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加同坐一条板凳,探讨北极研究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25日   11 版)

    3月18日,在加拿大驻华使馆的“对话加拿大”活动中,加拿大极地委员会理事大卫·希克博士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博士,共同探讨了中加两国在北极科学研究中合作的可能性。

    加拿大高纬度北极研究站正在建设中,计划在2017年全面投入使用,启用后,它将起到在政府层面协调北极研究的作用。希克博士在演讲中提到,加拿大高纬度北极研究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协助决策者找出并填补知识漏洞,让知识与决策挂钩。

    过去的20年中,因纽特人和“第一民族”等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原住民在加拿大政府北极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希克博士提出,科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国外的北极研究者需要与当地人建立联系,进行对话。

    希克博士通过图片,向媒体展示了北极圈居民相对原始和淳朴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科学、技术和知识是加拿大北方战略的基础,也是北极居民改善生活的基础。而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北极研究者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将全球研究作用于北极社区和当地居民。

    希克告诉《青年参考》,当地人参与北极研究有非常久远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年轻人在接受科学教育后加入北极研究的团队。

    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来中国前是加拿大气候谈判大使,他告诉《青年参考》,北极圈内的普通居民对北极研究提供了难以替代的帮助。比如,为了观测北极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向北极圈内的居民发放了问卷。所有收到问卷的人每天认真填写答案,还自发提供了很多有益、有效的信息。

    希克补充说,通过卫星数据很难了解北极陆地上发生的一切,因纽特猎人为捕杀海豹,会在离水面和冰层最近的陆地活动,他们提供了很多让人着迷的一手信息。北极观察站的科学家、加拿大政府的环境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配合和合作,用最安全的方式,得到最精准的研究结果。

    中国学者在交流中提到,作为北极国家的加拿大与作为中纬国家的中国对北极研究有着不同的思想。中国许多科学家探讨北极发生的变化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比如北极融冰带来海平面上升,威胁中国沿海城市的安全。

    目前,中国有约500名研究北极问题的学者,研究主要依托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所展开。与加拿大、美国等北极国家的北极科研合作主要在海上进行。1999年以来,中国已经开展了6次北冰洋的科学考察活动,2004年在挪威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的中国北极黄河站已经运行了11年。

    加拿大在2013~2015年担任北极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美国将从2015年开始担任主席国。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秦为稼向《青年参考》透露,在他看来,冷战之后,中美和中加的北极科学研究合作进行得很顺畅,“只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表现得比较谨慎”。

 

舒尔茨:中欧四十年 对话促合作
中加同坐一条板凳,探讨北极研究
丹麦在华文化季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