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穆赫德·阿利塔德:

从叙利亚孤儿变身法国“脚手架之王”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8日   14 版)

    阿利塔德在埃罗橄榄球队的主场里。因为收购了这支面临财务危机的球队,阿利塔德被当地球迷称为“救世主”。

    经过46年的打拼,法籍叙利亚裔男子穆赫德·阿利塔德,从一名在沙漠中过着游牧生活的孤儿,成为如今全球知名的“脚手架之王”,并以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6亿元)的身家,跻身美国福布斯“2015年全球富豪排行榜”。

    他是如何完成这一华丽蜕变的呢?


 

    连法国市长都有求于他

    当穆赫德·阿利塔德46年前从叙利亚来到法国时,不会说一句法语,一天只吃得上一顿饭。如今,他的阿利塔德集团(总部位于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脚手架和水泥搅拌机提供商,在世界各地拥有92家分支机构,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

    以上是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官方网站日前在其“2015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对法国富翁穆赫德·阿利塔德的简介。

    “在目前从事的业务范围内,我们就是世界第一!”2014年年底,阿利塔德在接受法国《快报》采访时豪气地说道,当时他刚刚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快报》联合组织的一次活动中,被授予“法国2014年度企业家”称号。

    过去5年间,阿利塔徳集团的销售额实现倍增,使他持有的集团80%的股份价值达到了10亿美元,也让他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在第1741位,在法国排在第46位。在蒙彼利埃市,他就是首富,连市长都有求于他。

    那是2011年,蒙彼利埃市长找到阿利塔德,希望他接手当地的埃罗橄榄球队,该队当时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濒于破产。

    在此之前,阿利塔德对橄榄球一窍不通,一场球赛都没看过。而人口不到30万的蒙彼利埃,已经拥有一支甲级足球队和一支优秀的手球队。再加上橄榄球队,市场似乎太小了。

    但阿利塔德没有从商人惯有的“能否赢利”的角度出发,对市长的请求予以拒绝,而是慷慨解囊,收购了这支橄榄球队。现在的他精通橄榄球规则,不落下球队的每一场比赛。球队的收支也在他的经营下几近平衡。阿利塔德因此被当地球迷称为“救世主”。

    阿利塔德说,收购球队宗旨只有一个,他刚来蒙彼利埃的时候,人生有了第二次机会,现在这样做是为了表达感谢,“把电梯送下去方便后来人”。

    这一善举让阿利塔德受到了蒙彼利埃市民的爱戴,该市能容纳1.5万名观众的橄榄球场,最近也被冠以他的名字。只不过,“这种感觉很奇怪,通常只有在人们去世后,他们的名字才会被用来命名事物”,阿利塔德轻柔地说道,法语中带有浓重的中东口音。

    “惟一的愿望就是改变命运”

    在《福布斯》网站上,阿利塔德的年龄是67岁,这可能不是他的真实年龄。实际上,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少岁了:没有文件记录他哪天出生,他只知道自己来自叙利亚一个贝都因部落。

    当46年前来到蒙彼利埃开始新生活时,他不得不挑一个出生的年份,1948年听起来不错,就选它了!他总共领过三本护照,每一本上的生日都不同。而最近,他的5个子女把3月9日作为他的生日,以便于庆生。

    阿利塔德的降生甚至也源于一场悲剧——他身为部落头领的父亲强奸了他年仅十几岁的母亲。只有三四岁时,母亲因病去世,阿利塔德在外祖母的照看下长大。贝都因人逐水而居,牧羊放驼。外祖母禁止他上学,说牧羊人不需要读书。但阿利塔德在清晨会趁外祖母还未醒来时,偷偷跑去学校上课,他赤脚翻越一座座沙丘,跋涉一个小时才到学校。不过他并不觉得苦,为了接受教育,他可以承受外祖母严苛的责骂,也可以无视同学们尖刻的奚落。

    “这是一种直觉,”阿利塔徳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知道自己低人一等,上学是我唯一的机会。”

    大约7岁时,阿利塔德的父亲出现了,还为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在沙漠里,这可是稀罕物。然而阿利塔德很快就把它卖给了小伙伴,得来的钱变成了他的学费。这应该是他第一次从事贸易活动。

    又过了几年,阿利塔德前往如今已变为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大本营的拉卡市,在那里获得了中学文凭,并幸运地拿到了叙利亚政府的奖学金,于1969年来到法国留学。阿利塔德说,那时候他并没有远大的志向,“惟一的愿望就是改变命运”。

    在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时,他常常“只能听懂教授们所说的1/10”。但几年后在巴黎攻读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时,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了,还在这里娶了一位法国女子为妻。求学期间,他也以工程师身份为几家科技公司工作,这让他获得了成为法国公民的资格。

    走出校门后的阿利塔德先是在阿布扎比的一家国有石油公司工作。4年后,他怀揣数十万美元存款回到巴黎,和几个朋友联合创办了一家生产便携式电脑的公司,赚了近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5.5万元)。面对这么一大笔钱,他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1985年8月,阿利塔德在妻子的家乡、法国南部的弗洛朗萨克度假时,有一位邻居建议他收购一家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脚手架制造厂。虽然当时阿利塔徳对这个行业根本不了解,但直觉告诉他,这个行业有利可图,因为“每个行业都需要脚手架,无论是建筑、精炼厂还是机场”。于是,在一家露天酒吧里,他和一位合伙人签下了收购合同。

    仍未被法国社会完全接受

    阿利塔德接手公司后便着手削减成本,采用更具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他还与员工们“交心”,“我把5年来挣的所有钱都投到公司里了”,这让员工们觉得他将自身的利益与公司捆绑在了一起,因而对他十分信任。

    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快,不到一年便实现了盈利,还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开设了分公司。良好的形势也让阿利塔德信心满满,但他一开始没有将精力集中于公司的核心业务,而是“四面出击”,收购了一家生产手术手套的法国公司,意欲实现业务多元化。不过,阿利塔德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决策是错误的,并将这家公司出售,从此专注于水泥搅拌机、建筑工具和其他能吸引脚手架客户的产品领域。

    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经济陷入衰退。阿利塔德因为预见了这次危机,事先进行了裁员,从而使集团顺利渡过了危机。此后他稳扎稳打,以“白菜价”收购了一些面临财政困难的同行业小公司,并使它们扭亏为盈。

    阿利塔德最重要的一次收购发生在2003年,口碑良好的德国竞争对手Plettac公司成为他的“囊中之物”,那时他的集团已具有相当规模:拥有21家子公司,年营收达到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

    这次收购使阿利塔德集团的业务扩张到整个欧洲大陆,有实力争夺工业合同,并且能更加积极地进入利润更高的领域,比如租赁和安装服务。

    遍及整个欧洲的业务整合也随之而来,阿利塔徳平均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三次收购。而据《福布斯》杂志报道,自2011年以来,他已经进行了22次收购,每次“最终都实现了盈利”。

    这些收购来的公司之所以能实现盈利,阿利塔德认为原因在于“给予它们自由”:他在这些公司只施加最少的规定,尽量保留大部分的员工和企业文化。然后让它们结合当地实际深耕市场。阿利塔德说,此前收购一家公司后,“我们也曾迷惑:要不要让它跟我们(法国公司)完全一样呢?但又一想,为什么要舍弃它的长处呢?童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接受别人,容纳异见,并与之成为伙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这谈何容易。尽管如今已事业有成,阿利塔德仍然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被法国社会所接受——每次被介绍给法国的精英、名流,人们总把他称作“叙利亚商人”,而不是“法国商人”。

    但那个数千里之外的国度似乎离他越来越远。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自1972年以来,阿利塔德再也没有回过叙利亚。在他的家里,只珍藏着一小瓶取自叙利亚的沙土。

 

从叙利亚孤儿变身法国“脚手架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