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过渡时代的突尼斯:有自由 没方向
张楚楚
《
青年参考
》(
2014年12月24日
03
版)
|
|
如今的突尼斯不比从前,自由化实验已启动,民众权利意识空间高涨,扩大警察特权、以践踏私权为代价的传统“极权式维稳”已不再适用。
突尼斯第二轮总统选举12月21日落下帷幕,初步民调显示,埃塞卜西的胜选已无悬念。由此,这个“阿拉伯之春”始发地,即将迎来它的后过渡期。
现阶段,备受称赞的“突尼斯模式”已进入瓶颈期,远虑与近忧并存,如何捱过眼下这段“乍暖还寒”时刻,平稳进入瑰丽的暖春,乃是摆在新总统面前的关键挑战。
刚刚落幕的两场总统擂台赛,在参选人数、消耗经费及竞争烈度上都创下突尼斯史上之最。过程中,两位焦点人物的精彩对决成最大看点:“革命者”出身的马尔祖基占据“合法性”高地,凭着“捍卫革命成果不被窃取”的“高大”形象展开凌厉攻势,而素来以“惟如此,突尼斯方能生存”为口头禅的埃塞卜西则是以“维稳救国”的竞选主调拼命反扑。
受伊斯兰复兴运动支持的马尔祖基最终败选,连同此前议会选举中复兴运动颓势尽显,着实让不少西方媒体松了口气。但换个角度想,4年前突尼斯人煞费苦心地把本·阿里班底“拉”下台,4年后又满怀热情地将前朝余党“选”上台,这似乎是个巨大讽刺。
自本·阿里黯然下课后,突尼斯政坛呈鼎足之势:前朝遗老遗少主导的保守力量、本·阿里时代世俗反政府人士组成的世俗革新派、复兴运动为首的伊斯兰右翼政党。2011年末至今,后两者结盟,遂形成“保守派”与“革新派”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
从3年前制宪议会“革新派压倒一切”的选情(复兴运动与共和国保卫大会、劳工与自由民主论坛等世俗革新党拿下近2/3的议席),到年内议会、总统3次大选中,“保守派稍逊风骚”,表面上看,仿佛是“革命的反复性”在作祟,但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此种“历史的轮回”折射出革命后处在十字路口的突尼斯人“向何处去”的迷茫。
2010年底,突如其来的“茉莉花革命”洪潮,冲开了自由闸门。但伴随旧秩序的崩坍,血与火的代价也接踵而来。“保卫革命联盟”及跨境萨拉菲武装组织遍地生根。执政3年来,“革新派”当局碍于复兴党内激进人士与极端宗教主义者的暧昧关系,反恐政绩不佳。
触目惊心的街头肉搏、此起彼伏的暗杀行动、隔三差五的恐怖威胁,让突尼斯人在遍尝革命负效应的同时,不得不冷静反思“激变”与“回稳”的轻重缓急。从选票看,“维稳救国”的诉求目前占了上风。
相较于复兴运动,两朝元老埃塞卜西所领导的呼声党不仅世俗主义立场强硬,而且在布尔吉巴和本·阿里时代“维稳”经验丰富,不乏“反恐”的决心和能力。但需注意的是,如今的突尼斯不比从前,自由化实验已启动,民众权利意识空间高涨,扩大警察特权、以践踏私权为代价的传统“极权式维稳”已不再适用。如何在明确国家权力边界的前提下加强安保,建立“维权式维稳”模式,将是考验新领导班子的重要难题。
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反恐部署尚有时间。但眼下,还有更紧迫的任务。
首先是呼声党内“储位”待定。准确地说,呼声党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而更像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它能在成立9个月后荣升突尼斯政坛新星,很大程度上仰仗两朝元老埃塞卜西的个人威望。当前,呼声党内本·阿里旧部和“杂牌军”之间、右翼自由主义和极左保守势力之间、老年派与少壮派之间的矛盾错综交织,需“克里斯玛”式强人控制大局。可现年88岁的埃塞卜西后继无人,党内二号人物、语言学教授出身的塔伊布·巴古彻政治资历浅,难当大任。若埃塞卜西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一旦强人倒下,暗地里的派系角力随时可能浮出水面,在争夺党内领导权问题上集中爆发。
其次是组阁困境。总统大选定音之后,内阁部长名单出炉在即。议席未过半数的呼声党并不具备单独组阁的资格,可供选择的联合执政方案不外乎三个。
一是与复兴运动组成联合政府,推行宗教——世俗“共治”。这是现下优化权力配置的最理性选择,也是知识界呼声最高的方案。上月,看守总理朱马也表示,建立“最广泛联盟”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化。但此前呼声党要员克希拉曾公开表态,“只会与经济、社会政见相同者合作”,可见,此方案能否冲破党内阻力,还有很大变数。
方案二是与人民阵线等小党联盟,排斥复兴运动。如此一来,不只会得罪呼声党的头号劲敌,致使复兴运动凭在野党身份处处掣肘,复兴运动内部激进派力量还很可能利用党内不满情绪取代温和派,主导党内“话语权”,引发新一轮政治漩涡。
另外,建立技术官僚主导的内阁,也不失为一个规避党争的折衷选项。但此方案在呼声党内及其他主要政党处“遇冷”,要得到全面政治共识殊为不易。
无论最终哪种方案中选,摩擦和较劲终难避免。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褒扬“突尼斯人通过投票,再度鼓舞了地区及世界人民”,然而身处局中的22岁女大学生阿赫雷姆·扎维克却对半岛电视台记者慨叹,“我会去投票,因为这是民族责任,但我不知道选谁”。
也许,“有自由没方向”正是当前突尼斯政治生态的最真实写照。“过渡时代”已然翻篇,问题是:下一页如何开始?
【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如今的突尼斯不比从前,自由化实验已启动,民众权利意识空间高涨,扩大警察特权、以践踏私权为代价的传统“极权式维稳”已不再适用。
突尼斯第二轮总统选举12月21日落下帷幕,初步民调显示,埃塞卜西的胜选已无悬念。由此,这个“阿拉伯之春”始发地,即将迎来它的后过渡期。
现阶段,备受称赞的“突尼斯模式”已进入瓶颈期,远虑与近忧并存,如何捱过眼下这段“乍暖还寒”时刻,平稳进入瑰丽的暖春,乃是摆在新总统面前的关键挑战。
刚刚落幕的两场总统擂台赛,在参选人数、消耗经费及竞争烈度上都创下突尼斯史上之最。过程中,两位焦点人物的精彩对决成最大看点:“革命者”出身的马尔祖基占据“合法性”高地,凭着“捍卫革命成果不被窃取”的“高大”形象展开凌厉攻势,而素来以“惟如此,突尼斯方能生存”为口头禅的埃塞卜西则是以“维稳救国”的竞选主调拼命反扑。
受伊斯兰复兴运动支持的马尔祖基最终败选,连同此前议会选举中复兴运动颓势尽显,着实让不少西方媒体松了口气。但换个角度想,4年前突尼斯人煞费苦心地把本·阿里班底“拉”下台,4年后又满怀热情地将前朝余党“选”上台,这似乎是个巨大讽刺。
自本·阿里黯然下课后,突尼斯政坛呈鼎足之势:前朝遗老遗少主导的保守力量、本·阿里时代世俗反政府人士组成的世俗革新派、复兴运动为首的伊斯兰右翼政党。2011年末至今,后两者结盟,遂形成“保守派”与“革新派”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
从3年前制宪议会“革新派压倒一切”的选情(复兴运动与共和国保卫大会、劳工与自由民主论坛等世俗革新党拿下近2/3的议席),到年内议会、总统3次大选中,“保守派稍逊风骚”,表面上看,仿佛是“革命的反复性”在作祟,但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此种“历史的轮回”折射出革命后处在十字路口的突尼斯人“向何处去”的迷茫。
2010年底,突如其来的“茉莉花革命”洪潮,冲开了自由闸门。但伴随旧秩序的崩坍,血与火的代价也接踵而来。“保卫革命联盟”及跨境萨拉菲武装组织遍地生根。执政3年来,“革新派”当局碍于复兴党内激进人士与极端宗教主义者的暧昧关系,反恐政绩不佳。
触目惊心的街头肉搏、此起彼伏的暗杀行动、隔三差五的恐怖威胁,让突尼斯人在遍尝革命负效应的同时,不得不冷静反思“激变”与“回稳”的轻重缓急。从选票看,“维稳救国”的诉求目前占了上风。
相较于复兴运动,两朝元老埃塞卜西所领导的呼声党不仅世俗主义立场强硬,而且在布尔吉巴和本·阿里时代“维稳”经验丰富,不乏“反恐”的决心和能力。但需注意的是,如今的突尼斯不比从前,自由化实验已启动,民众权利意识空间高涨,扩大警察特权、以践踏私权为代价的传统“极权式维稳”已不再适用。如何在明确国家权力边界的前提下加强安保,建立“维权式维稳”模式,将是考验新领导班子的重要难题。
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反恐部署尚有时间。但眼下,还有更紧迫的任务。
首先是呼声党内“储位”待定。准确地说,呼声党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而更像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它能在成立9个月后荣升突尼斯政坛新星,很大程度上仰仗两朝元老埃塞卜西的个人威望。当前,呼声党内本·阿里旧部和“杂牌军”之间、右翼自由主义和极左保守势力之间、老年派与少壮派之间的矛盾错综交织,需“克里斯玛”式强人控制大局。可现年88岁的埃塞卜西后继无人,党内二号人物、语言学教授出身的塔伊布·巴古彻政治资历浅,难当大任。若埃塞卜西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一旦强人倒下,暗地里的派系角力随时可能浮出水面,在争夺党内领导权问题上集中爆发。
其次是组阁困境。总统大选定音之后,内阁部长名单出炉在即。议席未过半数的呼声党并不具备单独组阁的资格,可供选择的联合执政方案不外乎三个。
一是与复兴运动组成联合政府,推行宗教——世俗“共治”。这是现下优化权力配置的最理性选择,也是知识界呼声最高的方案。上月,看守总理朱马也表示,建立“最广泛联盟”有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化。但此前呼声党要员克希拉曾公开表态,“只会与经济、社会政见相同者合作”,可见,此方案能否冲破党内阻力,还有很大变数。
方案二是与人民阵线等小党联盟,排斥复兴运动。如此一来,不只会得罪呼声党的头号劲敌,致使复兴运动凭在野党身份处处掣肘,复兴运动内部激进派力量还很可能利用党内不满情绪取代温和派,主导党内“话语权”,引发新一轮政治漩涡。
另外,建立技术官僚主导的内阁,也不失为一个规避党争的折衷选项。但此方案在呼声党内及其他主要政党处“遇冷”,要得到全面政治共识殊为不易。
无论最终哪种方案中选,摩擦和较劲终难避免。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褒扬“突尼斯人通过投票,再度鼓舞了地区及世界人民”,然而身处局中的22岁女大学生阿赫雷姆·扎维克却对半岛电视台记者慨叹,“我会去投票,因为这是民族责任,但我不知道选谁”。
也许,“有自由没方向”正是当前突尼斯政治生态的最真实写照。“过渡时代”已然翻篇,问题是:下一页如何开始?
【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