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失去李光耀,新加坡走到岔路口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25日   05 版)

    在李光耀治理下,新加坡成功地“从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 图片来源 CFP

    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立自治邦,李光耀(中)出任总理,自此开始长达31年的总理生涯。图为1959年6月3日,李光耀赢得大选后带领人们大喊:“自由!自由!”

    1988年,李光耀拜会邓小平。被问起“这个时代里,你认为谁是最伟大的领袖”时,李光耀总是回答:邓小平。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李光耀走了,新加坡正式进入没有李光耀的时代。失去了李光耀的新加坡,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两代人眼中的李光耀

    新加坡作家李慧敏是在李光耀治国模式下成长的一代。她在《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一书中称,她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政府很厉害,凡事交给政府就行了”。

    李光耀经常向人们回忆建国初期的艰辛,不时描述过去的社会动荡。李慧敏不无理解地写道:“他就像个经常替子女未来操心不已的老爸一样,成天担心我们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不懂得感恩,永远只会抱怨,生怕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很快蚀光了前人累积的老本。”

    28岁的专栏作家卡顿·唐对李光耀的感情复杂得多,“兼具爱和恨、尊敬和鄙夷、珍惜和厌恶”。“我们对经济进步心存感激,但对于是否一定要将自由作为牺牲心存怀疑。我们感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但不知道没有强大的市民社会,我们如何保持这种优势。”卡顿认为,“提出尖锐的问题,进行艰难的抉择,勾画一个不同的新加坡”是纪念“国父”的恰当方式。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老一辈新加坡人通常带着敬爱回忆李光耀,没有经历过建国之初的贫穷和动乱的年轻一代,却质疑李家父子把控政局的合理性,希望推行民主。“李光耀满足了老一辈人的生活需求。”一位五十多岁的服装店店主告诉《华盛顿邮报》,“而年轻人多数受过良好教育,从小没担忧过温饱,和外部世界接触更多。他们渴望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CNN指出,新加坡政府如何应对民主诉求,对其下一个50年能否继续成功至关重要。

    新加坡处于“转折点”

    67岁的退休工程师迈克尔·吴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近年来新加坡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的孩子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来维持生活水平,交通费用增加了,房价也涨了好多。”

    吴的子女奋斗的时代与后殖民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新加坡人均GDP只有550美元;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加坡人均GDP已经达到5.5万美元。过去10年里,新加坡经济以5%至7%的速度增长,成为亚洲最大的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新加坡模式建立在吸引外资、依靠稳定增长的人口推动经济以及家长式管控的基础上,没人能保证这种经济奇迹能持续多久。正如总理李显龙所说:“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今天我们成功、繁荣,但并非没有隐患。”

    17%的企业税相对较低,足以让新加坡成为亚洲金融中心,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差距扩大。财富研究机构Wealth-X估计,每100万新加坡人中就有255人资产在3000万美元以上。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和迈凯轮等豪华汽车公司争相在新加坡开设门店。新加坡管理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生活成本明显提高的同时,10%至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低生育率让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来移民,但移民涌入引起了部分新加坡人的反感。作家素提·瓦达凯斯认为,全球化、低生育率和大量涌入的移民共同挑战了“前辈们确立的新加坡人身份内核”。

    新加坡星展银行CEO皮尤什·古普塔告诉《金融时报》,身份危机的根源在于,新加坡人对于是否要成为国际性大都市还没拿定主意。经济增长模式注定了这个城市向国际都市的方向发展,但居民还在衡量这种身份转变带来的利弊得失。

    虽然政府大力促进公民的认同感,但最近的调查显示,半数新加坡人只关心维持财富,并不在乎国籍。美国《福布斯》杂志称,约30万新加坡人居住在海外;半数居民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移民。

    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何去何从

    《福布斯》认为,李光耀缔造的实用主义天堂前途未卜,因为他没有留下足以将国民团结起来的政治理念和信仰。

    “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后殖民时代的建国者一样,只要李光耀还能呼吸,他的影响力就存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欧内斯特·鲍尔告诉《华盛顿邮报》,而失去李光耀的新加坡“正在寻求变化和演进,但人们对此并不确定,他们对求变心存焦虑和恐惧”。

    新加坡作家林宝音最近在致李显龙的公开信中说,民众与政府之间已存在信任危机,“人民行动党和人民之间出现了感情隔阂。”她说,新加坡人愿意给予李光耀“尊重和信任”,但“年轻领导人尚未赢得信任和尊重,因此没有资格像李光耀那样教训、责骂新加坡人”。

    2011年大选,李慧敏的一个朋友“铁了心要投反对票”,但最终仍选择了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她告诉李慧敏:“如果总理落选,新加坡岂不是群龙无首?那我们怎么办?我很担心国家会变得乱糟糟。”

    “和上一代人为现代化卫生设施、清洁的街道、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国际社会的肯定而心存感激不同,互联网一代要的更多。这是新加坡的新纪元。”林宝音写道。

    2011年大选,人民行动党支持率仅有60%,丢掉了6个议会席位,是1965年以来最糟糕的成绩。对人民行动党的下一次考验将在2016年到来,届时,人民行动党和新加坡都将进入“后李光耀时代”。

 

失去李光耀,新加坡走到岔路口
李光耀:“没有她,我会成为不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