑着自行车去工体买票,10元、20元就能买到,两万张票卖都卖不完。如今三五万人的大场地,他通过网络订票都很难抢到好位置,但工体还是那个“离不开的地方”。

    工体现场气氛热烈,很难不吸引人,就是武警、保安“不太和谐、很吓人”。偶尔有三四万人一起开骂,简直气势恢宏,布兰登情绪被调动起来也会参与。

    “看电视和看现场的气氛永远不一样,我永远都会支持当地球队。怎么可能对那些从没看过现场的球队,喜欢得比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的球队更深刻,我不能理解。”

    希望更多中国人珍惜自己的球队

    2007年,布兰登紧跟当时的潮流开始写博客,一大半与足球有关,剩下的则讲述在北京生活的零星感受。很快,苏格兰人卡梅隆·威尔逊找到了他,邀请他加入自己创办的英文足球网站“Wild East Football”,做总编辑加创意人。

    他每周供稿大约花5~6个小时,没有中超比赛时会清闲些。网站每周至少更新3次,赛季时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

    在网站工作的都是居住在全国各地的外国人,负责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广州恒大的3人算是主力,总有新的爱好者加入进来,也总有人离开,网站的“常驻”员工大约维持在10名左右,大概有几千浏览量。

    这家网站不赚钱。布兰登不愿意上跟足球无关的广告,网站几乎没什么收入,算上申请、维护网站的费用,“花的比赚的多”。好在,这群人聚在一起“本来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在中国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足球,也希望中国人知道外国人在关注中国足球。一些在中国的留学生也经常来看,这些都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就是写着玩儿,都是免费的,没人拿钱。”他有些得意地告诉《青年参考》,“外国人的杂志都不提中国足球的新闻,不看我们的网站,很难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有比赛,票多少钱。”

    在网站写东西,布兰登拿自己当记者来严格要求,写新闻必须客观,评论、观点则可以稍加放松。

    布兰登算得上是国安队的铁杆儿球迷,说起各位球员如数家珍。他最喜欢的球员是朴成,因为对方“很有水平”。

    刚来北京时,这个小眼睛的朝鲜族男孩儿没多少人支持,现在好多女孩儿喜欢他,但布兰登觉得朴成更好的水平还没被看到。他还采访过于大宝,知道对方英文、中文、西班牙文都很好,对外国记者也能应对自如。

    2012年,布兰登去河南客场观看比赛,河南记者过来抢横幅,球员郎征毫不犹豫地冲过来保护球迷。“这很难做到,但对球迷而言特别重要,我不会忘记。”每次看到这段视频,布兰登都会重温当时的感动。

    “希望更多中国人珍惜自己的球队。也许它没那么强大,球踢得没那么漂亮,但这些都不重要,这是你的城市,是你球队的主场。”他告诉记者,“那些遥远的球队,你可能这辈子也亲眼看不到它,它也不能为你做什么。最好以本地球队为主。欧洲联赛有百年历史,国安不过20多年,它正在经历慢慢发展的过程,没有人支持、珍惜,永远达不到那个高度。”

    因为一座城市,爱上一支球队

    近来,升级“超级奶爸”的布兰登多了一项新任务,在天气晴朗时带一岁多的孩子出门遛弯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跟着体育记者跑前跑后地做采访翻译,趁机“公器私用”地认识了妻子,一个搞运动的地道北京姑娘。

    有了孩子后,布兰登动起了回美国的心思。他担心的主要是环境和教育问题。“中国的国际学校不行,也很担心空气质量,可能在孩子3岁时离开。”他说。

    至于自己离开后网站还能不能“活”下去,布兰登既没考虑,也不担心。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总能找到比我年轻的人,总有人会坚持下去,总能把网站搞起来”。

    当被问到更喜欢国安还是更喜欢家乡的球队,布兰登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国安”。他补充道,回美国定居后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因为直播少、消息少,但一定会一直关注国安。

    布兰登相信,中国足球一定会越来越好,迹象之一就是球迷越来越多。

    2003~2004年,布兰登在地铁公交上很少看到穿球队队服的,似乎除了小孩和球员,别人那么穿很奇怪。2010年开始不一样了,他每个月都能看到贴国安贴纸的汽车;到比赛时,也总有一大群穿着绿色国安队服的姑娘小伙儿浩浩荡荡地冲进酒吧餐厅。

    在布兰登看来,这是球迷文化开始普及的信号。他对中国足球有信心,觉得只要找对了方向,“过几年达到澳大利亚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中国人如果都不看中国足球,都对它没有信心,那外国人会怎么看?”他反问道。

分享到:0

 

美国小伙儿:爱北京,更爱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