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特斯拉的困境不是靠换人就能解决

本报记者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04日   30 版)

    2015年2月,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CMO金俊离职。继2014年4月离职的郑顺景、12月的吴碧轩之后,金俊已经是半年内特斯拉中国离任的第三位高管。

    外企高管人事变动原本不稀奇,但与金俊离职同时公布的消息还有:网络上曝光的一封来自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内部邮件称,业绩不达标的企业高管“会被要求离职或降级,此人事安排已经在中国出现,也会在其他国家出现”。

    另外,2015年1月,特斯拉中国区域销售120辆,远低于预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特斯拉似乎将在华销售不佳的原因归咎于高管的工作能力欠缺,但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疲软,仅仅是“人”的原因吗?

    特斯拉头顶一直笼罩着“高科技”的光环。这家只有一座工厂、主打一种车型,年销量五位数的公司市值竟达220亿美元。借助互联网、电动汽车的概念,特斯拉被打造成一个被过度解读和神话的符号,然而,其背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无法支持这个越吹越大的泡沫。

    首先,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截然不同。美国市场上,90%的用户有别墅或者独立的房屋,可以有固定停车位,安装家用充电桩十分方便。中国市场上,几乎有90%的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可以安装家用充电桩的用户都是有别墅或者其他自有房屋的人群。

    这意味着,在中国,能买得起特斯拉的用户固然是中高端人群,但由于服务中心有限,充电条件所限,多数用户会在拥有一辆汽油车之后,再选择购买特斯拉。换言之,中国有庞大的汽车用户消费群,但真正有可能购买特斯拉的寥寥可数。

    其次,从产品层面来看,特斯拉一直以来没有突破电池容量的难题。有网友在开过一周Model S P85后说:“充电后能开400多公里绝对是个理想值,基本只能在市区里走走,跑高速走长途就别想了。市区里充电不算麻烦,但一充就好几个小时,显然没有汽油车方便。”

    结论是:除非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否则,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最有前途的仍是混合动力汽车。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用户体验比较糟糕,售后服务也平平无奇。不少消费者发现特斯拉车型的做工比较粗糙,与其品牌形象不符,除了充电,Model S在舒适性、售后服务、24小时救援、车联网等方面都颇受指责。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曾发文披露Tesla Model S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内饰很差、座椅粗糙、储物空间的设计缺陷等等,加之时常爆出的续航里程缩水事件,导致众多潜在用户在选购特斯拉时,从过去的冲动型消费回归理性。

    这足以解释,在市场“尝鲜期”过去之后,特斯拉为什么卖不动了。

    除产品方面的原因,特斯拉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也饱受舆论质疑。特斯拉宣称“只靠用户口碑传播、不做任何付费投放”。然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今都在中国大手笔投放广告、辛苦耕耘,从而积累市场资源以及忠实客户,在这种环境下,特斯拉能走多远呢?当特斯拉营造的新鲜感过去后,又有多少人会继续高度关注这个另类品牌呢?

    实际上,特斯拉撞上了很多跨国企业都面临的问题:重视中国市场,但难取得预期成绩。甚至不少企业出现过败走中国的现象。特斯拉要克服本土化方面的难题,不仅仅是要聘请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消费者,采取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营销销售策略。

    同样,特斯拉在华的困境,更不是更换高管就能解决的,根本还是要从产品和品牌入手。

 

特斯拉的困境不是靠换人就能解决
汽车限行限购还要任性多久?
业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