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一词首现政府工作报告
外媒:中国领导人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8日
16
版)
|
3月15日,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 CFP |
|
图片来源 CFP |
3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再次提及创业、创新,并承诺政府将“清障搭台”、推动“双创”,让更多人富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创业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李克强表示,最近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中国政府为创业者铺平道路
3月12日,筹备了大半年时间,26岁的小瑞终于创建了自己的珠宝品牌。翡翠、钻石、玉石……从最初单纯的喜欢,到自学各类珠宝玉石的鉴赏知识,再到认识供货商,她创立品牌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每件珠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代表了一份独特的美。”小瑞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政府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让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小瑞所说的扶持,是指2015年“创客”一词第一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名词的背后,是政府对创新、创业不遗余力的支持。
在2014年9月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就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此后,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创业创新,相关部门也为促进创业创新发布多个文件。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正如美联社所说,创业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是“让更多人富起来、更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今年1月,李克强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再次聚焦创业,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也可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业”一词被提及17次,“创新”被提及45次,频次创下10年来最高,还出现了“创客”这一新词汇。对创业者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也是历史的启示。回想30多年前,正是因为承包制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也因为允许人口流动,亿万农民工进城,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
对此,美国“环球邮报”网站评论称,李克强承诺提高市场活力,为创业者铺平道路。
创业有风险,政府需要“多操心”
两年前,28岁的山西姑娘小渠决定辞去职业高中教师的工作,回家乡租了一间店铺,做起了木门生意。
小城近几年开发了不少新楼盘,经济宽裕的当地人对室内装修愈发重视,能言善道又八面玲珑的小渠根本不发愁没有生意上门。有时她还没来得及开门,心急的顾客就按招牌上的电话打了过来。
“装修一套房子至少得用四五扇门,一扇木门卖两三千元,我能赚一半。”小渠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只需要跟顾客聊聊天、上门量尺寸,再打电话跟厂商沟通,一单生意就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的工资。”
店里没生意时小渠也不闲着,她在微信上开了一家“微店”,自己兼职做模特,卖各种女孩喜欢的服装、化妆品、小饰品。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淘宝网上批发进货,再从“微店”卖出赚取差价,生意好时,光卖长筒袜一下午就能收入800多元。
“我现在是没办法接受朝九晚五上班的日子了。”说起在北京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乡一两次的表妹,小渠总是一脸同情,“只要创业,随便做点什么就比上班赚得多,时间也自由得多。”
但对于大多数还在高校或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创业相比于就业,其门槛和风险指数更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团中央2014年对200多所高校的943名应届毕业生和1023名创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69.57%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技能远远达不到自主创业的要求;62.95%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自亲友资助,只有8.59%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拥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利;85.34%的创业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相关鼓励性政策法规。
2011年,工作不到5年的李乐第一次萌生了辞职创业的念头,但出于谨慎,决定先观望一段时间。次年,他的顶头上司辞职了,和两位前同事合伙开了一家咨询公司。
在与前上司沟通的过程中,李乐惊讶地发现,这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职场前辈,竟然也会遇上跨不过去的坎儿——由于没能成功带走以前的客户资源,前上司的公司始终处于空转赔钱的状态。
半年后,3位合伙人之一坚持不下去了,停止创业重新应聘,换了两家公司才逐渐安稳下来,而前上司则仍在苦苦支撑。“看到他们憔悴萎靡的状态,我才意识到迈出创业这一步有多难,因此打起了退堂鼓。”李乐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对于创业者的这种困惑,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慨然表示,创业的确是民间的事,但政府“不能不多操心”。
为民间创业“清障搭台”
随着网购的逐年火爆,互联网创业成为当今中国年轻人创业的热门形态。在答记者问时,李克强坦言自己有过网购经历,最近还买过几本书。
“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李克强表示,自己曾经到一个网购店集中的村里看过,那里800户人家开了2000多家网店,可见创业的空间有多大。
“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环球邮报”援引李克强的观点称,只有中国政府解除各种限制,人们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甚至研发新产品,带动市场需求。
“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今年我们要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李克强指出,“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
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不再那么费劲;搭建平台,为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给创业插上翅膀;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种子基金;进一步减税降费,让这些企业轻装前行。
在今年的两会上,多份议案、提案聚焦推动青年创新、创业,有代表、委员联名建议制定《青年创业促进法》。
政府抛出的橄榄枝,让许多渴望创业的民众动起了心思。2014年,中国政府推进简政放权、上市制度改革时,李克强来到一个地方的企业登记场所,遇到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太太。因为取消了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她决定发挥自己懂礼数的优势,办一家婚庆公司。
27岁的安徽女孩朱珠告诉《青年参考》记者,父母给了她一笔钱让她“折腾”,她原本倾向于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基金等较稳妥的理财方案,但在身边亲友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她渐渐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朱珠打算找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合肥开一家养老院。“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开养老院不愁没有市场,这也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政府对这种类型的企业还有不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她说,“现在正是创业的黄金时期,不做点什么就太辜负这个好时代了。”
3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再次提及创业、创新,并承诺政府将“清障搭台”、推动“双创”,让更多人富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创业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李克强表示,最近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中国政府为创业者铺平道路
3月12日,筹备了大半年时间,26岁的小瑞终于创建了自己的珠宝品牌。翡翠、钻石、玉石……从最初单纯的喜欢,到自学各类珠宝玉石的鉴赏知识,再到认识供货商,她创立品牌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每件珠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代表了一份独特的美。”小瑞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政府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让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小瑞所说的扶持,是指2015年“创客”一词第一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名词的背后,是政府对创新、创业不遗余力的支持。
在2014年9月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就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此后,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创业创新,相关部门也为促进创业创新发布多个文件。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正如美联社所说,创业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是“让更多人富起来、更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今年1月,李克强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再次聚焦创业,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也可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业”一词被提及17次,“创新”被提及45次,频次创下10年来最高,还出现了“创客”这一新词汇。对创业者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也是历史的启示。回想30多年前,正是因为承包制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也因为允许人口流动,亿万农民工进城,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
对此,美国“环球邮报”网站评论称,李克强承诺提高市场活力,为创业者铺平道路。
创业有风险,政府需要“多操心”
两年前,28岁的山西姑娘小渠决定辞去职业高中教师的工作,回家乡租了一间店铺,做起了木门生意。
小城近几年开发了不少新楼盘,经济宽裕的当地人对室内装修愈发重视,能言善道又八面玲珑的小渠根本不发愁没有生意上门。有时她还没来得及开门,心急的顾客就按招牌上的电话打了过来。
“装修一套房子至少得用四五扇门,一扇木门卖两三千元,我能赚一半。”小渠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只需要跟顾客聊聊天、上门量尺寸,再打电话跟厂商沟通,一单生意就抵得上过去一个月的工资。”
店里没生意时小渠也不闲着,她在微信上开了一家“微店”,自己兼职做模特,卖各种女孩喜欢的服装、化妆品、小饰品。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从淘宝网上批发进货,再从“微店”卖出赚取差价,生意好时,光卖长筒袜一下午就能收入800多元。
“我现在是没办法接受朝九晚五上班的日子了。”说起在北京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乡一两次的表妹,小渠总是一脸同情,“只要创业,随便做点什么就比上班赚得多,时间也自由得多。”
但对于大多数还在高校或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创业相比于就业,其门槛和风险指数更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团中央2014年对200多所高校的943名应届毕业生和1023名创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69.57%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技能远远达不到自主创业的要求;62.95%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自亲友资助,只有8.59%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拥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利;85.34%的创业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相关鼓励性政策法规。
2011年,工作不到5年的李乐第一次萌生了辞职创业的念头,但出于谨慎,决定先观望一段时间。次年,他的顶头上司辞职了,和两位前同事合伙开了一家咨询公司。
在与前上司沟通的过程中,李乐惊讶地发现,这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职场前辈,竟然也会遇上跨不过去的坎儿——由于没能成功带走以前的客户资源,前上司的公司始终处于空转赔钱的状态。
半年后,3位合伙人之一坚持不下去了,停止创业重新应聘,换了两家公司才逐渐安稳下来,而前上司则仍在苦苦支撑。“看到他们憔悴萎靡的状态,我才意识到迈出创业这一步有多难,因此打起了退堂鼓。”李乐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对于创业者的这种困惑,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慨然表示,创业的确是民间的事,但政府“不能不多操心”。
为民间创业“清障搭台”
随着网购的逐年火爆,互联网创业成为当今中国年轻人创业的热门形态。在答记者问时,李克强坦言自己有过网购经历,最近还买过几本书。
“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李克强表示,自己曾经到一个网购店集中的村里看过,那里800户人家开了2000多家网店,可见创业的空间有多大。
“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环球邮报”援引李克强的观点称,只有中国政府解除各种限制,人们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甚至研发新产品,带动市场需求。
“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今年我们要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李克强指出,“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
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不再那么费劲;搭建平台,为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给创业插上翅膀;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种子基金;进一步减税降费,让这些企业轻装前行。
在今年的两会上,多份议案、提案聚焦推动青年创新、创业,有代表、委员联名建议制定《青年创业促进法》。
政府抛出的橄榄枝,让许多渴望创业的民众动起了心思。2014年,中国政府推进简政放权、上市制度改革时,李克强来到一个地方的企业登记场所,遇到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太太。因为取消了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她决定发挥自己懂礼数的优势,办一家婚庆公司。
27岁的安徽女孩朱珠告诉《青年参考》记者,父母给了她一笔钱让她“折腾”,她原本倾向于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基金等较稳妥的理财方案,但在身边亲友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她渐渐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朱珠打算找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合肥开一家养老院。“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开养老院不愁没有市场,这也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政府对这种类型的企业还有不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她说,“现在正是创业的黄金时期,不做点什么就太辜负这个好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